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当你看不清远处的路,要么就从规律的角度去思考,要么就爬上更高的山峰去远望。
高瞻远瞩,可以是借助山峰的高度,也可以借助别人的眼睛,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和路途。
但是千万别抬杠,有人看到马云、刘强东、曹德旺这些企业家说出来的话,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别人的初衷和意义,而是抬杠和不认同,这就太可惜了。
不少读者希望我聊下对未来的看法,一直都没有细聊,因为方方面面涉及的太多,也有些话说出来,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接受。
所以,我就根据现在大家能看到的一些事情,把它们拿出来说一说,希望能给各位读者一个思考。
关于未来,其实有很多看法,以后慢慢分享,毕竟时间还长,也不急于一时。
有一位读者问我:“寿老,我准备今年买房子,但是一线城市,应该可以跑赢通货膨胀,不知道您怎么看?”
我让这位读者去看我去年写的文章,那段时间刚刚从四川老家回到北京,我就陆续开始挂房子准备出售,当时也写了几篇文章。
我觉得这种事情,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一定要观察别人的做法。
关于房子,我是经历过这几十年的发展,至少是看在眼里,也亲身买过。
太多的事情,也不能说,大家只要记住,现在的房子是居住属性,它已经不是投资品。
能有住的,就不要再倾家荡产去买,更不要把它当作投资品全部积蓄放进来。
另外,如果是自己居住,那还是要买的,毕竟不能露宿街头,量力而行就好。
这个市场我不认为会如股市那边波动剧烈,因为流动性不是很大,未来遗产税和房产税,大概率也是在路上。
可能会造成一种有资产,但是变现难的情况。
以前财富的定义是几大件,然后是有车有房,我觉得未来,可能不会有太多人把房子定义为财富的象征。
因为买得起的人有好多套,买不起的也就买不起了,这个观点曹德旺也曾经说过,虽然都是一个市场,但却是不同玩家之间的游戏了。
我并不是因为卖了就觉得不好,自己还是有房子的,涨跌随意了,用股市的话来时还有仓位,只是客观陈述了自己思考的结果而已。
接着这个话题,聊聊退休,延迟退休或者延迟发放养老金,应该是大概率的事情了,最近很多人也都看了陆续的报道。
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80后已经挺辛苦的了,独生子女照顾四个老人,下面也许还有俩孩子,拼尽全力也都安家置业了,上班通勤平均时间每天三个小时,工作也是996模式。
他们为什么会继续延迟退休呢?
有一个说法是工作可能没了,但是退休金到65再发,也有可能,比如现在很多科技人才35就失业,咱们打出一些富裕,就算45失业,那到领取养老金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呢。
这是个没有收入的阶段,但是已经辛苦很多年,即使没有工作,很多人还会选择享受生活吧,如果让大家继续工作,除非就是情况不乐观,这种困境一定要避免。
比如资产无法变现,比如负债,比如没有积蓄等等。
电影《老炮儿》里冯小刚饰演的角色,大家都有印象,一个北京人居住在二环内的院子里。大家掂量一下这个房子是不是也很值钱?但是当儿子因为划了人家的车,需要赔偿十万,他却到处借钱。
其实就是第一种情况,资产有,但不是钱,因为没法快速变现,甚至不能变现,要不然住哪里呢?
负债也很好理解,房贷这个事情,一下子就是几十年出去了。
我看有些人贷了一套贷二套,那就会很累,这种负债,将来不得不继续工作。
说到工作,再结合现在的AI,机器人等等概念,大家会发现,能从事的好像也不多,因为有些事情可能还要和机器争饭碗。
未来的路,如果从经营家庭的财富的角度来说,还是要稳扎稳打。注意,一无所有阶段,要懂得破釜沉舟孤注一掷,这是不同的情况。
关于投资,因为早些年很多人都没有这个意识,反而容易抓住些机会。现在人人都在想着保值增值的时候,就更应该清醒一些。
纵看这些年,很多好的投资标的和机会,都是买在了无人问津时候,卖在了人声鼎沸的阶段,几乎无一例外。
未来还是有机会,只不过可能不像房子那样轰轰烈烈,需要甄别能力很强,因为都比较细分。
如果已经到达一个稳定的家庭财富局面,即使遇到合适机会,也应该给自己留好退路,用可控资金去滚雪球。
今年是2023年,大家想一想和2013年比较,变化大么?
那2013年和2003年呢?
然后,再思考下2003年和1993年呢?
其实,哪个阶段增速快,一目了然,每个人几乎都能感受出来。
在增速没那么快的阶段,就不必过于激进,反而应该享受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活本身。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