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井冈山最艰难的低谷岁月如何熬过?顽强不屈,坚持不懈,值得学习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坎坷与不幸,毛主席同志作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率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自然有着非凡的胆识与智慧。

但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同志,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与许多人一样,也有着人生最低谷的岁月,那就是1932-1935年这四年被排挤、受冷落的岁月。好在毛主席同志有一颗自信乐观的心,挺过了人生的低谷岁月,也收获了人生的宝贵财富。
1960年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北京,向毛主席提了一个问题:“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毛主席回答:“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这场分裂的标志性事件是,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四川阿坝另立中央,自任“临时中央主席”,并宣布开除毛主席的党籍,并下令通缉。
毛主席在井冈山正确的军事路线
1927年,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认识到在中国城市发动武装起义面对敌我力量悬殊行不通。因此,他调整了我党攻打长沙的计划,将井冈山地区作为立足点,确立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路线。
这一革命路线是毛主席根据中国具体实际总结的,对我党革命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前三年,毛主席率领红军运用游击战的军事方针,成功三次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王明一派排挤毛主席
但是,在当时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下,毛主席同志的贡献未能获得很高的评价和待遇。对毛主席的正确军事方针并不满意,甚至在党内批判毛主席的军事方针,打压和排挤毛主席同志,将他排挤出领导层。
1931年,王明充分利用“赣南会议”排挤毛主席,指责毛主席的军事理论是“狭隘的经验论”、“党内的事务主义非常浓厚”。同时,针对毛主席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党与红军面临的形势,认为不可能完全消灭地主,应该给予出路的观点进行批判,提出对地主和富农的态度应该是赶尽杀绝。
随后,王明一派批判毛主席的“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认为是一种“游击主义”、“保守主义”、“单纯防御路线”,忽略了“阵地战”和“街市战”的作用。

毛主席被剥夺领导职位
于是,在王明控制的临时中央,会议最后决定撤销毛主席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等职务。同时,会议也决定取消毛主席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总政委、总前委书记的名义,设立由王明、博古等留苏派控制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县召开会议,决定停止毛主席对红一方面军的军事指挥。随后,任命周恩来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实际上剥夺了毛主席的军事领导职务。
1933年初,中共成立了中央书记处(又叫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最高领导机构,主导书记处的四大常委为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可以看到王明路线的领导占了多数,左倾错误路线主导中央。

毛主席在井冈山被冷落岁月
可以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主席被剥夺领导职务和军权的三年时间里,是他人生最低谷、最失落的时刻。这一切如毛主席同志,事后用两句话去形容:“我在苏区过了四年的小媳妇生活”、“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
这两句话虽然简短,却诙谐幽默表达当年毛主席在井冈山被排挤出中央领导层,受到的冷落心理,以及道不出的人生沧桑。小媳妇,意思就是家里不被重用的小老婆,受人冷落,没人理睬。“人”和“鬼”都不去上门理睬,可谓非常寂寞。
一切如陈毅同志感慨的,当时毛主席是一个受过侮辱、冤枉和虐待的人。
根据毛主席的井冈山老部下龚楚回忆,在1934年中旬,见到毛主席时候,居然潸然泪下,可谓是非常失落。
事实也证明,在毛主席失去党内领导职务和失去军权,被架空的三年多时光中,在中央和红军的重要决策上都失去了发言的权力,直到1935年1月贵州遵义会议的召开,毛主席重新进入了中共的领导核心。

毛主席被打压岁月
而且,在井冈山遭受党内王明路线排挤和打压的岁月,毛主席同志不仅受到孤立和冷落,名声也是非常臭,很多人也不愿意与他接近。
在这段时间里,毛主席的亲属也受到“左”派的株连和遭受打击。他的文件由妻子贺子珍代收发,弟弟毛泽覃受到批判并被撤职。妻子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被免去红二十四师师长的职务,贺子珍的妹妹贺怡被撤销瑞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职务,也遭受到冷落和批判。
当时,毛主席的军队老部下也被调离,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最为严重的是,他那时还患上了严重的疟疾病。在身体患病和精神打击的双重折磨下,毛主席东变得瘦不拉几,只能前往上杭的苏家坡、大洋坝等地养病,甚至与妻子贺子珍到云石寺去修行了一段时间。

毛主席在低谷岁月中的坚持努力
在井冈山的岁月里,毛主席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保持坚韧不挠的信心。由于失去领导职务,他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大量书籍,特别是马列著作。毛主席在1932年秋回忆:“整天埋头读了两年书”,通过研读马列主义,分析当时中国经济和革命形势,培养了深厚理论知识。
虽然军事路线受到否定,毛主席认为农村革命路线无误。在井冈山,他深入调查农村情况,撰写《才溪乡调查》和《长冈乡调查》等有价值的报告,为未来农村革命路线政策奠定基础。
毛主席对待不公正待遇表现出宽容心态。在被调离领导职务的艰难时刻,他没有愤世嫉俗,而是履行个人服从组织原则。即便在宁都会议上,被剥夺军权,他愿为党和革命贡献力量。
与在江西工作的李维汉一样,毛主席对被整人的同志宽容大度。他在宁都会议上表示:“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听从组织安排”。即便被送别时,毛主席以大度态度说:“当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
在遵义会议上,党中央领导人认识到毛主席军事路线的正确性,剥夺了“左”倾领导人的权力,由毛主席负责军事指挥。红军最终完成二万里长征,抵达延安,毛主席的领导地位确立。
毛主席一直教育党员将不公正待遇看作历练,锻炼和教育,这也是对他人生经验的总结。

在井冈山的低谷岁月,毛主席同志展现出顽强不屈的品质,从未低头气馁。对于不公正待遇,他以开阔的心怀迎接挑战。在挫折中坚持不懈,逐渐积聚力量,最终冲破人生逆境,傲然成为我党卓越领袖。他引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这一过程体现了对挫折坚韧不拔和对不公正待遇的宽容态度。
毛主席同志的坚韧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以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对不公正待遇保持宽容心态,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楷模。毛主席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曲折,应以乐观刚毅的品质迎难而上。这种积极坚韧的品质,是我们在人生征程中应当汲取的宝贵智慧。       
来源:福建省服务贸易发展研究中心、通观历史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