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子珍临终前,提出想安葬北京,小平得知后,下达两道指示


喜欢阅读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可以关注一下: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弥留之际,断断续续对女儿李敏与女婿孔令华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二人听了认真地表示,要向党中央转达,贺子珍这才放心地闭上双眼。
看到母亲撒手人寰,二人悲痛万分。与此同时,他们心里都画了个问号,党中央能满足母亲的遗愿吗?
贺子珍的遗愿是什么?后来得到满足了吗?
1947年的冬天,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火车从莫斯科车站缓缓驶出,它的终点是哈尔滨。在这列火车的车厢里,坐着一个特殊的乘客——贺子珍。
随着终点越来越近,贺子珍的心也越来越不平静,她思绪万千。“如果不是受伤,我不会到莫斯科,也不会和丈夫分离。”

那是1935年,在红军长征途中,战士们既要面对雪山和草地,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包括来自天上的敌机。3月份的一天,红军到了贵州盘县,这时候,部队已经行进多时,鞍马劳顿。
于是首长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原地休息。无巧不成书,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嗡嗡”声。“不好,敌机要来了!”有人惊叫道。
一架敌机吼叫着俯冲下来,形势危急。战士们已经有了经验,全部到一边躲避,可是一个双腿受伤的战士却无法行动,危险一步步靠近。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女战士毫不犹豫地扑到了伤员身上。伤员保住了生命,得救了,但是女战士却满身尘土,受伤晕倒。
医生检查后发现,女战士身上有多处伤口,意味着她身上留下多个弹片。因为医疗条件限制,医生只能遗憾摇头,让弹片留在女战士体内。
这个女战士,就是贺子珍。
很多人不知道,毛主席上井冈山的时候,贺子珍和哥哥贺敏学已经在那里了。他们是参加永新暴动失败之后上的井冈山,在王佐和袁文才的山寨躲避。所以说,贺子珍是井冈山上第一个女共产党员。
由于消息闭塞,无法确定杨开慧是否牺牲,1928年,毛主席和19岁的贺子珍结为伴侣。
1930年就义的杨开慧,陪伴了主席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而贺子珍,陪伴主席的时间长达9年。而且这段时间,是中国革命也是毛主席最艰难的岁月。
1936年10月,红军经过千难万险到了陕北,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日子即将过去。可是贺子珍却不得不离开丈夫,到遥远的国度——苏联去。
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伤痛。一根银针留在人体内,都能叫我们生不如死,何况十几块弹片?因此,在延安生下孩子李敏后,贺子珍痛下决心,要去大医院取出残留在身上的弹片。
不仅仅是因为解除病痛,而是她想为党工作。在当时,我党和苏联共产党关系很好,而苏联医学水平很高,到苏联去看病已经成为潮流。
在不同时期,周恩来、王明、陈昌浩、林彪、罗荣桓、粟裕、李天佑,甚至江青这些我党要人,都曾经到苏联看过病。
贺子珍说去就去,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专机。对于她的决定,毛主席是坚决不同意的,不是不想让她去治病,而是李敏当时才两岁,孩子怎么能离开母亲呢?
但是贺子珍铁了心,坚持要去。
到了西安转机的时候,毛主席再次去信挽留。倔强的贺子珍,去意已定,没有回头。直到几个月后,贺子珍才等来了去苏联的飞机,她头也不回地登机,到了莫斯科,这一走就是十多年。
到了苏联以后,作为领袖夫人的贺子珍万万没有想到,她竟然受到非人待遇,被关在伊万诺夫市里的一家精神病院,一关就是差不多十年。
此刻的她非常后悔,如果在毛主席身边,又何至于此?她与世隔绝,欲哭无泪,只能期盼苍天开眼。直到1947年,救星来了。
王稼祥和罗荣桓到了苏联,他们听说了贺子珍的遭遇,感到难以置信。他们跟苏联当局交涉,将贺子珍营救出去。但是,贺子珍去向哪里,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按照贺子珍的意愿,她自然是想回国,到丈夫和女儿身边。但是贺子珍离开之后,毛主席就和江青结婚。

王稼祥和罗荣桓都不敢做主,只好请示毛主席。
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毛主席很快回电:同意回国!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贺子珍归心似箭,坐车回国。
列车缓缓进站后,贺子珍随即拿着行李,迫不及待带着李敏和毛岸青下了车。
他们下车的时候,站台上欢迎的人很多,其中贺子珍一眼就看到了两个熟悉的面孔。
一个是李富春,一个是林彪。
李富春这时候也认出了贺子珍,他上前一步,赶紧接过贺子珍手中的行李,关切地问道:“贺子珍同志,你们一路上辛苦了。”

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也一反常态,带着微笑说道:“大姐,你回来了。”
听到这句“大姐”,贺子珍立马就想起了井冈山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当时的林彪被毛主席称做“娃娃”。
其实林彪出生于1907年,比贺子珍还大两岁,因为主席的缘故,林彪背地里一直叫“大姐”。贺子珍和主席结婚的时候,林彪还去闹洞房,嚷嚷着要吃喜糖呢。
星移斗转,光阴似箭,转眼之间,20年过去,当年的林彪已经变得成熟稳重,贺子珍自己也青春不再,而且蹉跎了十年光阴。
此时的贺子珍,自然也想到了毛主席,想到了井冈山的峥嵘岁月,想到他那慈祥和蔼的面庞。想到这里,贺子珍不由得红了眼眶,有点失态。
“大姐,汽车来了,我们走吧。”林彪的一句话,把贺子珍从回忆中唤醒。
贺子珍急忙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有些慌乱地拉着李敏和毛岸青的手说道:“快,快叫叔叔,这是你林叔叔,这是李叔叔!”
毛岸青性格有点内向,他看到都是生人,就没有说话,有些腼腆地低下了头。李敏性格开朗,立刻用生硬的中文喊道:“林叔叔、李叔叔好!”
听到李敏带着洋腔的中文,李富春和林彪都哈哈大笑。
回去的路上,贺子珍还在考虑着如何弥补那蹉跎了十年的光阴。第二天早上,她便急不可耐地向林彪写报告,希望给安排一份工作。看到报告后,林彪显得有些尴尬,后来贺子珍才知道,自己离开延安几个月之后,毛主席和江青结婚了。

因为江青的原因,贺子珍在党内的身份有些“特殊”,一向谨小慎微的林彪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贺子珍的工作。
说白了,能否给她安排工作,林彪说了不算,需要上报中央,得到毛主席批准。
但是林彪又不能将这些话向贺子珍挑明白,只能沉默以对。还是李富春有经验,他对贺子珍说:“看起来你的气色不太好,把身体先养好再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工作的事我们随后再说,好吗?”
贺子珍听了,觉得这话有道理,就没有往别处想,愉快地答应了。
事实证明,李富春说得没错,毛主席接到林彪的报告之后,迅速做出批示:“酌情安排工作。”

于是,贺子珍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份工作,担任东北财政部担任总支书记,主要负责工会的工作。
根据贺子珍的身体和实际情况,党组织安排的工作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还比较自由,贺子珍得以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这让她非常满意。但是有一点非常遗憾,贺子珍已经不能回到主席身边,只能在东北,遥望延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贺子珍在遥远的北国,思绪万千,心里五味杂陈。
她后悔当年的决定,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她认为,恐怕这一生都不能再和主席见面了,心情无比沮丧。
谁料想,在1959年,已经在南昌居住的贺子珍家中来了一个重要客人,杨尚昆的夫人水静。
“大姐,今年南昌太热,省委想让你到庐山去休息几天,我就是省委特地派来接你的。你准备一下,我们明天动身。”

第二天,贺子珍坐车上路,然后被领着进了一间屋子,她抬头一看,毛主席坐在那里。
她自言自语道:我这不是找做梦吧?她是问自己,也像是问主席。
“你还是那么瘦?身体可好?”毛主席开口了。
这说明,眼前的一切不是梦,分别22年后,竟然又跟毛主席见面了。贺子珍的眼泪像冲破闸门的潮水,奔涌而出。
毛主席见状赶紧安慰她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光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听了主席的话,贺子珍这才停止了哭泣。
美好时光总是太短,一个小时后,有人来提醒,贺子珍起身告辞。临别的时候毛主席说,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明天我们再聊。
待贺子珍走出去之后,毛主席叫住了水静,无奈地说道:她抢走了我三瓶安眠药,她说那是毒药,她不吃,也不准我吃。
末了,毛主席又交代说:“你一定要看住她,那个药很厉害,吃多了是要出人命的!”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他对贺子珍的关爱。
水静听后,认真地点了点头:我会看住她的。
且说贺子珍听了毛主席的话满心欢喜,期待明天来到。谁知道,那次见面,竟是永别。1976年9月9日,噩耗传来,伟人去世,贺子珍泪如雨下,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由于过分悲伤,住在上海的贺子珍中风了,左下肢瘫痪,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贺子珍感到无比悲凉,觉得自己已经被遗忘了。其实她想错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来都不曾忘记她这个井冈山战士。1979年,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增补贺子珍为政协委员。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贺子珍的名字很陌生。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贺子珍是位英雄,他们为此欢欣鼓舞。

但是贺子珍不满足于这些,她的最大心愿是到毛主席纪念堂,看看毛主席。
当年的9月份,毛主席去世纪念日,贺子珍终于圆梦,庐山分别20年之后,她终于再次见到毛主席。在看到水晶棺的那一刻,贺子珍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这次“会面”仍然像当年庐山那样,非常短暂。贺子珍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从毛主席纪念堂出来之后,贺子珍精神萎靡,生无可恋。心情不好,加上年迈,还有糖尿病等并发症,贺子珍的生命在1984年4月19日终于走到尽头,与世长辞。
那么,贺子珍的遗愿究竟是什么?
贺子珍的遗愿是希望自己去世后,能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可是话说回来,入葬八宝山,是有门槛级别的。贺子珍去世的时候只是一名政协委员,按照规定进八宝山需要批准,追悼会一般来说是不能太隆重的。但是贺子珍毕竟身份特殊,中共中央办公室觉得葬礼不能不隆重。
不过究竟该如何办,他们也不能做主,就请示了邓小平。邓小平没有犹豫,作出两道指示:
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要放入“一室”。
所谓的一室,是八宝山革命公墓中专门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显然,邓小平的这两句话等于是一锤定音,为贺子珍的葬礼定下了基调。
4月25日,贺子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的大厅里举行。邓小平、聂荣臻、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了花圈,虽然追悼会举行地不在北京,但这已经是一大殊荣,让贺子珍可以瞑目了。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以后,贺子珍的骨灰就被空运到了北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有关部门又为她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至此,贺子珍入土为安。为祖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红军女战士,终于有了她最后的归宿。
来源:古文观止
免责声明
1、整理、转载此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号的观点和立场。
2、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为尊重知识产权,本号尽量标注每篇文章、每张图片的来源;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权或不愿意被转载,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在30日内与本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