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投资箴言 2013年(下)——如果你不是用10年的眼光看,那你看的是什么


当一个人需要问别人自己可不可以靠投资赚钱的时候,多半应该是不行的。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能够理性地思考——大道
2013-05
59、巴菲特:“如果我现在只有10-100万美元,我会在石头下面找小公司的机会”。
段: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小公司成长机会高,但对于大资金而言没用,因为好不易找个好的小公司却放不了多少钱进去。我不鼓励小额投资人投苹果这类公司也是类似的道理。小额投资人或许更应该耐心地从生活中发现还很便宜的小的好公司。        这里小的意思应该是指市值。如果五年找到一个未来发展很好的小公司,对于小额投资人来说回报应该比跟着市场投要好。对于那些大小公司都看不懂的人来说,反正也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讲,小公司比大公司要容易懂一些。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容易受到非商业因素的影响,小公司则受到影响的概率要低很多。        让你翻石头又不是拣石头,费老大劲翻开大石头看见很多小石头就随便拣一个绝对不是好办法。老巴的意思是要去找大石头底下的小金块,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60、投上市公司的钱就应该是闲钱,如果自己能找到生意,那当然应该投自己的生意。其实投上市公司的内在道理是一样的,差别是不用自己费力去经营而已,很多时候甚至还能请到比自己更能干的人去经营。记得很久以前在学校碰到一个老师问,说自己不懂投资但需要管理自己的小小财富怎么办,我说你就都交给巴菲特吧,全部买上巴菲特的股票,怎么着都会比自己管好的,还不用操心。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门口街坊店的生意好坏要比美国那家卖电动车的公司好理解多了,你只要进去消费几次,在门口蹲几天就差不多能看明白了。其实peter林奇在这方面说得不错,虽然我不太喜欢他整体的东西。
61、非常不赞成借钱给朋友,如果你还想保住这个朋友的话。如果他值得,你就送给他吧,但即便如此,朋友恐怕也快到头了。50岁以后就明白了。        人都是需要钱的,所以需要不应该做为向朋友借钱的理由,尤其是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得了的前提下。这里指的借钱不是指的那种因为身上忘了带而临时借个几十或几百,下次见面就能还上的那种。
62、玩围棋所带来的感悟基本上就是"要下本手,还要知道本手在那里"。大概就是做对的事情还要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对。
63、本人礼拜三去试驾了model S,performance版的,起步百公里是4.2秒。整体感觉非常好,甚至觉得比我现在开的奔驰s65(AMG)的感觉还好。估计以后开奔驰会慢慢有拿着vertu手机的感觉的。好在我八月底以前就能开上tesla了。        Tesla看起来很酷,但有点贵,不是那么容易买得起。iPhone虽然相对贵不少,但绝对值差别非常小。1000块和800块的绝对值差异是200块。如果1000块的东西好用那么一点点,带来的回报会远超过200块。大多数人会觉得800块的东西便宜,实际上往往相反。这里绝对值指的是iphone和其他手机的价格差异以及tesla和其他车的价格差异        最近花了点时间去了解tsla,发现这确实是家很有意思的公司,有点汽车界的苹果的味道。以后如果还会买车的话,很可能会买辆Tesla。看上去Tesla确实是在改变汽车行业。当Tesla的车可以卖到3万美金一辆的时候,行业格局应该会完全不一样        具体技术我不懂,只能从常识上说点看法。tesla走到今天也已经花了近10年了,而且是高度专注的10年,经过非常多的磨难,同时多少也有点运气。做汽油车的企业绝大部分由于成功是失败之母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依然鲜有在电动车上投以重兵的。tesla现在实际上扮演的是game changer的角色,其目前的技术水准已经把tesla的电动车做到了好开好看以及安全的地步了,而且tesla还建立了很好的商业模式。目前的价位会有相当一批先锋者会开始买tesla的。大概3年左右的时间里,tesla三万美金左右的车将很可能会面市,那时大概很多人都会想下一辆车就是电动车了,其中相当比例的人很可能会选择tesla。全球汽车的保有量大概是8亿多台,汽车的平均寿命大概十来年,tesla在10年后会是啥?               从投资的角度看,现在很难评估tesla到底值多少钱,但面对如此大的市场,毛估估地看,总觉得5-6年之后tesla一年卖到几百万辆车是非常可能的,那可以几十上百亿的年利润哈。投资tesla的风险看上去好像也是在MUSK身上,因为没人知道未来他还会有些什么疯狂的想法,也不知道会不会对tesla的经营造成什么影响;另外,tesla要从现在的水平到百万量以上的中间是不是会发生想不到的困难也没法知道。简而言之,tesla非常值得关注,看起来非常像多年前的苹果,但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找到像Tim Cook这样的人帮忙。        我本来有太多的机会去好好了解tesla的,但一直偷懒没去。不过现在看tesla确实也比几年前更靠谱了。几年前tesla看上去是很有机会破产的,Elon Musk能坚持下来确实是因为他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我有一个朋友2004年就投了tesla,很久以前他告诉我他在帮Elon这个曾经的亿万富翁付房租的时候,我就应该开始花功夫去了解一下了。        tesla的策略很有意思,从高端做起,突破技术、建立品牌,然后发展普通车。"只要路上还有汽油车,我们就不会停止努力",很给力哈。Musk是个非常有追求的人,为此差点就破产了。实际上他已经破产了一次,几年前房租都是我的一个朋友帮着付的。能起死回生确实也有点运气。        由于tesla的里程足够远,所以充电是足够方便的,在加州充电完全不是问题。看了很多开过tesla的人的评语,似乎反映非常好。老巴不喜欢高科技?老巴从来没说不喜欢,只说看不懂而已,但他一旦看懂也是一样会出手的,比如IBM。老巴还说过,如果你能看懂变化,你将能赚大钱。投资最重要的不是老巴能看懂什么,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能看懂什么。
64、小结一下自己对tesla的看法,看法而已,不构成投资建议。        昨天接到一个LA的朋友的问候电话,期间说到tesla。他说,就是那家卖电动车的啊,怎么会突然涨了那么多呢?我问他,你脑子里的电动车是什么样子的?是golf球车还是那种电动单车?然后我描述了一下我的试驾感受,听完他很吃惊。我说你去试驾一下吧,开过大概就明白了。没开过Model S的最好去找机会试一下,不然就别简单地唯我独醒式地自以为这是个泡沫。        1.Model S是一辆伟大的汽车,而不仅仅是辆电动车。试驾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其无极加速的那种感觉,比我现在开的奔驰s65(AMG)的感觉还要好。其次是那块大面板带来的感受,再就是这个车真的能装好多东西哈。见过几个已经买了Model S的用户,谈起这个车的时候都是两眼放光的样子。(顺便补充一下,我同时还开了一下leaf,觉得其实也不错,但不是一回事!)        2.Tesla建立了很好的商业模式:tesla电池不是自己的,这让他总是可以用最适合的电池,但电池的用法是他自己的,这个解决了以前人们没能解决的很多问题;tesla的销售主要是在网上,这会让他省出很多利润;tesla的型号会非常少,很有点iphone的味道;(其实tesla最像苹果的地方是体验店的工作人员没有销售任务,但感觉里面的人不如苹果店里的人那么有热情)tesla的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产品的可靠性会更好),而且是硅谷的新企业,没有老的汽车公司的劳工问题;tesla只有电动车,以后想开电动车的很多人会觉得这个牌子比BMW或奔驰都酷,哪怕大家都是电动车,这也会让tesla的价钱卖得更好一点点,这一点点在销量数以百万记的时候的威力是巨大的。        简而言之,tesla非常值得关注,看起来非常像多年前的苹果(这里说像苹果指得是其产品注重消费者体验的文化),但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找到像Tim Cook这样的人帮忙(这个对后期上量和控制成本以及库存非常重要。不过,从商业模式上看,tesla车款不会太多,库存控制难度不大)。        3.tesla是个好的投资目标吗?        首先,要排除所有其他因素,包括是不是热股是不是最近涨了很多,甚至包括巴菲特说过啥等等,平常心地看看是否能够理解tesla的商业模式,看看是否能够理解这家公司未来到底能赚多少钱。只有看明白了这点,才能决定是不是要投资,不然买的是啥?好吧,假设我们是外星人,刚刚登陆地球并打算在地球上开始我们的生活,包括投资。        第二,我不喜欢用“估值”这个说法,因为“估值”总是给我一种猜猜别人会付多少钱买我手里股票的感觉。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尽自己所能去理解自己感兴趣的生意,看看这个生意未来能赚多少钱,然后理性地去想自己的本金还有没有回报更好的地方可以去(机会成本)。如果找到的投资目标就是我能找到的最好回报的目标的话(这里包括风险的考量),那投资就可以开始了。        第三,我不相信任何人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一位数来看一家公司的未来,所以只能模糊地毛估估一下。        4.在我眼里tesla未来会是个啥样子?        几年前去tesla看到roadster的时候,当时的直觉是这个东西大概没啥市场,只是个跑车玩具而已。看到Model S时,只是觉得,哇,这车看起来蛮漂亮的。但当看到很多人试驾后的感受时,觉得,哇,是不是该关注一下了?自己试驾后的强烈感觉是:汽车世界终于要被颠覆了!这个颠覆的过程也许会很长,也许是10年、15年、甚至20年(一般而言,一辆汽油车的寿命大概是10多年,最长的也许可以到20),但这一天确实已经在能看得见的视野范围里了。        a. Model S+Model X会卖到多少台?目前Model S其实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估计若干年内也不太会有),其销量完全取决于生产能力和订单数量。看上去tesla在融资成功以及已经正现金流的状况下,产量每年翻一番是绝对不应该有问题的。所以可以认为大概在3-5年里这两款车的销量就应该在20-30万了。现在全球豪车的销量大概在每年300多万辆?,目前的感觉Model S+Model X占到其中10%或以上似乎不是问题。如果这两款车的销量能达到20万以上,tesla就可以有20亿美金上下的盈利了(其实能有10亿的利润就不错了)。以目前的市值买20亿美金的年利润应该算是不贵吧?        b. Model C(也许叫Gen III或别的什么名字)出来后会怎么样?Musk说要推一款$30000到40000,续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上的车。当他这么说的时候,其实他们的研发大部分应该已经完成了,但估计产品推出大概还要3-5年。这个车出来的时候,颠覆的时刻就真正到来了,很难想象这个车的销量不是百万级的。        c. Model N 以及未来,现在是2025年,Tesla已经是美国第二大汽车厂,全球年产销量600万台,年净利润达到150亿美金。这个想法过分不?        以上是我对tesla的大概想法,有许多想象和假设的东西,完全取决于自己对企业的理解但同时受限于自己对汽车行业的不够了解。随着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加深以及对tesla的了解的增加,以后随时来这里upgrade一下。         5.投不投以及什么价?如果对以上我的想象和假设部分有任何疑问的话,就不应该有投不投的问题,不然就是投机了。Tesla现在的市值看上去大概在110亿美金,加上员工option以及可转换债会增加的股份,实际市值大概在140亿左右。        如果你有140亿的闲钱,你愿意买下Tesla吗?        备注:顺便透露一点自己在Tesla投资上的状态:目前是高度关注但只先投了1%左右,也就是说还处在等待机会的状态。等待的东西主要有:1.对自己想象和假设的东西的进一步确认;2.更好的价位?3.资金的机会成本考量。2013.5.31
2013-06
65、买了点tesla股票,然后用小部分利润买了辆车.还没有重仓,等市场给机会。耐心很重要,慢慢增加。再说还要等苹果涨点才好哈。        如果你能用10年的眼光看,人们眼里的不确定性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如果你不是用10年的眼光看,那你看的是什么?66、企业文化必须你自己去创立,没人可以帮忙的。企业文化大致由:使命、远景和核心价值观组成,这都是你自己的东西。使命就是你的公司为什么存在,远景就是大家共同的远景,核心价值观就是是非观,或者叫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不对的事情。67、我从来就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如果真有啥“中国梦”的话,大概也就是希望孩子们回中国时能够有放心的空气、水和食物,过马路时车能让人等等小事情而已。68、芒格:理解复利的强大和难于达成,是理解一切事物的精髓。这句话怎么理解?
段:不做不对的事情,从而少犯错。对于具有把事情做对的能力的人而言,时间长了就明白什么是复利了。
“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举个开车的例子:如果你需要花1个小时开车去一个不能迟到的会议,你留多少时间开车?开多快?核心是安全,在投资里其实就是复利的意思。如果能搞懂充要条件的话,就没有更好的了。如果你搞不懂,别的其实也没用。逻辑思维能力大概是可以通过多思考慢慢培养的,所谓的“正规教育”未必就能帮上忙。       69、投机人多的时候premium是很有诱惑的。不过,tesla最近的大涨未必就是投机,看上去像是很多以前没注意tesla的投资者最近开始关注了。70、用苹果换tesla是个机会成本很大的事情。tesla到真正盈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为产能上来需要时间,用户接受需要时间,装充电设备也需要时间---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中间很可能市场会再给个买入的好价钱的,而苹果现在是明摆着的便宜哈。其实,从最不好的情况来看,就算苹果的利润下降一半后再回来,苹果目前的价钱都不贵,而且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应该非常低,因为这意味着iPhone完全卖不动了。苹果的基础用户是很难动摇的,大家就算暂时不换新iPhone也不过是在等等更好的iPhone而已。71、个人认为除非tesla真的对传统大厂形成致命威胁了,不然绝大部分大厂是很难下大决心的。大厂擅长的东西都在汽油车上,tsla做的东西和大厂们做的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虽然用起来有点像。类似的情况有点像早期诺基亚面对苹果或三星一样。估计五年后那些汽车大厂才会真的感到威胁,那时恐怕已经有点晚了。另外,大厂们最快赶上tesla的办法大概就是和tesla合作,这个对tesla没一点坏处。再说,如果电动车在tesla的带动下真的起来了,那市场将会巨大,tesla已经占有先机,很难再落下风的。        五年30万辆车绝对不会有问题的。tesla现在那个地方足够大,估计100万辆车都应该可以做得出来。目前tesla手里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去增加设备和厂房,而且公司运营现金流应该也是正的了,只要有足够的订单,产量很快(相对你说的五年而言)就能上来的。        人们认识好东西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投资人需要耐心。Tesla的风险是Musk的想法太多了,而且还是个执行能力很强的人,经常还不计后果。
72、投A股确实比较难,也许应该说非常难和大环境确实有关。便宜或贵的说法取决于对公司10年后的状况的认识,很难在a股上找到能看明白10年或以上的公司。我喜欢茅台也是基于这点。在任何市场都很难找到能拿10年的股票,但如果你回到10年前来看今天的a股,你会发现其实也有不少值得一投的公司的。73、买了怕价格掉下来的投资最好离的远远的。如果你买啥都怕掉下来就远离股市。
74、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这句话好! 老巴也说过,好的生意是可以用一个段落就说得很清楚的。那些要好多张纸才能说明白的东西往往可能不够好。
75、股权激励计划实际上是保健因子,可人们非要叫做激励因子。激励因子大概就是和钱没直接关系却让大家在一起工作很开心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叫利润之上的追求。76、我也不投科技股的,我只投我认为自己能看懂的。只有当你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看的公司时,哪怕那个人叫巴菲特,那你大概开始知道自己在干嘛了。
2013-07
77、苹果这种商业模式是可能会在某段时间里不那么稳健的,尤其是在产品过渡期。但从10年一阶段来看,苹果应该是满稳健的。
78、如果借钱,那一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还的钱,不然就不应该借。融券借钱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市场偶尔会非常不理性,而且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会碰上市场极端不理性的时刻。用融券的人有时候碰上一次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总之,借钱的前提是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你也能还钱,不要有侥幸的心理。
79、平常心看,每一次买卖其实都是独立的。如果你知道在等什么你当然可以等。像tesla这种公司如果你之前没买,再掉下去你也是不应该买的。
80、做生意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用户的需求或叫体验,其他都是浮云。81、国内也有不上市的很不错的公司,同时也有很多上了市却很烂的公司。米国也一样。有些公司因为各种原因需要上市,有些则不。上市的往往不是那么有把握的,所以要分散一些风险。简单讲就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2013-08
82、有时候会看看雪球,还是觉得扔雪球的人比较多,滚雪球的人极少,但确实能见到一些扔雪球的高手。一般而言,手里抓着很多球的大概都是扔雪球的。具体表现就是那些什么公司都懂的大概多属于这类。
83、8月8号终于等到了定了很久的tesla。非常惊讶地发现,tesla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完全不是开始用iPhone时的感觉。估计等大家冷静下来后买tesla车的人会少下来。除非有人实在是喜欢tesla的加速感,不然别的不足会让人很不舒服。很奇怪,我自己去试驾时根本没注意到那些不足,可天天要开的车光有好的驾驶感是远远不够的。最近忙,过段时间把详细一点的体验写上来,这几天先把股票卖了再说。很难理解一辆十万美金以上的车居然可以做得那么糙。开过好车的人开tesla真的会觉得别扭啊。        这几天把股票卖,这不完全是决断力的问题。是想象和假设的东西不太对了。当初买tesla的基本理解是:tesla看起来像个game changer,未来一年卖几百万辆车都是很有可能的。如果tesla20年内可以做成汽车行业的老大而且生意模式又好,一年赚个200亿或以上都很有可能,所以现在这种价钱怎么看都不贵。现在看来,tesla确实很可能会是个票友市场,买的人会是小众,完全不是我原来的想象。        这次我和小伙伴"坐下来说"都有点惊呆了的感觉。我本来对"有点糙"是有精神准备的,但对看到的东西有点不太相信哈。到现在还没明白为什么我试驾的时候居然会看不到那些个问题。
84、终于拿到车。车是顶配的,除了透明车顶没要外($1500),其他的能买的都买了,总共连税$127500左右。未来应该会有$10000的退税。       到目前为止开了接近400公里,简单介绍一下到目前为止的感受:       1.已知的tesla的长处都在呢:       a. 加速快,可以和奔驰AMG的S65 有一比,短距离加速性能甚至可能还要好那么一点点(个人感觉);       b.大屏上的Google地图真好用;       c.前后行李箱又酷又实用;       d.车钥匙及门把手的设计很酷(钥匙实用性过得去,有点小毛病,不如S65方便)       e.开出来很拉风哈;       f.以后再也不用加油啦;(关于里程,后面会说一点点)       g.tesla的外观设计相当好,确实看着像好车。       再补充一点酷的地方:tesla是没有钥匙孔的,上车放到前进或倒退挡就可以开了。这点改变了原来的驾驶习惯,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但自己没发现任何不妥。        综合以上优点,我给不少朋友提过建议,觉得大家下一辆车可以考虑tesla了。好像已经至少有五到六个朋友已经定了model s或x。但是,在见到自己车之后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注意的东西,故特地在此提醒一下,希望大家在做最后决定之前再认真试驾。自己本来是打算拿到tesla以后就卖掉s65的,连下家都找好了,还好没说死。        2.不太喜欢的东西大致有几点,原因还不知道,只能猜。        a. 开得时间长了会有晕车的感觉(前面说头晕可能会导致误解);有意思的是,这点试驾时完全没注意到,可能是由于试驾时间短(只开了10分钟左右),加上有点兴奋,所以忽略了。如果是打算天天开这部车的人确实需要花点时间多试驾一下,最好让家人一起试驾。会晕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还不知道,但绝对不会是加速快的原因,不明白的看看我的博客相册就明白了。自己估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那个"能源收集系统"(不知道正规名字叫什么,反正就是不睬电门就减速的那个),但我用的是不收集的那挡,减速效果应该和普通车差不多吧?气味应该也不会是原因,虽然新车的味道并不美妙,但也没觉得异常。        再就是"飘"的问题了。前段时间见到一个朋友聊到tesla时,他上来就说tesla很"飘",听起来还以为他打算开始说说"白瑞德和郝思嘉"呢,结果他开始说起"悬挂系统"来。这个我不懂,大家研究去吧。        还有就是,开tesla的时候确实会有点"飘"的感觉,这会让我回忆起当年开夏利的情景。差别是,夏利当时只能开到80公里的时速,不然就飘出去了,tesla比那个强了好多倍哈。         b. tesla的内饰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昨天见了一朋友开的三万块左右的奔驰的内饰都比tesla强很多。实在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成熟的东西tesla会做成这样,而同时他们居然花了那么多精力去开发了一个车尾箱可以坐两个小孩的那个噱头。        有些内饰的功能设计也远不如s 6 5方便,突然想到也许tesla model s的思维还在跑车上?可是tesla model s却一直试图以房车的形象出现的,车尾箱的小孩座位就是例子,那个东西通过安全认证可不是件小事。到底是技巧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呢?         c.顺便说说买tesla的过程:        记得原来订的是暗红色的车,因为网站上出来的就是那个颜色,结果拿车的一刹那看到的是辆鲜红的色,那个郁闷哦。回头上网站一看,人家颜色已改,我还没证据了。然后问他们我可不可以换一辆不同颜色的,回答是可以,但要加2000多块。        记得买车的时候是说会把车运到家门口的,因为是网上订的嘛,结果提车的时候说必须去某个地方提车,事先没有任何通知,也没有道歉。        在原定提车前的几天,突然收到email说提车时间推迟一个礼拜,没有理由和任何道歉。发email过去问为什么推迟,回答是因为tesla提车的时间表推迟了,依然没有道歉。        买车时说好的他们会派人来安装充电器,结果事到临头说本地区所有合约电器工程师都很忙,我们必须自己找人装。        到底是文化的问题呢还是文化的问题呢还是文化的问题呢?        联想到那么忙的musk以及嘲笑宝马的那个musk,我就慢慢地突然从非常看好tesla变成不那么确定了。        当然,tesla的电池技术的优势依然在那里,但技术的优势从来就很少是护城河,形成技术的文化才是。        3.我对投资tesla的看法以及"想象和假设":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在这里写下自己的体验主要是为了那些早些时候看了我的推荐去买tesla车的人。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推荐大家买这部车的理由都还在,但有些东西自己开始时忽略了,所以想买车的人们一定要自己去多花些时间体验。其次,根据我的个人体验去决定是否投资tesla是件很荒唐的事。投资必须要自己决定,不懂的东西要尽量避开。        开始关注tesla完全是因为tesla那些好的东西,从加速到外观到大屏的地图及和iPhone的方便连接等,加上电动车本身省油(环保这点还有点不太确定,尤其是看到那些毒大米之后)。        曾经想象中,tesla的车是在现有车的基础上叠加了这些好处的。在这个假设前提下,自己曾经想象tesla会在15到20年成为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年获利会在200亿以上。如果做到那样,现在这个价位依然是不贵的。
85、开了tesla车后的感觉是,tesla似乎还没有准备好。        我只是个普通用户,对tesla的体验也只是代表一部分人。只是开了这个车几天后自己感觉其实我没搞懂tesla,所以先卖了(股票)再说。毕竟有那么多专家都说这个车特别好,真正懂的人是会作出自己的决定的。        继续补充:tesla的大屏和智能手机的连接非常方便,开车时用iPhone打电话和听音乐非常方便(但音响效果很不咋的)。        平时充电只充到90%,不然会影响生命。车上标出的里程数是在理想状态下的,实际情况下大概可以开到70-80%。所以,260miles的最大里程一般只充230的电,能开170?190miles,大概相当于300公里上下。p85+        继续补充:小朋友都好喜欢这种加速的感觉,而且短途还没见晕车,长途还不知道。现在是八月十六号上午,到昨天为止,开tesla model s已经一个礼拜了,平均每天开了100公里左右。似乎对那些不满意的东西的感觉慢慢淡下去了,但满意的东西却依然很满意。   昨天专门开到tesla的gilroy的supercharger去充了一下电,由于正好是高峰时间,居然需要排队。看看自己的电还足够开回来,就只是和在那里等充电的几个用户聊了一小会天。每个tesla的用户似乎都非常满意自己的车,没听到任何哪怕一点点不满意,神奇哈。   最后在此小结一下:   1. Tesla强的地方确实极其强大;   2.弱的地方可能是因为上的太快造成的,时间也许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比如内饰,比如服务(如果不是文化的问题)晕车对一部分人可能一直会是问题,但似乎开了一个礼拜后感觉也没有那么明显了,不知道是不是气味造成的。建议想买车的人要尽量长点时间试驾。    3.投资的角度看,tesla似乎依然有可能是个game changer,时间会说明一切的。MUSK是个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人,应该给他更多的时间去改进。   86、反省一下:开了一个多礼拜的model s后,觉得这车确实不错。开始的那些个不满主要是把tesla特点以外的那些东西和s65比了。s65毕竟是一辆20多万的车,有些东西比model s好并不说明tesla不够好。   恢复推荐有条件的人考虑买辆tesla哈,至少在北美地区是非常实用的。   作为用户的选择:这部红色的model s不卖了,s65也保留着,长途还是觉得开s65踏实些。在我这里,tesla没能替代汽油车,估计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做不到。我的意思是tesla在很长的时间里大概不能替代很好的汽油车。       今天发现tesla的一个神功能,居然可以从iPhone的app上实时看到车的位置,这个有点意思。另外,tesla可以远程开门和开空调。远程开空调在北加州作用不大,但目前还处于高热地带的人们一定很喜欢这个功能的。        tesla允许把钥匙锁在车里面,然后用手机开就行。酷吧?!        补充:实时的意思是,不在车上也能看到别人开自己车的路线及速度,甚至可以直接打电话告诉路线。87、八月21号,已经开了1100公里了。        继续吐槽:昨天开了一个长一点的距离,在空调开一格(最小)风力的前提下,75miles的距离,109的range,不塞车,居然到的时候只剩8miles了,结果最后一mile有点迷路,稍微折腾了一下,停车时只剩2miles了,好险。        虽然因为没有发动机号称很安静,但在高速上开起来还是非常吵的,因为隔音不太好(远不如s65)。        空调两边的温度是一样的。一般好车空调两边是可以独立调温的。        音响的音质不好,一个人开长途会比较郁闷,在担心掉电太快的同时还不能听听音乐。        居然没有停车警报,让开惯好车的人别扭啊        用惯了iPad的人可能会觉得tesla那个大屏有点不太舒服。        上礼拜六第二次去了tesla的supercharger,依然没充上电,太多人排队了,估计没一个小时充不了。这才刚刚开始就这样,那以后真有很多人买了tesla会咋样啊?不过酒店充电目前几次还都顺利。         tesla的雨刷也很不好,这些都是试驾时完全没办法注意到的东西。人是会有很多想像和假设的东西的,试驾时的那种加速的感觉很容易让人以为那些基本东西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到上个周末,tesla已经开了1100miles,现在基本回归s65了。礼拜一接女儿放学时问了一下女儿的感觉,女儿的结论是:虽然两个车都不错,但她觉得s65还是要好一点。女儿知道我很喜欢tesla,所以说s65时很小心哈。我们有个游戏已经玩了几个月,就是每次我们在一起时见到一辆tesla,她就可以得到一块钱奖励。现在见到tesla的感觉已经远不是没拿到tesla车以前的那种感觉了。        里程补充:今天在高速上以55miles的时速开了62miles的来回,居然只消耗了58miles的rated range的里程。说明按理想的开法确实可以开很长的路,但这个速度在高速上跑很危险,在local更危险,还要吃罚单。        前天在停车时把tesla给刮了,开车20多年来第一次停车时把车刮了。作为所谓的高档房车,没有停车警报器。        tesla确实不如我想像的好,虽然好的东西确实不错,但从投资的角度看,目前tesla已经不是我特别想投的那种了。     2013-09
88、所谓价值投资要简单很多,不明白就别碰,涨跌都和你无关。简单不等于容易!一生只要搞懂几个好公司就可以在财务上过好小日子了。89、市场有时候是可以跌到很难相信的地步的,这也是不能用margin的原因。      90、819的出厂价,卖999应该算合理了吧?喜欢茅台的人或许该买点儿回家存起来。最重要是真的就行。        长期看,在人民币不能流通的前提下,茅台这种商业模式我愿意给20倍的pe。未来10年茅台如果可以做到平均每年利润100亿,今天这个价钱(1600亿左右)就不贵了。如果能高些就有利润了。不要太在意季报或半年报或年报啥的吧?如果只有100亿,那买茅台就只能保本或微利了。愿意买茅台的人不会认为茅台长期只能赚100亿的。         顺便说下,以前不知道茅台可以团购,所以平时大家也不知道去哪里买真酒。这次这么一闹,我听说我们公司的各方面军也凑钱买了几千瓶哈。         我们那么多人买了茅台酒,居然没一瓶年份酒,说明年份酒确实不是老百姓喝的。不过,如果茅台能学会加州或法国酒庄推红酒的办法,以后酒出来全部打上年份,50年后就会有很多人喜欢年份酒了。现在大家基本都知道所谓年份酒是勾兑出来的,自己掏钱喝的都不太想花这个钱。        反三公大概把茅台的年份酒给反没了。自己喝的大概很少人会买年份酒。茅台的利润掉很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一年后利润再大掉的机会就小了。        如果人们明白大部分生意实际上是没啥预收款的时候,人们会很喜欢茅台的。下降表示还有,只是过去太难拿到货,所以很多人愿意付预收款,现在不太需要了。        团购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以前想团购无门而入,现在门开了。我们公司刚刚团购了一批,明年这个时候就知道消耗的速度如何了。这些酒可绝对不是三公消费哈,居然一瓶年份酒都没有。        我觉得茅台的生意模式很难得,价钱合适就可以买,未必要等到很便宜。从10年以上的角度看,130或160或200差别其实没那么大。
91、你见过在别的同行不停推新品的同时能够按兵不动一年营业额依然不掉的公司么?而且这还是在上个产品不那么轰动的前提下。如果这还不叫模式好,那什么叫模式好?现在轮到苹果出招了。顺便补充一下,凡是认为iPhone5是失败产品的人都应该问一下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几个单一产品比iPhone5成功的?
92、网友:“空调是耐用品,一般人会认为质量很重要,同级别的产品格力的质量要好一点,这一点用户是知道的,随着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多花点钱买台质量好一点的空调,这是格力的市场占有率多年来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同时格力每台空调还能比其他空调卖贵一点,在每台空调上多赚点钱,格力每年卖几千万台空调,每台多卖个100元就能多收几十亿。格力很专注,空调市场很大:国内市场普及率的提高、国外市场的蚕食、中央空调、上游配套,未来10年格力的空间还很大。        10年后格力卖出的空调会比现在多得多,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格力在每台空调上赚的钱也会比现在多一点,10年后每年应该能赚200亿以上?格力的价值在3000亿左右。        空调不算个重资产行业,每年需要的资本开支不大,按现在的分红比例和趋势,未来十年内应该能分个500亿,好点的话分个700-800亿,则以现在价位买入的股东的成本完全收回。        格力有自己独立的销售渠道,大零售商销售格力的产品比例不高。        最近两三年已经没有听说谁想投资做空调了,除非有革命性的的技术突破,否者这个行业不会有什么新的进入者。”
        段:你这么看确实有看10年的意思,具体看法对不对是属于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我对格力不那么了解,觉得过去他们确实做得不错,但对朱江洪的离开方式很困惑,也不知道10年后的企业文化会变成什么样子。        当年曾经想过空调的生意,就是想不通怎么才能做好安装和售后才放弃的。我当年提的售后服务条款里有一条,叫"立等可取",当时修不好的可以临时给一台先用着,大件这么做可能有点困难?以前我在这里说过一个例子,我去苹果店,说买新机没有,但坏了可以换个新的。空调似乎更应该如此啊,大热天要命的。       "立等可取"的意思就是尽量减少顾客的不方便,包括提供一个暂时替代的产品,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马上好的意思。
93、五月底换了些tesla,刚刚换回苹果了。这个换不是有意而为之的。记得当时tesla大概90上下,苹果450上下。只是觉得当时的tesla很有潜力,苹果不大可能是10倍的股票。后来八月份拿到车以后觉得tesla好像和自己想像的有点差别,所以就先卖了,能有机会在差不多的价钱回到苹果还是蛮舒服的。
94、我想不生气的意思大概是尽量不生气的意思吧。理性地想,确实没啥事情值得生气。当然,理性地想,投资也是没道理不赚钱的,但理性确实难,但老巴习惯理性地思考问题。2013-10
95、其实好的投资者和好的农民并没有本质差异,但不等于可以相互替代。农民在错误的地方种上错误的种子也是会颗粒无收的。
96、在相当长的时间里,android的量依然会是大的。不能说android做高端如何,但某个品牌用android做个很贵的手机出来是很可能的,会买的人当然要叫那个高端了。另外,在android里也有高低端之分。        苹果大概永远都不会专门做所谓的廉价手机市场,苹果的策略一直都在那里摆着呢,做最好的产品,让前面的产品做入门级以及提高级的产品。大概三年内,当iPhone7出来的时候,iPhone5c就会变成入门级的产品,大概会卖到2000出头,那个时候会有点好看哈。另外,iPhone5s绝对是划时代的,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视而不见?我可以肯定的是,三星里很多人要开始"熬夜多压力大了"。97、如何弄明白某行业或企业?最简单的办法大概是在你认真思考企业10年20年后,你就会容易把握一些。只要一个人认为有捷径,他大概就会努力去寻找捷径,10年20年后估计他还在到处问人捷径在哪里。
98、能力圈大小不重要,知道边界在哪儿才重要。投资投的就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其他都是瞎掰的。看不看得懂未来现金流是能力圈问题。99、老巴讲的做多或空同学10%的例子指的其实就是要做对的事情,不然光有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是不够的。100、其实最理想的公司是能把利润继续投入到原来的生意模式里的公司,分红是其次的选择。有些公司,比如苹果,就是已经没办法把利润再投入,所以才开始回购和分红的。当然,分红比乱花钱好100倍。
101、把“大”和“强”等同有点像把肥和健康划等号一样。如果你能做好一样东西,你为啥还要做很多做不好的东西呢?不过,确实有些会因为做了一些好东西后就以为自己啥都能做好,于是就开始做一些自己做不好的东西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聚焦的人或公司最后会变得很厉害,这也是我喜欢苹果的原因。
102、当一个人需要问别人自己可不可以靠投资赚钱的时候,多半应该是不行的。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能够理性地思考。
103、我没见过谁看过我的博客就能学会投资的。我觉得投资不会比打golf容易。没见过不会打golf的人看了几天博客就学会打golf的。
104、如何保持组织内部的凝聚力?
段: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另外,建立相互信任的方法是同大家敞开地交流。企业大了以后,层级多了,交流的确少了。拿破仑说到他在滑铁卢失败的原因,是“很久没有同战士们喝过汤了”。
简单讲,我的理解是,所有和钱有关的都是保健因子,就是少了不行多了没用的东西。当然,因为少了不行,所以经常宁愿多一点点。
105、微信确实很强大,腾讯也确实是很好的公司,什么价钱买是个不应该问别人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什么价钱你愿意买,你就不应该买。
2013-12
106、茅台这个生意和我们的消费电子比较起来,最大的差别可能就在库存上。我们这个行业的库存几乎就是垃圾,茅台几乎就是个宝。苹果产品的残值高也说明苹果的东西确实好。107、表扬和鼓励有什么区别?大概就是做对的事情要表扬,或者说避免了做错的事情要表扬。把事情做对了就需要鼓励,鼓励的意思是鼓励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的努力,所以即使在做对的事情的过程中没做好也是需要鼓励的。
108、如果茅台10年内能有300亿的年利润,今天这个价当然就很便宜。只买生意,不预测股价。这是投资的本质,你懂不懂他都在那里。
109、没有投资回报率目标的意思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思。给自己设定短期投资回报率实际上有点滑稽,相当于猜测市场的短期反应。炫耀短期回报率高也是危险的,因为想要高回报率会让人铤而走险。
110、财务上有个名词叫沉没成本,我认为95%以上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会想不开的。例如:有人去机场接朋友,到机场略早,于是在用投币器的停车场里投了90分钟的币。结果朋友飞机早到,回到车里时投币器里还有40分钟可以停。有人会为了不浪费这个停车费而在停车场里等40分钟吗?
整理:大漠胡杨0001来源:网友段永平博客、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