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青的下场:毛主席预言了12个字


以防失联,请添加关注以下公众号:
在新中国历史上的诸位领导夫人中,江青女士无疑是最具争议之人。然而,关于江青的曾经过去,人们了解得并不是很多。即便是后来“四人帮”被粉碎,但是有关江青的传闻却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而历史上的江青,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女人?其实,关于她的最后下场,毛主席在世时亦是早有预言!
江青原本是山东诸城人,父亲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木匠铺。由于生意不好,生活亦是过得非常贫瘠拮据。
再加上江青的母亲李栾氏为填房身份,所以身为庶出之女的她亦是从小不得父亲喜爱。后来父亲病逝,母亲李栾氏带着她到天津投奔生活。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谋生的江青吃尽苦头,一路跟着母亲四处辗转、流浪,在码头搬运货物,到街头贩卖报纸,后来甚至进了外国工厂做女工。
然而,生活的种种艰辛与苦难,却从未击垮江青的意志和决心。或许是小时候吃的苦太多,所以早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但是同时,早年父亲的家暴、虐待,以及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亦是给她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以此导致她长大后异常担惊受怕,从不肯轻信任何人。
1929年时,年仅15岁的江青喜爱上了戏剧,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山东实验剧院,此后在校长赵太侔的教导下学习京剧、话剧等等传统曲艺。
学业完成后,江青为了生存,很快登台演出。在一次演出时,相貌出众的她被当地一个有钱公子看上,此后对她展开了极其疯狂的追求。
在这位富二代的追求下,江青带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亦是很快接受了这段感情。然而,婚后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她无法忍受婆家的传统封建、打压等等,最后毅然选择离婚远去。
离婚后,江青远赴青岛,投奔在时任青岛大学校长赵太侔的门下。在赵太侔的帮助下,江青被安排在青岛大学担任图书管理员,后来在校园里结识了很多著名文人作家。
而正是在此期间,她于赵太侔夫人的弟弟俞启威,两人日久生情地走到了一起。再婚后,一开始两人过得亦是非常甜蜜、幸福,而且江青在他的介绍下,亦是逐渐接触到共产主义,最终还加入了共产党。
但是后来因时局动荡不安,俞启威遭叛徒出卖,不幸被敌人抓捕入狱。当时江青为了避难,独自一人前往上海躲避风头。
抵达上海后,江青为自己化名为蓝苹,开始在上海的演艺圈谋生。后来她通过俞启威姐姐的关系,认识了著名音乐家田汉。有了这层关系后,江青更是混得声名鹊起、风生水起。
然而,后来她和唐讷的爱情纠葛,亦是闹得世人皆知、满城风雨。万般无奈之下,江青只得选择前往延安。
到了延安后,江青一开始被安排在马列学院就读,后来在康生的默许下,她逐渐进入了毛主席的生活。那时候,江青以帮助毛主席打扫卫生、收拾屋子为名,经常出入毛主席的住处。
后来随着长时间的相处,两人慢慢有了感情,最后于次年冬月结婚。而在延安的那段日子,江青的确是做到了一个好妻子的本分。她为毛主席收拾屋子,洗手作羹汤,甚至体贴地陪着他熬夜工作、转战陕北等等,在毛主席艰难、革命艰难时,她总是不离不弃、不怨不怒地陪伴在身边。
至于江青为什么要嫁给毛泽东,那可以从她的一句话找到答案:“英雄人物创造历史,我如果不能成为英雄,也要成为英雄的终身伴侣。”在江青的眼里,毛泽东就是“英雄人物”。
    而正是在延安期间,她遇到了毛主席,并于次年结婚。而这次的第四段婚姻,或许才是江青一生的真爱,所以坚持了整整三十多年,而且从未放弃。即便后来她被捕、自杀,但是临终前留下的那句遗言“主席我爱您,您的学生、战友来看您了。江青字。”可见,在她心里,唯有第四段婚姻才值得她刻骨铭心,亦是她一生的仅有真爱。
     1938年11月上旬的一天下午,凤凰山下,警卫班在毛主席住的窑洞外靠东头凉台上,摆了半张乒乓球桌子;中央机关合作社主任吴吉清带着两名厨师赶过来,办了一桌酒饭。前来赴宴的人并不多,只有康生、谭政、萧劲光等几人, 毛泽东和江青就算结婚了。
  在江青来延安之前,贺子珍由于与毛主席发生矛盾,赌气去了苏联治病。江青与毛主席认识后,感情急速攀升。在结婚前半个月,每个星期六毛主席都要派警卫贺清华和翟作军轮流骑马去鲁艺接送江青。在与他们的接触过程中,江青谈起了自己许多在上海演戏、自费上大学、住亭子间的生活,也问了不少毛主席平时的生活习惯和警卫班日常照顾的情况。

   
对于毛主席与江青的结合,有人反对。但是,王能坤、贺清华、翟作军、邵清元等几个警卫员并不反对。这倒并不是他们如何“思想解放”,而是在贺子珍离开延安后,亲眼目睹了毛主席单身一人的孤寂生活。每日,他除了叶子龙和警卫员及站在门口的卫兵外,没一个亲人在身旁。他也和普通人一样,需要一个正常的家庭,工作和生活需要一个像妻子一样的人来陪伴和照料。许多个人生活方面的事情,乃至人的家庭情感,无论是叶子龙,还是这些警卫员,都是代替不了的。而毛主席的肩上又担负着非同一般的责任,事关党和军队的前途和命运。
尽管警卫员对毛主席与江青结婚,是一致认可的,但毛主席还是十分慎重,并不是像后来一些人别有用心地传说的那样草率行事。他除了向党中央报告,请求组织对江青的历史和政治表现进行调查、了解外,还在同江青接触的过程中问过她过去的历史,要她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情况。江青对此也很配合。
为了让党组织弄清她的历史问题,9月间,贺清华和翟作军多次骑马,陪她向张闻天、陈云、康生等人汇报自己的各种问题,接受询问。
组织上经过考察,认为江青没有问题后,毛主席才决定与江青正式结婚。
结婚后,江青调任中央军委任秘书。她只身来到延安,也没什么家当。贺清华帮她从鲁艺拎过来一只脸盆、几本书和几件换洗的衣服,江青就与毛泽东、警卫班生活在一起了。
谁知她“嫁”过来没过几天就遇上大空袭。
11月19日是星期天,延安南市人流熙熙攘攘,休假的干部、战士、学校的学员和老乡在市场沟的集市赶圩。集市格外红火,人群川流不息。
突然,宝塔山上中央警卫教导队防空队拉响了警钟,发出了敌机空袭警报,各处的人群立即开始分散。很快,几架印着日本膏药旗的轰炸机出现了。
警卫班刚掩护毛泽东进入防空洞,就听见“轰、轰、轰”几声巨响,炸弹就像落在附近不远的地方,震得防空洞“嗡嗡”地轰鸣。
夜里12点钟左右,中央军委决定,毛主席和延安城的市民连夜疏散。
“这大半夜的,把主席转移到哪去呢?”有人问。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说:“搬到杨家岭去吧。”
毛主席同意了。
  来到杨家岭后,经过一段时间,警卫班战士发现江青对毛主席的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方面确实很关心。当毛主席工作或写文章好几个小时累了,她就把他叫出来,和他打乒乓球;晚饭后,陪他到外面散散步;每天早晨为他做个荷包鸡蛋;对毛主席的冷热季节增添、缝补、换洗衣服的事,也照顾得比警卫班周到得多。此外,她还为毛主席整理手头的报刊书籍,查找资料,抄写文稿等。大家高兴地说:“江青为我们减轻了不少的担子!”

然而不久,翟作军和邵清元却在她那里闹了一个笑话。
毛主席和江青结婚时,毛泽东已45岁,而江青才24岁。两人结婚只请了一桌饭,搬迁到杨家岭后,为了弥补同江青结婚的不足,毛主席请来机关供给部被服厂三个缝纫工人,带着两台缝纫机,给江青做了一件阴丹士林布的黑羊皮大衣和一套中西式女春装,另外把林彪送给自己的一件缴获日军的黄呢子大衣,叫裁缝给江青改了一件女式大衣,还派人买了十几本练习簿以供江青用。
谁知翟作军和邵清元见买来这么多练习本,从没用过这么好的本子写字,于是顺便各人拿了一本,留着以后学习写字用。谁知碰巧他们拿的时候,被江青看见了,说两人道:“这是主席给我买的结婚纪念品,你们怎么拿走呢?”
两人一听,很不好意思,二话没说,当即就送回去了。
若干年之后,翟作军回忆此事时,对人笑着说:“看我们俩当时这股傻乎劲儿!差点把江青的嫁妆挪为己有了。”这是后话。

江青曾经是贤妻良母
毛主席为什么会娶江青?
我作了解答:当时,江青只有二十四岁,年轻而又漂亮。眼睛大而亮,眉毛弯弯的,鼻子挺秀。江青头发乌黑浓密,皮肤白皙,而且又擅长打扮。即便在延安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她也会把肥大的军装改一下,显出腰身,凸显自己的好身材。
江青虽说连高小都没有毕业,但是在上海演艺圈里刻苦学习,懂得文学,有文化修养。她跟毛主席的共同爱好是京剧。她当时在延安演《打渔杀家》中的萧桂英,深得毛主席喜欢。江青的字也写得不错,当年她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要用楷体字在卡片上登录图书,所以她能写一手漂亮的正楷。在空闲的时候,江青会跟毛主席一起打扑克牌,江青洗牌很快,分牌也很快,出牌也很刁,毛主席常常玩得哈哈大笑。
至于江青为什么要嫁给毛主席,那可以从她的一句话找到答案:“英雄人物创造历史,我如果不能成为英雄,也要成为英雄的终身伴侣。”在江青的眼里,毛泽东就是“英雄人物”。

江青初嫁毛主席时,曾经是一位贤妻良母,能否请您谈一些具体的事例?
     于是我说起了诸多细节:江青初嫁毛主席时,可以用“善解人意”这四个字来形容。她给毛主席沏茶之后,总是把茶杯的柄朝着毛主席,便于他一伸手就能拿起茶杯;毛主席想抽烟,她马上去拿香烟,点燃之后递给毛主席(江青在上海的时候就已经会抽烟,只是没有成瘾,她从来不在人前抽烟)。毛主席要看书,江青会迅速找到毛主席要看的书,放在他的面前。江青总是把毛主席的办公室整理得井然有序,干干净净。
     那时候,江青很低调。毛主席的窑洞里客人很多,她给客人沏了茶,就退出了,绝不在旁边插嘴;来了外国记者或者国民党统治区的客人,江青规避不露面,有的时候,毛主席也要她出来一下,亮个相。她也只是握个手,点个头,递上一盘花生米或者陕北红枣,就走开了。她显得很腼腆,如同一个大姑娘。
    其实,江青的本性是很张扬的。那时候她格外收敛,是因为她心中明白,自己革命资历的浅薄,无法跟延安的高干夫人们相比。例如,周恩来夫人邓颖超是资深革命家,朱德夫人康克清是井冈山的女英雄,任弼时夫人在上海做过多年地下工作,博古夫人刘群先曾经在苏联工作,张闻天夫人刘英在长征中是中央队的秘书长……她们差不多都经历过长征的艰苦考验。在这样的夫人群中,只有像贺子珍那样的革命资历才能与毛主席匹配。正因为如此,江青初入毛主席的窑洞,不能不小心翼翼,见到谁都微微一笑,点一点头,极少言语。
    当时人们这么形容江青:“口还没开就先笑。”意即说话前先是满脸堆笑,这时的她,尚是“新媳妇”、“小媳妇”。
    新婚之初的日子是平静的,她跟毛主席相处得不错。她给毛主席织了新毛衣,给他做了充满辣味的菜。闲暇时,那架老式的留声机就在窑洞里唱了起来,这架留声机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来延安时送给毛主席的。江青动作熟练地给留声机换上一张张七十八转的唱片,知道毛主席喜欢京剧,投其所好。她在延安搜集一批京剧唱片。毛主席听得入神,有时用脚拍打着地砖,打着节拍,有时嘴里也哼哼几句,江青在这时候也就唱起京剧来。
    1940年8月,江青分娩,生下女儿李讷。这时,她二十六岁,毛主席四十七岁。女儿的降生,使毛主席异常高兴。对于毛泽东来说,虽说这个女儿已是他的第十个孩子--杨开慧生了三子,即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其中毛岸龙早夭;贺子珍先后生了六个孩子,存活的只有一个女孩娇娇(李敏)。但是,当时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都不在毛泽东身边,所以李讷的降生。使窑洞里充满家庭的温馨。

一个聪明的女人
据说,毛主席和江青从工作到个人爱好,兴趣都很一致。您如何认为?
我回答说:不尽然。应当说,江青与毛主席有很大的差异。就拿生活习惯来说,毛主席昼夜颠倒,江青的作息时间则是正常的;毛主席嗜辣,江青喜欢清淡。不过,当时的毛主席和江青又有许多共同的兴趣,诸如爱好京剧、喜欢古典文学、喜欢书法等等。江青也会尽量去适应毛主席,比如,江青知道毛主席喜欢读《红楼梦》,她也就钻研《红楼梦》,到了后来能够对《红楼梦》进行种种评论,甚至自称是“半个红学家”。
你说江青是一个聪明的女人,表现在哪里?
    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江青本来不会骑马。她跟毛主席谈恋爱的时候,倘若晚上回去很晚,毛主席会让她骑在马上,叫警卫员牵着马送她回去。最初,她不敢上马。但是,她很快就学会了骑马,再也用不着警卫员为她牵着马。到了后来,她专门挑战烈马,越是“凶”的马,她越喜欢骑,以能够降伏烈马而自豪,这也反映出她的强悍的性格。所以在当时的延安,如果见到一个女人骑着马飞驰而过,人们就知道那一定是江青。

    刚才说过,江青的正楷不错。在毛主席身边,她开始模仿“毛体”。毛主席写文章、写信,写毕之后总要修改,文章圈圈改改没什么,反正最后是以印刷体印出来。信件则不同,倘若圈圈改改太多,未免有不恭之嫌。毛主席需要重抄一遍发出。在事务繁忙的时候,毛主席无暇重抄,便叫江青代劳。
   江青模仿“毛体”,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毛主席在1949年4月2日写给傅作义的信,便是江青用“毛体”抄写的。这封信后来被当做“毛主席手稿”收藏。在“文革”后,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毛主席事迹展览”时,还曾经把这份江青的抄件误作“毛主席手稿”公开展出。
   江青爱好摄影。1961年9月9日,毛主席曾经为江青拍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写下了一首七绝,题为《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这“李进同志”也就是江青。
    江青本来是电影演员。20世纪30年代在水银灯下工作,对摄影有了许多了解。不过,那时她只是被摄对象,自己并不会拍照。嫁给毛主席之后,毛主席身边有摄影师,也用不着她拍照。在20世纪50年代,她几度生病,到苏联治病。在那里没有人给她拍照,而她又喜欢到处留影。于是买了一架德国生产的照相机,开始学习摄影。那时的照相机要靠人工对焦点,定光圈和速度。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是那么容易掌握。回国之后,她请教摄影记者,渐渐掌握了摄影的初步技术。到了后来,拍摄了不少好照片,甚至还打算举办个人的摄影作品展览。
从驯马、书法、摄影这三件小事上,都反映了江青的聪明。
我在1935年8月28日至9月1日连载于上海《民报》的《蓝苹访问记》中,查到年仅二十一岁的蓝苹对记者李成所谈的“婚姻观”:“我根本是反对结婚的,我主张只要彼此的爱情达到了沸点成熟了的时候,不必经过结婚的仪式,尽可实行同居。不过我现在虽然已有了爱人,但我以为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我始终是没有把恋爱看做比事业还重要。”
那时候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短短几年里,她先后跟三个男人同居。到了延安之后,她跟毛泽东结合。毛主席毕竟是中共最高领袖,她在延安已经不能像在上海那样浪漫不羁了。从此,她跟毛主席结为长达三十八年的夫妻,直至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

“红都女皇”的霸气
我以为,江青跟毛主席漫长的三十八年的婚姻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贤妻良母”期,从1938年11月到1955年。如前所说这一时期江青是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虽说在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以及在1954年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中她曾经尝试崭露头角。
第二个时期是“分居休养”期,那是1955年江青查出可能患子宫颈癌肿。她几次去苏联治病。并开始与毛主席分居。他们的分居不仅是因为江青患病,而且也由于彼此生活上的分歧逐渐扩大。江青称毛主席是“土包子”,毛主席则指责江青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第三个时期是“政治野心膨胀”期,那是从1963年开始。江青得到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的支持,开始以上海作为“基地”进行“文艺革命”。她在张春桥、姚文元的协助下,抓八个样板戏,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旗手”。此后,在“文革”中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直至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登上权力的顶峰,人称“红都女皇”。

   江青能够在政治上登峰造极是因为她借助毛主席夫人之名来实现其政治野心。随着江青权力的极度膨胀,政治野心越来越大,她跟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结成“四人帮”。毛主席曾经多次批评过江青,约束她的政治权力。
      据说,江青在批判王光美之前,曾指示红卫兵以其出访印尼时的服装作为批斗的借口,这种说法是否属实?
    我即答复说:这个传说有两点差错。一是在红卫兵批判王光美之前,江青曾经就王光美问题作过讲话,但是并未就如何批斗王光美作出具体指示;二是“以其出访印尼时的服装作为批斗的借口”有误,应是王光美访问缅甸时所佩戴的金项链。
     江青与王光美的出身、经历、素质全然不同。1991年7月7日,我在采访王光美的时候,桌上放着她正在看的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的英文原版《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表明她英语娴熟。
     王光美乃大家闺秀,名门之女。王光美不仅从辅仁大学毕业,而且获得硕士学位。就在她准备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前,到北平的美国军调处执行部做翻译。原本是为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却在那里跟中共代表有了诸多接触,受到很大影响。在1946年8月美国的军调处宣告失败之后,王光美不去美国而是去了延安,后来在那里跟刘少奇认识并结婚。
     刘少奇在1959年接替毛主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之后,中国有了两个主席,两个主席夫人。毛主席除去了两趟苏联之外,没有出访过别的国家。而且毛主席去苏联,江青也未能以夫人身份一起前往。刘少奇则不同,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访问印尼、缅甸、柬埔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王光美都以主席夫人的身份陪同出访。这六次出访,使王光美名声大振,拍电影,上电视,各报、各电台竞相报道。尤其是印尼街头,出现巨幅王光美画像……江青的心中不是个滋味儿,中国的“第一夫人”明明是她,可是王光美却四面风光,在海外出尽“第一夫人”的风头。尤其是王光美英语精熟,又擅长交际,海外声誉颇佳。
      还有,就连游泳这样的小事,她也不如王光美。炎暑,江青来到北戴河,下榻于中浴场一号平房。她去游泳,与他人不同的是,江青总是穿一双薄薄的软底鞋,一直走到海水跟前,才把软底鞋脱下。这是因为她的右脚比普通人多长了一个脚趾,她不愿意给别人看到。她只会“狗刨”式游泳。有一回,她在那里见到王光美游泳,王光美时而侧泳,时而仰泳、蛙泳,如同“浪里白条”。好胜的江青深为惭愧,游泳的兴趣顿减,便把更多的时间消磨在打扑克牌上。

                                                        刘少奇夫妇
    毛主席发动“文革”。第一个斗争对象就是刘少奇,王光美也连遭批斗。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举行了三十万人批斗王光美的大会。且不提批斗会上那荒唐的种种批判,王光美在万目睽睽下,最为招人注意的是被红卫兵戴上一长串用乒乓球穿成的项链!
    其中的起因,是王光美在随刘少奇访问缅甸时,在晚宴上戴了一条金项链。戴条金项链,本是不足大惊小怪的。何况那是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政府部长会议主席奈温将军赠送的。王光美戴上它也是表示礼貌。
江青在看电视新闻时,居然注意到王光美脖子上细小的项链,她大为不悦。因为她在王光美出国时关照过:
“依我看,有时不戴首饰效果反而好。你穿一身黑丝绒,就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显得别致、出众!”她,连王光美戴不戴首饰都作了“规定”!当她见到王光美违反了她的“规定”,就记在了心中。这本是芝麻绿豆之类小事,她在接见红卫兵的领袖们时却说:“王光美出国访问时戴项链,完全是资产阶级的作风,我本来不让她戴,她也答应我不戴了,后来,在看电视时,我却见她戴了项链!”江青的这番话,充分显示了“红都女皇”的霸气。她的几句话,便给红卫兵们以启发,想出了奇招:给王光美戴上用乒乓球串成的大项链,对她进行羞辱!
毛主席从未把江青列为接班人
江青曾经做过演员,演员本身就是受人瞩目的职业,而政治舞台同样受人瞩目。因此,从政对她来说是否如鱼得水?即她适合这一职业?
我回答说:作为影剧演员的江青在戏剧舞台上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但是在政治舞台上就未必如此。江青的政治野心是在毛主席病故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主席。
我曾经采访毛主席的儿媳刘松林。她说自己去看望毛主席的时候就问起江青会不会成为中国共产党主席。毛主席回答说:“不会的,她不行。”毛主席所说“不会的”的根据是“她不行”。江青为什么不行呢?毛主席深知,江青缺乏驾驭整个政局的能力。正因为这样,毛主席从来没有把江青列为接班人。
毛主席最初确定的接班人是刘少奇,后来是林彪。在林彪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之后,毛主席从上海调来王洪文,从湖南调来华国锋,从江西调来邓小平。毛主席先是选定王洪文为接班人,很快又否定了这个“工人造反派”。他让邓小平主持全面工作,又发现邓小平否定“文革”,就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在最后的日子里,他选择了华国锋。毛主席以为,华国锋是一个老实人,他上来的好处是既不会左、也不会右,容易被各方面接受。
毛主席还指出,江青这个人得罪人太多,容易把人推到墙角里去,逼得人家造反。我看,我要不在了,她是不好办的,人家现在都是敷衍她,我走了就不买她的账。我教育她要团结大多数,她不听。尼克松奉承我,说我改变了世界。我说就改变了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现在连自己的老婆都没有改变,还谈什么改变世界呢?她也不是一无是处,优点是反潮流,敢想敢干。

在“文革”中,我由于在电影系统工作,经常要听江青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录音。由于出身演员的缘故,江青的讲话口齿清楚,标准的普通话,不像姚文元讲话带有浓重的上海口音,而且老是“这个就……这个就……”。她讲话从来不要秘书代劳写讲话稿,但是讲话有时候很琐碎,不像张春桥讲话那样思路清晰。江青讲话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她总是把“比较”说成“较比”。
江青最后一次在政治舞台上的表演,是在1976年9月18日,北京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毛主席大会。江青站在临时搭成的主席台上,在万众瞩目之下,穿一身黑衫,头披长长的黑纱,显得非常突出。据说,她这一袭打扮,是学庇隆夫人。阿根廷总统庇隆(1895-1974)死于任内,庇隆夫人以一袭黑衣出席追悼会,并继承了庇隆总统的最高权力。江青以她特殊的形象出现在成千上万的荧光屏上,仿佛也将像庇隆夫人那样继承丈夫的最高权力。
毛主席对江青的分析也非常精确。果真如同毛主席所预料的那样,在他离世之后,人家就“不买她的账”,把她从政治舞台上赶下去了。
我告诉她:当年钓鱼台是“中央文革小组”的大本营。
“金主銮舆几度来,钓鱼高欲比金台”。八百年前,金代章宗皇帝看中此地,前来垂钓,开始在此建园林,从此人称“钓鱼台”。1958年,钓鱼台大兴土木,因为此处被选定为国宾馆,以高标准建造了十六幢别墅式的新楼,以接待外国贵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大庆即将来临,大批国家元首要前来北……
在“文革”中,江青看中了这豪华、幽雅、秀丽的国宾馆。“中央文革”先是“进驻”此地的十四号楼作为办公楼,陈伯达住在那里。江青看中了乳白色的十一号楼,住了进来,享受着国宾的待遇。从此,江青的代号为“十一楼”。康生也占了一座楼。后来,张春桥、姚文元也来此“占楼为王”。这样“中央文革”占领了钓鱼台南半部的五座楼,形成一个“独立王国”。一时间,“钓鱼台”成了“中央文革”的代称。那时候,钓鱼台和中南海的毛泽东与周恩来、毛家湾的林彪,形成了中国政局的“三角中心”。
江青怕声响,她的下榻之处要绝对的安静,甚至连席梦思床上的弹簧在她翻身时也不能发出半点声音!当然,在夏日,她的住处四周的树上,更是绝不允许有蝉鸣声!钓鱼台的工作人员走路必须蹑手蹑脚,小心翼翼,不能发出声音。江青为了表示“和群众打成一片”,一度要跟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吃饭。可是,谁在吃饭时发出咀嚼声,江青就会骂“你是猪”。同桌的人怕吃菜会发出声响,于是专拣豆腐吃。江青觉得奇怪,你们怎么老是吃豆腐?他们只好无奈地回答说,我们喜欢吃豆腐!
江青对住处的温度要求颇为苛刻。她的住室里,不论春、夏、秋、冬,一律要保持二十二摄氏度,不能高一度,也不能低一度!
江青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绿色,宾馆里的一切都要绿色的。她最初喜欢蓝色,20世纪30年代她在上海当演员的时候,最喜欢穿阴丹士林蓝的旗袍,她的艺名叫“蓝苹”,也表明她对蓝色的偏爱。后来,到了延安改名江青,也隐含着对于蓝色的偏爱。在五、六十年代,她看了大量的外国电影,知道当时外国电影很在意“出绿”,即在电影画面中要突出绿色。然而,江青容易走极端,她把“出绿”推而广之,用到宾馆之中。我在中南海采访陈云夫人于若木时,她回忆起在1962年随同陈云来到上海,被安排住进太原路上海交际处管理的一幢房子。刚进门,就觉得很奇特:绿色的地毯、绿色的沙发、绿色的窗帘,就连桌子、马桶圈、马桶盖,也铺着绿色的丝绒!陈云觉得奇怪,这房子他曾住过,那时候室内并没有这等特殊的装饰。一问,才知后来江青住过。她说她喜欢绿色,绿色使人心情愉悦,她要求上海交际处照她的意见,对屋里装饰进行一番“改造”。据说,仅上海一地,按照江青吩咐做如此特殊装饰的房子,还有三处!
江青知道自己会被抓起来吗?
我的答复是:江青的自我感觉很好。1976年l0月6日下午,她还在北京景山摘苹果呢。她做梦也没想到几小时之后就成了阶下囚。倒是张春桥早就有预感,说自己迟早会被杀头。“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直到后来新中国成立,开始涉足政坛的江青,随着地位的提高,愈发峥嵘初露、骄纵野蛮。关于她的变化和下场,毛主席曾对身边的人预言了12个字:“等我死后,她怕是没有好下场!”  来源:综合网络信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