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手握实权的博古,是如何一步步跌下神坛,被毛主席取代的


为防失联,请关注以下账号备用:
在遵义会议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毛主席的处境相当糟糕。他不仅失去了党内的实际指挥权,还经常受到王明、博古等人的针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王明和博古可以说是党内的实际掌权人。
博古曾经是手握实权的人物,然而,后来却逐渐走下了神坛,并被毛主席所取代。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博古是如何获得实权的?
博古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好学,成绩优异。获得组织培养后,被派往苏联留学。在那里,结识了人生导师王明。王明是中山大学的学长,拥有巨大影响力。他受到老师米夫的青睐,后者在共产国际具有重要地位。1928年,王明得到米夫的提携,迅速在党内崭露头角。
王明掌权后提拔了博古,使其成为党内重要人物。然而,王明“左倾”路线导致党遭受重大损失,博古无法承受压力,离开上海前往苏联。在王明离开后,博古依靠自身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成为党内实际掌权者。然而,他未能吸取王明的教训,继续坚持错误方针,最终导致他的崛起受阻。
王明与博古都是才华横溢的人,但他们的思想与时代不符,且对共产国际的依赖过于天真。因此,他们的领导注定难以成功。

毛主席的困境
与博古蒸蒸日上的事业相比,毛主席那段时间的生活相当艰难。他不仅在党内地位岌岌可危,而且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这段时间对毛主席而言,可以说是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
早在王明回国之时,毛主席的一些思想就开始受到党内一些重要人物的质疑。例如,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举动就引起了中央的不满,甚至被开除党内职务。随后,王明掌权,毛主席再次遭受挫折。
1929年,红军下井冈山,毛主席与朱德、陈毅因领导权问题产生分歧,被剥夺实权并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此时,毛主席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更加令人担忧的是,1929年9月,毛主席患疟疾,身心俱疲,无法参加党代表大会,却因缺席而再次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可见,当时的毛主席身心俱疲,遭受诸多困扰。
王明离开上海后,博古成为党内实权掌握者,但他缺乏经验,因此请来李德担任军事顾问,将军事权交给了李德。然而,李德对中国红军的情况和历史了解不够透彻,频频指挥失误。尽管如此,博古依然对毛主席处处针对,甚至因意见不合而将毛主席送往医院休养。
毛主席的处境已经陷入人生最低谷。据毛主席自己说,当时没有被处死已是幸运,因为博古掌握生杀大权,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死亡。

遵义会议的召开
现实有时会蒙蔽人们的双眼,但历史不会因此停滞。博古掌握了生杀大权,将毛主席安排到医院养病,使毛主席对其失去影响力。然而,博古最终跌下神坛,原因何在?
真理经得起时间考验,而错误则会暴露。博古和李德的领导能力在长征失败中暴露无遗。长征之初,博古要求带走大量物资,加重了战士负担,导致伤亡惨重。湘江一战后,红军损失惨重,引发了对博古领导力的怀
王稼祥、张闻天因与博古分歧被冷落,但在湘江一战后,对博古的怀疑更深。毛主席早对博古领导产生质疑,湘江一战后更坚定了这一点。经过商议,决定召开遵义会议,选举毛主席为新的领导人,博古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段历史表明,毛主席的思想超前,被选举为新领导人。博古的错误导致他失去了权威,党和革命进入新的篇章。

结语
博古之所以从权力巅峰跌落神坛,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思想和指挥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格格不入。博古缺乏毛主席那样的高瞻远瞩,因此他的淘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取代博古,完全凭借着他的能力和对党的付出。正是毛主席在最低谷时期依然不断思索党的未来,展现了伟大的精神,才开创了新的篇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