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投资?这两个行业要谨慎一些,短期炒作则无妨|体系


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投资中,有两个行业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这个力并不是说没钱去投,而是动力和行动力之类。也不是说不能投,但都是因为种种原因,能纳入体系的并不多。
为什么是心有余?那是因为这俩行业比较特殊,一个是我希望它越来越好,还有一个我知道它要靠良心。
一个是自己的愿望,一个是靠他人的良心,这都是投资里的忌讳。当然,这里提的是投资,如果只是单纯看筹码,那便另当别论了。
这两个行业一个是科技行业,一个是食品消费行业。提到这两个行业,并不是因为它们差,也不是因为其他行业更好,只是它们都是看起来有明星相,容易让投资者冲动。
出于多种原因,我是希望自己国家的科技越来越好,所以这里面愿望和私心很多,说白了就是一厢情愿。
但是科技行业利润非常不稳定,迭代非常快,除了情怀,并不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
这不代表科技行业不能投,我从业IT行业很多年,对这里面也是行内人。科技这玩意,能投资的最好是第一,不是绝对的领先者,它投资的价值就会打折扣。
因为高科技输出的就是产品,这个产品不像水泥白酒可以很小变化或者几年不变。
科技类的产品要时刻保持更迭,修补漏洞,而这些靠的是什么?是大量的用户反馈,优秀的技术团队,科技行业是非常依赖正反馈的。
有大量的人用是前提,然后这些人不仅养成了习惯,还不断输出反馈,让产品不断精进提高,从而达到产品的巨头地位。比如操作系统,以前几乎就是微软一家独大,操作系统就是典型要不断升级修补漏洞的。
我们国内很多科技领域都算不上全球顶尖,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虚拟化等等。大家知道弄个软件打车,或者卖菜,这个不是高科技,他们更多依赖的是国内的巨大人口市场,这是两个维度的事情。
所以,一直以来我认为投资国内的科技类公司,就是一种情怀,从愿景上面希望它们好而已,至于真正的技术,还是任重道远。真正能做到自主研发,可能也就是华为比较争气了。
还有就是食品消费,它也是我非常看好但谨慎投资的行业。
这个行业恰恰相反,利润非常能保证,因为是人就要吃吃喝喝。但我也算有几十年的阅历,知道这里面的一些问题,特别考验企业家的良心。有些问题迟早会出,出来就不是小问题,即使永远能埋着,这个投资赚的也不心安。
很多人知道我早年间投资过茅台和片仔癀,当然在去年年初都清掉了只留了一些纪念,换成了后来的几个小周期股。
有人会问难道茅台和片仔癀不算消费品么?其实我看重的不是它们的消费属性,如果它们仅仅是日常消费食物,那和其他汤汤水水和食品也没什么区别。
茅台和片仔癀是有金融属性的,而且易保存,还可以当作体面的礼品等等,这些都是别的消费品不具备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俩玩意不是大众消费品,即使坑人,也只是坑极少部分相对有点钱的人,随着通货膨胀和收入增高,这个“有点钱”的圈子人也越来越多,多年之前去看确实是好的投资标的。
但是现在,也不好说了,曾经我就被人问过:“有人能证明一粒片仔癀能比一粒花生米营养高么?一粒花生米可以孕育出一颗完整的生命。”
你看,思考都到了这个地步,金融属性也就不稳固了。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很多品牌的产生,都是发展当地经济的,甚至是一个地区倾全力打造,就类似之前的白酒,基本都出在了穷地方,比如宜宾五粮液,贵州茅台,宿迁洋河股份,衡水老白干等等。
不过,这里面有些食品品牌也是地方强力扶持的,但是就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这玩意没有金融属性,全都是食品属性,如果安全有隐患,那么这种投资就是如坐针毡。
很多事情,不能细说,大家注意就好,现在网上一直都在说科技与狠活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揭露地沟油的事情,有一位报道地沟油的记者,在家门口遇害。
就像前两天所说,做好事有代价,说一些真话也是有代价,因为任何一个根深蒂固的事情,都不是轻易能被一两个小人物所动摇的。
其实,任何行业甚至任何产品,短期都可以进行炒作,只要有情绪在只要有人在就好。但是如果进行几年的规划,进行投资,那么就一定要考虑两个点,那就是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还有就是公司的原则性问题,上面这两个行业,也简单说明了这两点。
希望能有长期投资的读者,可以把这两点纳入自己的体系,可能会有所帮助。
今天是寒露,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晚安,各位读者。

寒露时节
农历九月十三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