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论把事情做对


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it's not only about golf. (大道网易博客签名2015-07-02)
“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个学习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曲线。”
一笑编前语:把大道这10 年的讲述收集整理一下,和大家一起体验原汁原味的大道。我不止一次在想,我们真的要珍惜大道这么仔细、这么长时间,面对网友提的各种问题,而做出的诚心、真心的交流。我觉得这比花上百万美元与巴菲特吃个午餐更值钱哈。虽然这些话不止看了一遍,听了一遍,可是为什么每次再读、听的时候,感觉怎么还是有新东西呢?难道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可惜我始终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学生!哈哈哈,一笑。
enjoy!
2010 年
问:你有一句话“把事情做对并向对的方向去做。”我体会很难。
段:我说的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当然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是我引用的。做到这句话当然难,不然为什么所谓成功人士总是少数呢?(2010-05-24)
无论是谁,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都是有可能犯错的,好像也没听说哪个所谓成功人士没犯过错。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犯错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不犯错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有时可能就是最大的错。(博文: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2010-03-13)
网友:最想学的就是您的,把事情做对,并坚持下去,这句对我太重要了,学生我最害怕的事,就是自己做事做错,更怕自己知道错了,还不及时改正,甚至找借口,或者妄望有什么。愿智者段师,多多讲讲您是怎么样把事情做对,并坚持下去,以及发现错及时改的事例,因为大多数人都有文化,对巴师及您的价值投资理论都很理解,我除外,但在真实的操作上及过程中,各人就不同了,因为训练过程总会出错,这就需要您的经验和智慧多多帮助!
段:把事情做对是要靠学习的,在实践中学习,在犯错误中学习。不做永远都不犯错,但永远学不会。(2010-03-27)
网友:您现在是不是不管步步高的具体运营了?像前一阵子步步高跟着出豆浆机等小家电,是您拍板的路线吗?
段:我也听说我们开始卖豆浆机了。这类产品如果有3 年以上的市场,我们就会很有机会。我大概10 年前就不在一线了,所以不了解具体运营的东西。我只管“做对的事情”--或者叫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至于如何“把事情做对”,我不太在行,大把同事比我强。我在公司里大概可以算个顾问吧,没人问我我就没事。
网友:巴菲特把投资说得很简单,而芒格却说投资需要很多知识,把投资说得很深奥。听他说看的书有一吨重。段大哥您怎么样认为呢?
段:他们说的都很对,角度不同。我有时也这么说:投资很简单,不懂不做。但要能搞懂企业就算看一吨的书也不一定行。投资简单但不容易!是否理解主要是靠自己悟和实践。(2010-05-05)
网友:快鱼吃慢鱼,慢即是快,中间的尺度该如何衡量?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比如张裕,洋河蓝色经典,该怎么衡量呢?
段:其实前面类似的东西从不同角度说过若干次了。快鱼吃慢鱼指的是效率问题,也就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问题。但做对的事情总是要放在前面的,两者并不矛盾。在自然界里,好像“快”的动物的生存能力也是比“慢”的动物的生存能力弱的。(2010-08-31)
网友:您说一件事真正理解了,执行并不是问题。
段:我什么时候说过执行不是问题?简单不等于容易!我也可能说过执行是简单的这类话,但简单和容易完全不是一回事。比如一个好的golf 运动员(其他的运动大概也差不多)一天大概要练8 到10 个小时的球,常年如此,简单而枯燥但绝对不容易。懂不一定能执行。
举个例子:好的教练不一定就能做好的运动员,反过来其实也一样。好的执行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的,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投资和当运动员最大的不同是受体力的影响小,80多岁还可以干。当然,有些运动80 多岁也可以干的很幸福。(2010-11-10)
2011 年
网友:如何看待企业犯错?
段:我一般看到企业犯错时,主要判断这个错是“做了错的事情”还是在想“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犯的错。任何人在“做对的事情”的前提下,为了“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都是会犯错的,这种错误也可能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短期损失,但长期而言却可能微不足道。而另一种错误的损失却可以是致命的。(2011-01-05)
至于如何找到“差异化”的问题,那是“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的事情,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夫”啊。苹果能有现在这些个好东西,那也是10 几20 年的积累的“厚积薄发”而已。(2011-01-10)
网友:平常心也就是平和吧!好像最早是诸葛亮说的,和段总的胸无大志一个意思?
段:平常心指的是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态。胸无大志”指的是要一心一意做好该做的事而不是好高骛远。“胸无大志”和“志存高远”并不矛盾。就企业而言,“胸无大志”多用在“如何把事情做对”上面,而“志存高远”则指的是“愿景”。(2011-03-27)
我其实还不是很确定淘宝让人卖假货是文化问题还是技术和决心的问题。这次1688 的事出来后,基本可以看出来应该是技术和决心的问题了。有了决心后,技术可能就是个时间的问题,但要把事情做对往往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如果的文化的问题的话,那可能会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内都没办法解决。(2011-03-05)
所谓的“好公司”我觉得应该是有原则的公司,不是单纯利润导向的公司;是那些知道要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不该做),然后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对的公司。
把事情做对的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谁都会犯错误,好公司也不例外。有时候这些错误也是会致命的,如果你把这些叫失败的话。(2011-09-27)
网友:您的那一套关于企业经营的知识是如何获取的?
段:要搞清这个问题,你要回到什么是企业文化就明白了。我没有一套自己的关于企业经营的知识(我认为叫理解可能更合适些),所有我对企业的理解, 这本书或那本书里都有,但没有体会的人一般不会去体会而已。重要的是要有基本的原则: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在如何“把事情做对”上犯的错往往是不可避免且都还是有机会纠正的。(2011-01-25)
网友:为什么巴菲特的儿子和芒格的儿子都不懂价值投资,或者说投资不怎么厉害。难道价值投资真的是教不会的吗?如果真的这么难,那象我们这样的小辈没什么人教,那不是更加学不会了。
段:价值投资教不会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封闭且没有逻辑的,如果不肯学的人又如何能学会呢?口口声声说价值投资的人有很多其实骨子里并不是真的理解价值投资,一到关键时刻就不行了。学价值投资不会比学钢琴容易,不是看几本书,来这个博客晃一下就能学会了。想象一下,当一个弹钢琴的人到可以靠弹钢琴赚钱的时候,要花多少工夫?要靠投资赚钱所花的工夫不应该少过弹钢琴吧?(2011-05-19)
网友:我也喜欢产品单一的公司,其实像茅台,云南白药,都是产品单一的公司。甚至做人也是一样,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一定是非常优秀的。李昌钰就说,一生只做一件事。
段:单一比较容易聚焦,这意味着把事情做对的效率高同时犯错误的概率低。要做到“单一”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ipad 和iphone 有一样神奇的东西,那就是不管什么年龄段的用户都觉得这是个专门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我那个“著名”朋友李路是个孝子,给70 多的老爸买了个ipad,结果老爸一天到晚地捧着ipad,还跟李路说:这东东简直就是专门为我设计的嘛。(2011-04-09)
网友:你平时是如何选股的?是不是持有的股票经常涨了之后,就会无意识的去寻找寻找有低估的?还是一切随缘?
段永平:我一般不太选股,除非某只股票因为某种原因跳到我眼里。一年有一次机会就很好了。当然,有主意以后执行起来还是很花时间的。(2011-12-16)
网友:能否麻烦您推荐易懂的视频,来学习打高尔夫的挥杆姿势?您说的“好的球手每天都需要练习8~10 个小时”,您现在还经常去练习场吗?
段:这里“好的球手”指的是顶尖的职业球手。我自己是不练球的,有时间就去打球了。
我也不看视频。看也未必有用。你要看视频能学会打高尔夫的话,你就可以看巴菲特学会价值投资了。好像看视频学高尔夫要更难些。(2011-09-06)
网友:我觉得判断未来现金流折现的范围其实也就是估值的问题。能力圈不同,那估值的水平也就不同,判段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的范围就不同。老巴说过,做投资主要2 件事,1,是如何估值,2,是判断价格。我觉得1 和能力水平有关,2 和人性有关。我想您也在提高您的能力圈,提高您的估值水平,对吗?关于估值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有的人说估值是门艺术,我觉得估值科学加艺术。挺难的东西,做投资的人都要解决这个课题。估值不是非黑即白,没有公式模型可套。我觉得估值,就是给一个企业打分,是很客观的东西。很多东西要考虑,各种内因,外因要考虑,内因应该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核心文化,制度方面的东西。我个人觉得企业所处阶段的企业对于估值影响很大,比如高成长型估值水平和稳定成长的就不一样。我特别观察老巴的一些估值,如下:1,see's 糖果,老巴用2500w 买的,当时see's 挣200w 一年。老巴当时只想花2000w,还差点因为500w 差价没有成交。我想老巴给see's 的估值时12pe(2500/200),他可能想要一些安全边际,所以想砍掉500w。2,中国石油,当时中油大概挣80 亿美元(600 多亿rmb),老巴给他的估值是1000 亿,也就是大概12pe,当时中油市值才300 多亿美元。我猜想这里的安全边际有2 方面,1 是老巴估值和市值的差价,也就是700 亿,2 是老巴看到美元将会贬值,这无形中提供一个安全边际。
关于成熟的,稳定成长的公司,我感觉得12pe 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参照线。关于高成长的公司,其现金流还不稳定,我感觉老巴很少做这方面投资(BYD 是例外)?我觉得估值这样的公司挺难的,我尽量让自己诚实一些,不乱估,不乱投。想听听你的看法,谢谢!
段:老巴这么说过?在哪儿说过?怎么觉得像“中国巴菲特”说的?我也不知道估值属于科学还是艺术,我还一直以为科学就是艺术,艺术也挺科学的呢。我总觉得估值实际上是“功夫”。“功夫熊猫”电影里最大的缺憾是“功夫”没有体现时间性。实际上中文里“功夫”的意思本身就是“时间”的意思。多少倍pe 和平均长期利息有关,12 倍长期pe 应该可以了,我一般大概也用这个数左右。(2011-01-05 14:30)
网友:我说的艺术的是大概的,主观的,模糊的意思;说科学主要想说估值也要理性的。段先生说估值就是时间,我不太明白,这可能段先生从功夫熊猫电影悟出的东西,我的水平还不太理解。我看功夫熊猫就2个体会:1,投资没有秘密,2,相信。我不太明白乌龟为什么要让“师傅”相信熊猫能行,我感觉电影告诉观众的是“相信”本身,是一种信念的意思,坚持的意思。作为投资,我就觉得我们应该相信复利的力量,相信常识的力量,相信价格总会回归价值的力量。
段:大家别把《功夫熊猫》太当回事了,那是娱乐产品。我没说估值就是时间啊。我的言下之意是:
1、要学会“估值”是要花很长时间的,绝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不知道哪里有一个神秘的公式,每当要估值时就用公式算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很长的时间大概不是用小时或天来计算的,大概用很多年作为单位比较合适。
2、对某个企业的“估值”经常也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的。我对“估值”的定义基本上就是对企业的了解,只有当我觉得很了解很了解一个企业的时候,我才能对企业有一个大概的“估值”,这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当然,过去对企业的了解的积累也是非常有用的,这就是有时候好的投资的决策看起来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来决定,实际上却是很多年了解的积累的结果。比如,巴菲特决定投高盛可能只花了20 分钟,但那其实是他50 年理解的积累。我当年“敢”重仓网易也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的。我错失苹果也同样是因为积累不够,找不到很了解的感觉。总而言之,“估值”是需要“功夫”的。(2011-01-08 03:22)
2012 年
至于怎么才能找到好公司,这本身和巴菲特关系就不大,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一样,受过的训练也不同(好的职业运动员没10 年8 年的训练是不可能的,好的投资人也一样!)
每个人对自己能力圈的界限的认识也不同。如何“把事情做对”是需要很多年的训练(理解)的。(2012-5-3)
有人问如何避免以为看懂实际又错了的问题,个人观点: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呆在能力圈内以及专注和用功可以大幅度减少犯错的机会。(啰嗦版2012-04-05)
网友:老巴的宽容或许在为接班做准备?毕竟从师傅带徒弟的角度来说,如果很严格都给枪毙了可能不利于真正的成长。我哪里见过一句话:真正的宽容,放手让不如自己的人去做事,还眼睁睁看他把事情搞砸了,中途没去阻止。往好的方面来说,这些是短期的接班费?
段:哈,我是放手让比自己能干的人去做事,至少做着做着就比我能干了。放权里最关键的是可以容忍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所犯的错误,我个人的理解是其实干同样的事我也犯错,为什么别人不可以犯错。(2012-05-18)
网友:觉得自己已经走在对的路上了,继续跟大道学怎么把事情做对。
段:怎么把事情做对大概必须要靠自己了。时间会帮你的。
上道了不等于到了目的地,知道对的事情离能把事情做对可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好消息是,只要上道了,快点慢点其实没啥关系,早晚你都会到罗马的,if you really believe that.(2012-5-1)
网友:原来以为只要做对的事情,没想到还要+把事情做对。真严格啊。
段:把事情做对是需要时间(学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犯很多错误。(2012-03-29)
在坚持做对的事情的前提下,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是可以学习的,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就行。(博文:芒格主义2012-06-26)
理解价值投资不等于就能在股市上赚到钱,就像知道要“做对的事情”的人不一定具备“把事情做对”的能力一样。“把事情做对”需要有很多年的辛苦积累,不是看一两本书或者上几个“高手”的博客就能学会的。(博文:You Must Believe! 2012-04-26)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个很会开车的人开了一辆很好的车但上高速时上反了入口哈。指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那种?其实就是做对的事情(坚持不做错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对。
聪明往往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比较强,但知道坚持不做错的事情的人最后才会成大器,比如巴菲特。大家一定要分清做错的事情和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的本质区别。
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任何人都是会犯错的,包括巴菲特,但由于其坚持不做错的事情,所以犯大错的概率低,很多年以后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还不明白的话,就请看看那些一直很聪明但老是不如意的人们这些年都在忙啥就明白了。(2012-06-26)
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很多人不放手的原因是没办法容忍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所犯的错误。其实自己做同样的事也是一样会犯错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对的事情”。
2013 年
网友:我最早来段总这里,很急着想要学“术”,看他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点评。后来慢慢体会到,每个人的能力圈是不同的,很多东西他比我们理解得深,同样地,我们也会有一些东西比他了解得清楚。所以学“术”不如学“道”。
段:道可学,术要练。道指的就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不做不对的事情”或者说“发现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术”指的是技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学同时也需要练习的,非一朝一夕之功。(2013-03-24)
网友:“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同“本分”是不是一个道理。我理解为:尽力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不冒进,不做能力圈外的事。我经营着一家小的贸易公司,和两家门市部。主要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冻鱼,在国内两家门市批发。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做我们熟悉产品以外的产品,但在"做对的事,把事做对"的前提下我都放弃了。回头看看有涨得利害的,也有亏大钱的。
但我们熟悉的产品始终是赚钱的。谢谢段总!我大概理解“做对的事”但对“把事做对”好像多少欠点火候。请段总指点。
段:火候大概就是功夫的意思,也是时间的意思。只要不折腾,你总是会进步的。(2013-06-05 )
网友:能掌握第二门语言是不是和天赋有关系,我学英语费了很大劲,也没什么效果啊。
段:我觉得和天赋没太大关系,但和花的功夫有很大关系。我当年花了一个多月就能基本听懂广东话,一年内就说得不错了,经常有广东人夸我普通话说得好。但在杭州呆了4年多也没学会杭州话。(2013-11-14)
网友:段总,今天知道波特(美国管理大师)开办的公司倒闭了,挺有意思的!你怎么看?
段: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很好用啊。波特的企业倒闭未必就是他的东西都有问题。波特的东西多是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的,如果这么有本事的人做起不对的事情来,出问题的效率肯定也比别人高。(2013-01-26)
说一点我特别喜欢苹果的地方:苹果是非常难见到的能够长期focus 在“做对的事情”的企业。多数人在投资时很习惯去看有没有“把事情做对”这点,从而会很容易掉进短期表现当中。即使是伟大的企业在“做对的事情”的过程当中也是可能会犯错的,因为“把事情做对”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所谓“长期投资”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要能够相信坚持“做对的事情”的有能力的公司最后会“把事情做对”。(博文:苹果CEO 库克高盛大会实录2013-02-12 15:16)
网友:投资需要信仰,也就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作对,不作明知错误事情。
段:要相信的是:做对的事情最后会有好结果,或者说做错的事情最后会有大麻烦。至于把事情做对则是个过程,有时候快有时候慢,需要投资者耐心等待。(2013-02-03)
老巴讲的做多或空同学10%的例子指的其实就是要做对的事情,不然光有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是不够的。(2013-10-21)(一笑注:关于这个例子,10几年前就看到了,而且还时不时又看到,原来也时不时在思考这个问题,包括巴菲特演讲中也说过答案哈,说做多靠谱的人,诚实、智慧、热情、宽容兼备的人,但大道这么理解为要做对的事情,其实也是一个理?!让我对这个问题又加深了理解,感谢!
2014 年
欲速不达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然可能南辕北辙。“唯快不破”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想想刘翔你就知道光是快也是不靠谱的。(2014-08-12)
网友:有种说法:“在不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或者,在不适合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都是不对的。”加入了时间和空间。是不是还属于在做对的事情情况下,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谢谢!在某些时代,做某些事情顺势而为很容易成功。在某些时代,要做某些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天时、地理、人和。
段:把事情做对当然是包括时间空间的。(2014-02-02)
网友:段大哥参与了本次OPPO 企业文化2.0 的讨论了吗?请问如何理解以前的“欲速则不达”到现在的“快”这种改变?
段:欲速不达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快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效率。(2014-06-13)
网友:我觉得很多人不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主要是因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可能失败,而放弃了眼前的资源有点像违背了“一生只需富一次”。譬如,我有一个长辈,三十几岁时是我们老家那的一个外企的小主管,收入非常好。但他很想创业,就辞了职。但创业失败了,想再做生意也没了本钱,没办法就再找工作,在小城市机会也不多,之后的工作都很不像样,后半生就有些潦倒。好多事有兴趣但未必能做的成,没兴趣的事又已经能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活,请问您对这种情况是怎么看的?
段:没人说过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会成功的。做对的事情要成功也得有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和资源。另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至少在做的过程当中是快乐的,不然喜欢二字何来?(2014-09-24)
2015 年
网友:个人观点:知易行难是一种比较割裂的说法,王阳明谈知行合一,其实是阐述:真的知道,行就能做到,行做不到,是因为知的不配套。知行本来就是一回事。
段: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只是第一步,把事情做对需要学习,需要时间。(2015-01-14)
网友:我要怎样才能够提高自己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呢?有什么方法更好的学习吗,比如您是怎么学习在投资上把事情做对的,研究很多公司吗?
段:更好的学习方法是啥意思?每个人都应该去找自己合适的学习方法。也许开个公司并做得很好是学习投资的一个好办法,知道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不知道什么是好公司也是没有用的。好的商业模式加好的企业文化一般是好公司的特征。(2015-04-17)
网友:您这么一反问,明白我自己错了,谢谢您的指点!重新厘清认识:1:“做对的事”是指明方向的,属于原则问题,只有对与错而无程度区别,而“错的事”底线是零容忍的;我原来不经思考地认为“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上都有高低水平不同,而且还表达为有好坏之分;在这里学了这么多年,在大是非上还是这样草率的态度,感觉很羞愧啊。
段:把事情做对确实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曲线,每个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据说在任何方面花够一万个小时后,大多数人都能成为专家。(2015-03-23)
网友:聪明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大智慧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对。大智慧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他知道自己有多聪明,也会自强不息。大智慧也会犯错,但比较容易知错能改。大智慧比较本分,不爱冒险。
段:一般来讲,聪明人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对,但有智慧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2015-08-14)
网友:A 股发生了大动荡,现在多庆幸自己没融资,压力小多了。觉得上证50ETF 够便宜了,卖了PUT,结果还是大跌,觉得价值值了,还是会跌很多,幸好听段总的,手里有预备的现金等着被行权。唯一遗憾的就是,卖put 的价差没有拉开。真到了危机时刻,才会发现段总曾经说的东西是多么的珍贵。
段: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只有在做对的事情时才能让时间站在自己的一边,不然早晚会出事的。(博文:聪明和智慧的区别2015-08-09)
网友:请教一下“多”和“少”的关系:less is more。老巴也说,尽可能出手次数少的投资。我的理解是,少是一个高度深化的结果。为了达到“少”的这个结果。人们可能要尽可能多的去了解一些行业公司和事物。尽管每个人的能力圈是有限的,但也需要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我非常赞同段总说的,要呆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积极的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很容易被这些所困惑,从而可能会导致止步不前。不知道对否?
段永平:你想问什么?你为什么会认为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和呆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是矛盾的呢(很多人问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明白大家问这个问题的逻辑是什么)?老巴讲的非常好:知道自己能力圈的大小(边界)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得多。(2015-04-25)
2016 年
网友:您刚到中山怡华做厂长的时候,是怎么快速建立执行团队的?我看网上报道,您1989 年开始做厂长,三年内就产值过亿了。而那时候陈明永学长还没毕业。您只身一人到广东才28 岁,能让工厂按照自己的规划全速启动,有没有什么招数?有没有遇到内部的阻力?如何克服?
段:当年谈不上快速,三年内好像也没过亿吧,而且刚好赶在游戏机风口上。你学长好像是1991 年加入的。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我整个博客讲的都是"道”的东西,可人们总是觉得“术”的东西才值得学。其实我不太懂“术”,所以才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CEO。不过,只要在“道”上,“术”的东西早晚会学会的,快速与否往往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投资亦然。
(2016-06-18)
网友:读书多能帮助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不能帮助你扩大能力圈,投资是在能力圈内的事情,当然把事情做对需要学习。
段:凡事分两个方面: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读书也一样。就投资而言,书上说的基本上都是投资技巧,就是把事情做对的方式,这些东西很难靠读书学会,不过有空读点也许是会有启发的。(2016-09-29 03:05)
2017 年
问:苹果调解CPU 性能的做法,发生在“一出新型号就变慢”的笑话之后。我其实不太生气,从好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官方的说法),这是防止突然关机等情况出现。以前使用iPhone5\6 的时候常会忽然关机,这样理解的话,苹果的做法似乎是维护体验的一种做法。至于有没有“暗示”用户购买新手机,这就很难说了,但是要让工程师们执行一条“咱们逼用户换手机吧”这样的指令,恐怕会遭到内部的抵制吧?假如苹果的企业文化没有发生变化的话。
段:师弟的说法显然对苹果没信心啊。变慢是结果,但绝对不是有意而为之的。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是避免不了犯错的,我个人觉得苹果也许应该在更新时简单告诉一下用户。但要更新的东西太多,做到这个沟通似乎不易。(2017-12-28)
网友:学长说的这个值得深思。以前我跟学长汇报过,我有个朋友做宠物食品(我参股了一点),代工做得不错。但我认为没有自己的品牌,代工厂永远受制于人(客户越大,自己的生存能力越差),不是长久之计(尤其学长说过,步步高在很早的时候就决定了不走代工之路,坚定走品牌之路)。现在达成共识了,做自己的品牌。为了快速打开局面,朋友第一步规划的就是多品牌战术。为的是在每一个地区,都有若干家分销商可以成为当地的独家。
逻辑也说得通,但我下意识觉得,如果让学长您来制定规划,恐怕不会这么做。我在北京拉了一个团队,做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的高端宠物粮品牌。我们这个团队是计划只做一个牌子的,做到有名堂为止。筹备过程中,我跟很多“前辈”请教,很多人建议我先找个定位公司咨询品牌定位、找个广告公司出来的人做partner 一起干。作为新入行的人,这个建议逻辑也说得通,但我下意识又觉得不对了。真正做大的牌子,有几个是广告公司的人做起来的呢?
OPPO 和vivo 应该都没找过这一类“顾问”吧?
段:所谓的“顾问”只能在如何把事情做对的地方教你一些技巧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也很重要,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先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事情,不然他们是可能把你引到死胡同里去的。(2017-08-22)
网友: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后,说句不谦虚的话,自己觉得对投资已经入门了。现在不甘寂寞,还想在实业方面做点事情,比如餐饮业,前面几年也陆续考虑实践了一些产品,后来都在脑子里思考后还是放弃了。这一次感觉应该是抓住消费者的东西了,感觉离开店越来越近了。想请教段总的就是投资的感觉懂了和做实业的感觉懂了这两者之间是大致差不多呢,还是会有很大差异呢?
段:看老虎打球的视频和自己上场打是有很大差别的。知道要做对的事情很重要,要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对也非常不容易。(2017-03-23)
2018 年
从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的角度讲,投资里做对的事情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生意,就是买公司未来的净现金流折现,这点其实不用看书,懂了就懂了,不懂看啥书帮助都不会太大。从把事情做对的角度看,投资就是要看懂公司的生意,有些书也许是可以帮助你看懂一些生意的。老巴的股东信是涵盖了两者的,如果反复看还是没帮助的话,别的书估计帮助也不大。我本人是没看过啥书的,但做过企业对理解企业有很大帮助。
“道”的东西需要悟,“术”的东西可以学。
敢为天下后指的是产品类别,后中争先指的是做好产品的能力。或者说,敢为天下后指的是“做对的事情”,后中争先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2018-09-30)
至于怎么把事情做对,要花时间去培养skill sets(就是有学习曲线的意思,要允许犯错误),厉害是攒出来的。OPPO 跟苹果比,我们在做对的事情上是一样的,但是在把事情做对上可能有些差距。但我们有积累。我们比大多数公司厉害。(2018-9-30)
问:你来美国后,能力圈有什么提升?
段永平: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画个圈,说待在里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能力圈是:诚实对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这样的态度,然后如果能看懂一个东西,那它就是在我能力圈内,否则就不是。(2018-9-30)
网友:成功并能保持的人,都是有他厉害的地方的。
段永平:很多所谓厉害的人其实仅仅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老老实实做他们该做的事情而已,单看每件事情是很难看出来他们厉害在哪里的。(2018-11-5)
2019 年
问:我想问整天看你的回答问题和巴菲特的视频能学好投资吗?或者你认为一个普通员工怎样可以学会投资?
段:光整天看也许是不够的,要想要实践。如果你一直在悟的话,早晚会明白的。投资开始的越早越好,不要想着马上赚大钱,一定要记得老巴那句话:“慢慢地变富”。(2019-3-19)
我主要讲投资是什么(什么是对的事情),很少讲怎么投资(如何把事情做对)。老巴得股东信应该两者都有了。在如何把事情做对上,也许有很多书可以看,但最重要是能够看懂企业,看懂商业模式。(2019-4-10)
问:我请教如何学到本领的事情。你的四大弟子如今都很厉害。巴菲特也说自己给格雷厄姆工作。但是我看你东西也有十年,但是好像还没学会。我有疑问:是不是学会你们的本领一定要在一起工作生活才可以;看评论,看对话学不会?直接提问是不是学的好一点?
段:虽说道需悟,术可学,但光看书问问题是不够的,需要非常多的练习。比如人们大概很难看着电视教学片学会打golf 一样。(2019-05-17)
问:大道认识黄峥超过十年了,黄峥是否具备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和学习能力?黄峥是否也具备品行端正,本分,不占别人便宜,专注本业和聚焦,稳健求发展(慢就是快),结果导向,消费者导向,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些在李嘉诚身上可以找到)这些你身上也具备的特征?
段:黄峥的学习能力和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显然是比我强的。黄峥对什么是对的事情也有很清醒的认识。(2019-04-27)
问:您说您做产品和黄铮做平台“都一样不容易但都一样简单。”可以麻烦具体说说吗?是在说做对的事再把事做对吗?
段:是的,简单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容易指的是要把事情做对不容易。(2019-9-18)
问:我个人观点,能力主要体现为四部分:对重要事实的亲身体验和全面了解,对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的正确认识,利用事实结合联系来预测不同方案的演变过程及结果从而研究和确定具体方法,刻意练习或锻炼自己按好方法办的技能。请问您,您看书时主要是想从书中获得理论、方法还是别的什么?
段:我只好再说一遍,我不太看书的。不过,我觉得为了学会如何把事情做对(学skill),还是需要看很多书的。
在此说明一下,我看的书确实少,大学毕业后想不起来看完过任何一本书。当然,我是翻过一些书的。如果我同意书里的观点,我其实不需要看完这本书,比如: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比如焦点法则,比如巴菲特股东信,比如…….。如果我不同意一本书的观点,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我非常认真滴认为为了学习如何把事情做对是需要认真看很多书的,我只是因为运气好,把这事都交给其他同事去干了。我读书少不是因为我厉害,而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我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我那时候确实没书读,能想起来的也就是:高玉宝的>以及>等现代人都没听说过的东西?(2019-04-12)
问:在把事做对上,不知道有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呢?比如专注?
段:在把事情做对上人们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的,活到老学到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专注能让你的学习效率提高很多,犯错误的概率也会降低。
问:作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很好奇你有没有犯过错?
段:我投资也犯过错,以后也还会犯。以前犯错可能是因为做了错的事情,也可能是在做对的事情过程中犯的错。以后我犯的错的大概绝大多数会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上的问题。(2019-03-14)
网友:昨天向您请教怎么投资股票,您说要懂公司。请问“懂”字怎么理解呢?一个普通人的,很平凡的人,一个没有技巧的人从哪些方面去“懂”呢?
段:举个所谓懂的例子:比如苹果,我在2011 年买苹果的时候,苹果大概3000 亿市值(当时股价310/7=44),手里有1000 亿净现金,那时候利润大概不到200 亿。以我对苹果的理解,我认为苹果未来5 年左右赢利大概率会涨很多,所以我就猜个500 亿(去年595亿)。所以当时想的东西非常简单,用2000 亿左右市值买个目前赚接近200 亿/年,未来5左右会赚到500 亿/年或以上的公司(而且还会往后继续很好)。如果有这个结论,买苹果不过是个简单算术题,你只要根据你自己的机会成本就可以决定了。但得到这个结论非常不容易,对我来说至少20 年功夫吧。能得到这个结论,就叫懂了。不懂则千万千万别碰,我有个球友320/7=46 买了一些,结果一个回调,310/7 就卖了(现在苹果加上分红可能早就超过200 了),还跟我讲为什么要卖的道理,从此我不再跟他说投资了。(2019-5-20)
网友:企业文化应该怎么去了解?比如腾讯茅台苹果普通人了解他们的方式除了体验产品、服务、百度搜索了解公司对自己的宣传和文化定位以外,好像没有其他的渠道了解企业文化相关内容了。可以提点一下吗?
段:一般情况下我也是通过公开渠道了解的。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几乎所有东西都能找到,但自己需要会辨别。比如苹果,你可以看下苹果所有的产品发布会,你再对照一下同期别的同行的你就会知道区别。企业主页也是一个了解的途径。新闻要小心,因为作者往往带有观点,如果你不明白,很可能会把你带沟里去。功夫花到家了你就会明白的。(2019-4-7)
2011 年的今天突然想明白并开始买苹果,那时苹果股价大概是310/7=44.3 加上这些年的分红。回想起来,我还是非常满意当时这个决定的。这些年大概认真买了不少苹果和茅台以及最近增加了一些腾讯和fb 以及不太多的goog, 如果pdd 不算的话。今天又买了苹果,纪念一下8 年前的决定。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我这八年虽然没太用功,但投资的功夫似乎涨了一点!(2019-1-19)
2020 年
问:根据您的经验,如何做好一家公司,管理好一家公司,经营好一家公司。
段:是要穷举吗?如何做对是要自己去学的。
问:大道以前说过关于本分“守正不出奇”的说法,当时看了觉得似乎懂了,但是似乎没懂。我理解守正不出奇大道想说的是道的层面,但是在术的层面,通过和竞品产品的差异化,满足用户未满足的需求应该也是对的,希望大道能再讲解下。
段:我说“守正不出奇”的意思是“守正”不是为了“出奇”。很多说“守正出奇”时脑子里想的都是“出奇制胜”,“弯道超车”啥的。好企业的“奇兵”大多都是熬出来的,不然也奇不了多久。(2020-10-10)
问:前两天读了OPPO 的发布会。其中陈总说的笑脸手机用了大量时间来打磨升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本人从事软件行业,也有些困惑。Facebook 有个内部的格言叫“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很多软件方面的公司也崇尚这样快速迭代的方式。我应该怎么去理解这方面的差异?是因为软件和硬件升级方式的不一样, 还是因为大多数公司并不敢去为天下后, 还是有别的原因?
段:Move fast 指的是提高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并不矛盾。(2020-12-3)
网友:你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能不能举例说下?
段:花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练习,从错误中学习…。学习最重要的是要用心。我感觉问问题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没看过我都说过什么,虽然大家都说自己是来学习的。其实知道自己不做什么很多时候也很重要哈。(2020-10-23)
问:如何能有效的建立自己的能力圈?有什么样思维和行动上能做出的改变?
段:还真不知道怎么快速建立能力圈。我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大概花了20 多年,不知道算不算快?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个学习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曲线。(2020-12-13)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