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2023年初,很多读者朋友发来了不少问题,有的关于是否买房子,有的是关于如何做生意,还有就是在本职工作以外能不能有个副业。
大家都在新年开始做打算,这挺好的,至少都在努力,都在思考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2022年频率最高的词就是躺平和内卷。
躺平和内卷本身就是一种现象而已,大家讨论来讨论去,还都浮于表面。
基本的观点就是两大主流,一个是应该躺平,另一个是拒绝躺平,内卷也是如此。
如果想解决问题,那么就不能执着于表象,要了解背后产生的原因。
就像生育问题,如果只讨论生与不生,站在对立面辩论,其实意义不大。
躺平是因为希望和疲惫,内卷是因为红利期过后的存量博弈。
想解决这些问题,都要从给希望,做大蛋糕等层面去思考。
2023的放开,某种意义来说,就是给了大家一些希望,但躺平也是有惯性的,想一下子全都起来可能不容易。
针对大家所说的一些问题,我说一下我的看法,供各位读者参考。
房子这个事儿,其实我是卖出的,这已经表明了我的立场。
还是那句话,房子是住的,如果你是为了居住,孩子结婚等等,那么什么时候买都是可以的,如果是为了投资,那务必三思。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房子已经不是投资品了,并不是高位横盘就代表着属性未变。
房子的范围很宽,甚至可以说一城一议,或者一区一议都不为过。不过大的方向一直是定的了,如果现在还认为能像当初炒房团一样容易,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些人情况不一样,孩子结婚就需要房子,自己还有闲钱,那就买吧,不能不结婚对吧,也不能没地方住。还有一些人是改善住房,辛苦一辈子了,想换个高档社区,这些问题都不大,买奢侈品不也有泡沫么?包括孩子读书等等,只要是自己用,怎么说都不亏,这不是单纯房地产投资。
第二是做生意,这又是个大而宽泛的概念,卖茶叶蛋和卖导弹都是生意,但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说从大的方面去看,我觉得23年一定会比22年封着的时候好很多,但是比18或19年肯定是不如。
大家再记住一点,19年以前的日子,再也不会来了,这就是事实,残酷而现实。
就像,我们也回不到二十来岁的年轻时候,虽然可以回忆或者畅想,但此一时彼一时。
我不知道大家都做什么生意,真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卖药的,那肯定比不会太差,因为全国帮忙清库存,一会发烧的,一会腹泻的。
但是其他行业,我觉得二季度以后吧,会有改观,一季度多思考,不用着急去投入。
有几位读者都问到我在本职工作以外的副业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因为时代不同了,稳定的本身也是一种风险。
看似稳定的国企,混到了38岁,结果种种原因离职了,那就很难再遇到合适的岗位。这里的种种原因大家可以自己思考,比如身体问题,比如公司裁员等等,国企裁员并不少见。
我是支持大家去尝试做副业的,但是不能太局限于某个领域,我给各位读者说一个我的看法:主业要专一,副业要出圈!
比如你是个程序员,那主业一定要专一,要深挖专业技能,在一个行业内深耕,
但是如果这个程序员要做个副业,最好是出圈,扩大自己的范围,而不是过于束缚手脚。
副业的本身就是各种尝试,想深耕几乎不太可能,所以不用顾及自己的专业性,说白了给圈外人讲代码,估计也没几个人听。
做副业最好和自己的兴趣挂钩吧,这样会更持续一些,遇到困难也更有韧性!
现在很多人一想到副业就是短视频,我觉得这个地方虽然热,但也要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有热度不代表成功率高,因为热度的本身也代表着过饱和的参与者,到头来也不会容易。
比如股票里的热门股,关注度肯定没问题,资金量也没问题,但是就一定能轻而易举赚钱么?如果可以,那投资也就简单了。
这就好比我们去鱼塘钓鱼,A鱼塘里大家都知道有很多鱼,但是鱼塘旁边有一万人钓鱼,鱼竿比鱼还多,都没地方往下放了。B鱼塘虽然看着鱼少些,但是垂钓者寥寥无几。
哪个更好,不是绝对的。一定是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大家可以尝试做一些有兴趣的副业,但是不一定要随大流,也不一定要往热门的地方去扎。
副业不等于互联网,也不等于短视频,有位读者在工作之余开了一个农家乐,这也是副业,她说自己的经营还是不错的,虽然疫情有些影响,但是因为成本可控也坚持住了,现在都是稳定盈利状态。
另外,有一个现象可以聊聊,不少人对于2023年乐观的原因,居然是居民存款上升了。
他们肯定是这么想的:以前居民存款少,所以他们能花的钱就少,然后对于楼市、股市、债市都不利。但是现在他们存款变多了,就有钱投资股票和房子了,所以天大的利好。
这三年疫情,大家都极度不容易,但居民储蓄创了新高,我们抛开表象去多思考一下,现在全民负债那么多,很多法拍房和信用卡房贷等等,这个钱到底是谁存的?
毕竟是总数增加,就像平均收入一样,会有头部群体的参与,普通人和首富的收入一平均,那也是个很大的数字。
我觉得可能有两类人:第一类是有稳定收入勤勤恳恳的大众,第二类是前10%的富裕阶层。
第一类人是因为不安,面对着这几年的不确定,还有未来的不确定,把钱存起来心安,毕竟不知道35岁以后如何,不知道未来推迟养老自己还有没有养老金。
第二类是富裕阶层,其实我们要思考,所谓的富裕阶层,他们很少囤大量现金的。但是现在一下子储蓄变多了?那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他们是想办法把资产给卖了。炒房客手里的几百套房子,肯定一直在想办法出售,上市公司这两年多少高管减持套现?
我们再分析储蓄多了之后,会不会流出去?第一类人大多数也被各种投资伤过,他们在三年疫情之下的选择肯定是有过思考。
第二类人,他们刚刚把资产换成了钱,然后就是因为储蓄变多了,又买回来?
乐观肯定是没错的,但一定要思考是不是这么个事,不要人云亦云。就像开篇的躺平和内卷,只看表象其实解决不了问题,更不能看了一个现象,就不思考产生的原因。
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现在也是反复刺激,但是人在经历过大事之后,做的决定都是非常坚决的,所以想通过一两个刺激就起来,那是不容易的。
别看让老百姓买个退烧药大家去抢,真让大家去买房,谁都会掂量掂量,毕竟退烧药只是小钱,还以生命健康为筹码。
2023年很多事情都会变化,有些已经显露出来苗头和蛛丝马迹,不一定要马上行动,但是可以在事业不忙闲来无事的时候思考一下,当然仅限于创业和主业不忙的人。
有些人主业稳定且比较忙碌,就不用多费心神做其他,其实能把主业做好已经很优秀了。
晚安,各位读者。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