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失联,请添加关注以下账号:
李讷从小体弱多病,再加上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步入晚年后,她的身体逐渐恶化。严重的失眠、四肢无力以及肾脏等方面的疾病不断折磨着她,幸好丈夫王景清无怨无悔,一直陪伴她四处求医。
看病没有车总归是有些不方便的。一天,李讷和王景清来到一家卖三轮车的工厂,打算购买一辆代步的三轮车。三轮车厂生意兴隆,连老板都亲自出来招待客人,而他的目光刚好停在李讷夫妇身上。
正在看车的李讷和王景清,老板一边介绍,一边认真地审视着李讷,觉得她越看越熟悉。突然,老板眼睛一亮,似乎想起了什么:“您是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同志吧?”在李讷开口之前,老板又说:“如果您喜欢,直接拿走就行,我不收钱!您可是毛主席的后代,我怎么能收您的钱呢!”
李讷摇了摇头,回应道:“正是因为我是毛主席的后代,才不能不交钱。”然而,无论李讷如何说,老板坚持不肯收钱。那么,最终李讷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她是否出钱呢?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辞世,对于身体状况本就不佳的李讷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随后,李讷搬到了北京西郊的一座小四合院,和儿子相依为命。由于收入极为有限,无法购买多余的棉被,李讷和儿子只能共用一条被子,勉强度日。由于经济拮据,每天只买一毛钱的肉,仅为给儿子提供基本营养。
生活的艰辛使得李讷的儿子李银桥及其夫人感到十分心疼。一次,李银桥前来探望李讷,谈到了家庭问题。他对李讷说:“李讷啊,你还年轻,有没有考虑再找一个伴侣?”李讷苦笑着回答:“我现在这个状态,谁会愿意和我在一起呢?”听到这里,李银桥感到不满,说:“你可是毛主席的女儿,谁敢嫌弃你!”了解到李讷其实也渴望有个伴侣,李银桥开始留意一些适龄的人选,并最终找到了王景清。
王景清于1940年,年仅13岁时加入革命队伍,成为一名救护重伤员。随后,他在陕甘宁边区参与了革命斗争,积极参与甘泉县的劳动大生产。解放后,他在中央警卫师工作,担任刘少奇的随身警卫,并最终随军退休。1983年,刘辉山去世,王景清得知消息后迅速前往北京参加追悼会。在追悼会期间,他与曾一同在警备团工作的毛主席卫士长李银桥重逢。由于两人在警备团时期的深厚友谊,此次相逢让双方感到非常激动。
在交谈中,李银桥偶然得知王景清的独身状态。他看着这位魁梧高大的战友,心生一计,便问:“景清啊,你听说过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吗?”王景清点点头,说:“听说过,但我当初没见过几面,有什么事吗?”李银桥笑着说:“她现在还是单身,你也是单身,所以我有个提议……”王景清瞬间明白李银桥的意思,他独身已久,便答道:“那你安排一下吧。”在李银桥夫妇的撮合下,王景清和李讷见了面,两人对彼此的印象甚好。
1985年,李讷和王景清决定步入婚姻殿堂,他们办了一桌简单而热烈的婚宴,邀请亲友共同分享喜悦。宴席上,李银桥夫妇、叶子龙等纷纷向新人表示祝贺,祝福他们真诚相爱。婚后,王景清和李讷的生活和谐美满,鉴于李讷身体状况欠佳,王景清主动承担了家庭中几乎所有的家务活。
购物、做饭、修理门窗,甚至搬运几百斤大白菜,这一切都成为了王景清的工作范畴。每当他前去市场购物时,认识李讷的肉贩总是笑着说:“你和李讷结婚后,她的生活好多了,以前她都只舍得买一毛钱的肉。”
尽管李讷比王景清年轻,身体状况也不甚健康,但她对丈夫的身体关切备至。王景清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让你好好看病,我这身体还算结实!”李讷从小身体瘦弱,中年时期精神状态也不佳,这使得晚年的她患上了一些疾病。
王景清常常陪同李讷去看病,但依然坐公交车有时不够方便,因为有些地方交通不便。于是,王景清和李讷决定购买一辆三轮车,正如前文所述。
三轮车厂老板坚持要送给李讷一辆三轮车,无论她如何推辞,老板都不接受拒绝。面对这种局面,李讷感到无措,然后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对老板说:“老板,你们这里只有这些型号的三轮车吗?有没有新款式的?”
老板停顿了一下,回答说:“这个,现在只有这些……”李讷打断了老板的话:“既然如此,我们就等有了新款再来购买吧!”说完,她拉着王景清离开了。随后,王景清独自前往其他车厂购买了一辆全新的三轮车。
来源:通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