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7日,在湖南韶山,毛泽东故里,一家名叫“毛家饭店”的小餐馆正在庆祝开业,一串串鞭炮“噼里啪啦”地响着。
饭店老板叫汤瑞仁,是个大字认不了几个的农妇,此时的她已经57岁了。
在那个个体户还非常稀少的年代,开饭店绝对算得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需要非凡的勇气和魄力。
谁能想到,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婆婆竟然敢干出这样的大事,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她公然把饭店开在了毛主席故居的对面,仅仅隔着一个小水塘。
饭店是由她家的旧房子改造而成的,很局促,但是很不一般。
一走进去,就能看到一张40寸的巨大照片,正是二十多年前,毛泽东和韶山乡亲们拉家常的合照。照片下方,骄傲地写着:1959年6月26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我们亲切交谈、合影。
因为这些因素,毛家饭店的生意火得一塌糊涂,引来很多记者采访报道,甚至还有不少外国媒体跑来看热闹,他们好奇中国当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真的能被韶山人接受吗?
在他们看来,这恐怕并不容易,所以有外国记者就对毛家饭店的掌柜汤瑞仁说:“如果毛主席在世,要割资本主义尾巴,你这个饭店就开不成!”
这句话可谓用心歹毒,汤瑞仁知道在毛主席故居的对面搞个体饭店,必然会遭受质疑,甚至遭遇责难,但她既然选择开店就已经做好了这些准备,就这个问题而言,她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的,往前推5年,她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华夏大地,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春风也吹到了韶山,韶山人民对此持观望态度。
而韶山所属的银田公社茶元大队的党支部书记郭先仁率先在本大队搞责任制分田到户,这让大家都觉得郭先仁是吃了雄心豹子胆。可因为有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韶山开展起来。
这年九月的一天,韶山村民专门为此组织会议讨论生产承包责任制问题,作为先进代表的汤瑞仁却不肯参加这样的会议,她很生气。
她是毛主席的邻居,1946年嫁到韶山冲谢家屋场,夫家和毛主席家只有一塘之隔,因此,汤瑞仁的心里对毛主席非常亲切,在她朴素而真挚的认知里,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给毛主席丢脸。
而且1959年的夏天,毛主席回乡的时候曾经去过汤瑞仁家里跟乡亲们拉家常,当时汤瑞仁抱着3岁的儿子对毛主席说:“干好革命,搞好生产,代表您接待好来韶山的客人。”
这是汤瑞仁对毛主席的承诺,也是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作为毛主席的邻居,她一直践行着这句话,一直跟着毛主席走。
现在,要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汤瑞仁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毛主席号召我们搞合作化,办人民公社都搞错了吗?她越想越气,本来赌气在家里睡觉不参加会议的汤瑞仁也躺不下去了,她觉得必须制止他们。
于是她怒发冲冠地跑到了会场,大声斥责那些搞承包的社员是资本主义思想抬头,是极其危险的举动,必须赶紧悬崖勒马!
但仅凭汤瑞仁一个农妇的阻拦,又怎能阻挡住时代发展的浪潮呢?
不管汤瑞仁愿不愿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在韶山搞起来了,而好巧不巧的是汤瑞仁家承包的责任田正是毛主席少年时期耕种过的地,汤瑞仁又惊又喜的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侍弄这块地,才对得起毛主席他老人家!
第二年,汤瑞仁家的早稻亩产量比往年多了一倍不止,其他人家也都实现了增产,家家户户的吃饭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这是汤瑞仁第一次看到了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她激动的同时又满心愧疚,她觉得事事走在前列的自己这一次还是落伍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看来以后得多多提高自己的觉悟才行。
思想一转变过来,汤瑞仁以后做什么事都变得更积极了。五十多岁的人活得比年轻人还要精神饱满。
与此同时,汤瑞仁注意到每天都有很多外地人来毛主席故居参观,但是却无人招待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他们喝水、吃饭都是个问题。这让汤瑞仁生出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她觉得自己对不起主席邻居的身份。
汤瑞仁虽然没啥大能力,但烧点开水招待游客还是可以的,于是她每天烧一担开水加点茶叶,摆在路边供来往的游客免费饮用。
时间长了,就有人劝汤瑞仁收点茶水费,毕竟改革开放后,不少人干起了个体户,摆摊收费完全合法合理。
但汤瑞仁并不愿意收费,她觉得自己招待的可是前来参观毛主席故居的游客啊,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份荣耀啊!要是一碗水也要收费,那不是借毛主席发财了嘛,那可得多丢人,丢了她一个人的脸不说,还抹黑了整个韶山的形象,更对不起自己主席邻居的身份!
然而,这边汤瑞仁分文不取,那边摆摊的人却越来越多,很多人靠着做小生意赚到了不少票子,小日子越过越好。见此情形,汤瑞仁的内心也蠢蠢欲动。
刚开始,汤瑞仁也放不开,说是光明正大地做买卖,但看起来就像是心虚地做贼。
1984年夏天,汤瑞仁买来绿豆和白糖熬成了绿豆汤准备去卖。把小摊支起来后,汤瑞仁羞红了脸,竟然躲进了路旁的松树后面。
很快,小摊传来了一个声音,“这绿豆汤谁的?是卖的吗!”一个游客看到汤,却看不见主人,于是疑惑的喊道。
“想吃,你就打吧!”从松树后面传出了一个怯生生的声音。
“多少钱一碗?”
“你看着给吧!”
就这样,汤瑞仁第一次稀里糊涂地就做成了第一单生意。
后面又有几位顾客跑来买绿豆汤解渴,在他们的鼓励下,汤瑞仁总算走了出来,拿出一个摊主该有的服务。
夕阳西下,游客散尽,汤瑞仁开始数手里的钱,一毛,两毛,五毛……一共六块四毛钱!除去成本,竟然赚了四块多,汤瑞仁笑得合不拢嘴。
经过一次次的磨炼,汤瑞仁渐渐有了做生意的心得,她夏天卖冰棍,饮料,冬天卖纪念品,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她竟然攒下了一万来块钱,这在当时可是笔巨款!
到了1987年,汤瑞仁看着这笔巨款,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家里开个饭店,这样既能解决游客们的吃饭问题,又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地讨生活。
说干就干,汤瑞仁花钱把家里的几间旧房按照餐厅模样进行了装修。“毛家饭店”开业,菜品有火焙鱼、红烧肉、豆豉辣椒等特色菜,都是毛主席爱吃的。
游客们参观完主席故居,就去“毛家饭店”品几口主席吃过的菜肴,甚至还能得到一张缩印版的伟人拉家常照。如此有特色的经营方式,很快让汤瑞仁的小餐馆声名远播。各路记者闻风而动,甚至还有国外的记者也跑来凑热闹。
有一天,一位不怀好意的外国记者有意想让这位没有文化的农妇难堪,当着许多游客的面,他阴阳怪气地对汤瑞仁说:“如果毛主席在世,那可就要割掉资本主义的尾巴,你这个饭店还能开成吗?”
谁料汤瑞仁毫不犹豫道:“毛主席就是要领导我们翻身得解放,让我们从贫穷走向富裕,我看毛主席不会反对。”
一句话引得满堂喝彩,外国记者见计谋没有得逞,又生一计,他又问汤瑞仁:“你说毛泽东好还是邓小平好?”
这个问题一出,在场的人以一种异样的目光审视记者,这不是在为难人吗?
没想到汤瑞仁机智地答道:“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邓小平领我们致了富,你说谁好谁不好?”
游客们听了不禁激动地鼓起了掌,他们为汤瑞仁的机敏和见识感到骄傲,连那个不怀好意的外国记者也不得不对汤瑞仁竖起大拇指:“中国妇女果然了不起!”
之后,“毛家饭店”在汤瑞仁的经营下越做越大,到许多地方开了饭店,但汤瑞仁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忘掉创办饭店时的初心。
汤瑞仁说:“作为毛主席的邻居,我只是想把毛主席的客人们招待好!” 来源:老年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