扎心不?教师直言:课后服务,就是给学校找一个向家长收费的理由


教育部等四部门曾联合发文规范课后延时服务,划定了五个严禁,旨在解决家长对服务收费问题。

最近,一位老师的爆料,引起了广泛热议,“课后延时服务”又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课后延时服务的诞生
在快乐教育口号下,学校一度妥协早放学,但这并未满足家长的需求。
随后,家长们嫌外部托管服务费用过高的抱怨出现,再一次,教育系统被迫寻找新的妥协点——于是,课后延时服务诞生了。
延时服务对于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请。
他们的下班时间被挤占,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得一去不返。
而对于家长们来说,学校又有了“创收”的理由,专门制定了有偿服务标准,家长们不得不为此买单。
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课后服务,就是给学校找一个向家长收费的理由
最近看到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在社交平台上爆料课后服务的内幕。

他指出:“所谓的课后服务,其实就是给学校一个向家长收费的理由!”
或许我们感到这种言论刺耳而不快。
然而,他所揭示的内幕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让我们深入思考课后服务的真实面貌。
教师的指责并非毫无根据。
他提到了许多学校在进行课后延时服务时,未能专款专用,而是将资金用于学校的日常开支,如各类加班费等。
这一点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因为很多家长都感到课后服务费用并未得到合理使用,反而成为了学校的一项额外收费手段。
现在的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不少
虽然推行课后服务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际效果却并非理想。
尽管课外辅导班数量减少了,但学生在校时间却被不断拉长,有的甚至达到了十三四个小时。这是否真的是在减轻学生的负担呢?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部分学校实际上未能提供承诺的课后服务。
原本安排的兴趣教育和自习课程被老师的正课堂所取代,学生没有真正获得额外的关注和培养。
有的学校甚至在晚上布置大量作业,让学生在疲于白天课程的情况下,晚上还要熬夜完成作业。
这样的状态让人不禁要问,学生真的得到了减负吗?
同时,一些学校为了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问题,推行双减政策,让学生在周六和周日也上课。
这看似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际上却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这种变相的双减,是否真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让问题变本加厉?
关于教师爆料的思考
这位语文教师的设想引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课后延时服务是免费的,会出现什么结果?”
在他看来,学校可能会找各种理由拒绝提供此服务,因为这需要花费大量资金。
正是因为有可观的收费,学校才能够让教师自愿参与。
然而,在政策的指导下,或许部分地方财政府为了解决问题,可能会愿意为课后延时服务买单。
但在当下形势下,大部分地方财政并不愿意承担这项支出。
特别是在公务员都面临薪资降低的情况下,更是难以期待地方财政为课后服务投入更多资金。

结语
教师的爆料或许给我们一个机会重新审视课后服务的本质。
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教育的辩论,更是关乎学生、家长和教育机构之间权益关系的思考。
我们期待能够在这一问题上找到更为合理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教育真正回归为学生服务的初衷。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