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昨天有一条关于华为任正非内部讲话的消息,在经济圈引起了大家广泛的讨论,今天有不少读者希望问问我的看法。
其实很多道理和想法之前的文章都说过了,2022年我第一篇文章就提到了金融危机,但是这种事情别人提与不提,如果不是自己想通的都没什么用。
比如别人说不看好经济,难道听众就会信么?很多人还会抬杠,即使信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所以外因永远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2022年的股市其实并不是很好,从年初的3600点下跌到了2800点,直到今日上证年K线下跌还超过10%。
我希望大家要关注那些平时不怎么讲话的人,他们一旦出来说的肯定是深思熟虑的,即使说出来让你非常不爱听,但是也要知道,你之所以去听这些大佬的话,不是去找认同的。
如果任正非跟网友的思想眼界一样,需要网友的认同,那网友怎么不能开个华为呢?有时候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很基本的道理。
我听过很多经济学家的讲话,那真是天方夜谭满嘴跑火车,今天一个观点明天一个方向。他们赚的是到处卖课,到处演讲的钱,你们一定要相信任正非这种冲在一线的企业领袖,他的意见一定要比所谓的专家更靠谱,而且更加确信。
“活下去”这是国内企业巨头华为的新纲领,很多人觉得任正非悲观了,甚至有人抨击他传递负能量。实话和负能量有时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别人的眼光更远,看到了远处的危险,虽然村里载歌载舞一片热闹,说出来虽然扫兴,但未必不对。
我记得上一次提到“活下去”的企业是万科,当时业界一片哗然,心想:这房地产如火如荼的时候,作为龙头企业的万科岂不是疯了?鼠目寸光的人一般都不会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只会用自己的眼界和思维去丈量别人,只要自己看不懂的那都是错的,都是不敢苟同的。
当时一并壮士断腕的还有万达,不少人感慨王健林败家,旗下那么多资产都打折贱卖。无论是房地产三条红线,还是房主不炒,一定有企业当耳旁风,也总有先知先行的破冰者。
最终的结果是万达还在,万科也活得不错,但是华夏幸福、富力、恒大、融创都是什么结果呢?
“悲观的人永远是对的,但是乐观的人会赚钱或者成功。”这句话可不是嘲笑悲观的人,其实悲观的人往往更冷静,但是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阶段都需要赚钱和成功,有的时候人家已经功成名就了,需要的就是活下去,反而悲观冷静才是上策。
但是往往有些人会拿这句话来嘲笑悲观者,从而为自己的盲目乐观找一个理由。
在任正非看来,未来全球的消费能力都会下降,关于这一点大家要知道任何大的转折来临都不会是短暂的,它会持续一个过程。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其中有一句话是:“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在我个人的理解里,华为的主要业务分为三类:
1、运营商,大家可以理解为通信类,比如5G、基站等等通信领域的业务。
2、政企,这部分可以理解为IT类,比如给企业和政务做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产品就是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等。
3、个人消费类,或者大家可以理解为终端类,就比如你们用的手机、电脑、平板。
华为还做了很多其他边缘业务,就比如资本市场炒作很火的造车,这次内部讲话也提到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说白了就是上面的才是华为已经立足的市场,也是确定性保证利润最好的赛道,其他烧钱的就靠边站吧。
其实,不仅是华为,其他的巨头也是如此。比如阿里、拼多多、腾讯、美团、京东等这些互联网企业,其实都在瘦身,从裁员到削减业务,再到减持股票,甚至高管退居二线等等。
就拿腾讯来说吧,净利润上半年从去年的900亿到了今年的420亿,除了裁员,它也关停了很多不盈利的业务比如企鹅电竞、搜狗地图等等,而且在股票市场也是大肆卖出持有的公司,比如京东、美团等等。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表示:“在第二季期间,我们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使我们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这点和华为是一样的,只不过华为情况比腾讯好一些,毕竟做制造业的企业还是更务实。
互联网企业从当初的买买买,到如今的卖卖卖,已经宣告了互联网的:“讲故事,资本介入,垄断收编”的时代过去了。与其说现在是为了规避未来的风险,莫不如说是为之前的无序扩张买单。美团被罚34亿、滴滴被罚80亿、阿里被罚182亿,其实感觉好的投资者在这种事情出来之后,就要重新审视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价值了。
早在2000年,任正非就提到:失败这一天一定是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只是思考怎么让企业活得更久一些。
任正非也并不是第一次提到寒冬,作为一路披荆斩棘的华为,如果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是不可能活到今天的。无论是初期,还是上升期,华为都有过严冬论,也许,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了如今这个华为。
这两年对于华为来说并不容易,从芯片制裁再到孟晚舟事情,他们割舍了荣耀,也把华为X86业务分离出去。虽然我们现在好像全民在守护华为,国家也在支持,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两年华为遭受的磨砺真的不少。
以我自己的角度去看经济,肯定也不太乐观的,这一点今年我反复提了几次。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确一点,经济不等于股市,无论是工作、创业、买房、投资也都只是经济的一部分,而股市顶多是多种投资手段里的一种而已。
所以,股市也并非是经济的晴雨表,它像是货币的晴雨表,或者是情绪信心的晴雨表,也可能是背后意志的晴雨表,但总的来说和经济并不是强相关。
我们07年和15年当时经济也都非常不好,但股市就很好。
股市本身就是很好操作的,就看需不需要它涨了,所以股市是很难猜测的,你不能单纯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家炒股也不咋地,因为他们就是不太行,把股市就等同于经济了。
最后给大家一些建议吧,经济的衰退是明显的事实,这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比如欧美的债务及通胀,疫情这个事情还是个不确定因素并没有控制住,还有疫情这两三年带来的诸多经济问题。还有就是地球村并不太平,科技领域,金融领域,贸易领域都是诸多限制封锁,这都是短期难以缓解的问题,每个村民都想把自家的矛盾转移出去。
按正常的思维来看,股市也不会好,毕竟银行理财都有亏损的。但是不排除有意志要坚挺这个市场,这是有一定概率的,因为前两次也都是经济不好的时候来的牛市,除此之外只靠市场行为股市是没戏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手段和策略和外面就不一样,比如漂亮国一直加息,而我们在降息,其实这就是在释放风险。我个人还是相信,如果真的有寒冬和危机,我们国家应该是应对最平稳的。
我们不难看出,现在各方面都是防守的态势,所以大家就尽量不要太激进了。今年我都没怎么太关注股市,也不怎么看盘,因为真正给你买入的机会一定是一段时间,而不是一个时间点,所以根本不用太着急,未来日子是很长的。
说到底,这个年纪也不适合看盘,比如我现在来亲家这边做客,一到上午下午就拿出手机盯着K线,人家说话也听不进去,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奇葩。
还有就是除了股市以外,任何加盟店,个体店等等,只要关系到有一个实体店铺的,都要想办法减少开支,最好不要过多投入。在互联网平台的冲击下,实体店真的不容易了,如果没有经验就不要贸然进入了。
其次就是上班,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工作,在其他时间发展下兴趣即可。你要知道,阿里腾讯百度京东那些被裁员的人,他们可都是要和其他人抢饭碗的,而且他们这群人无论从学历、眼界、经验、认知、甚至资金储备,可都是不错的。所以,如果没有太好机会,尽量不要裸辞。
总结一下:经济肯定是越来越难,创业谨慎,关于实体店尽量不碰,上班尽量稳稳的,不要轻易头脑一热创业了。股市里面防守为主,不用过于激进,唯一的期盼就是刺激性有意志的抬高,除此之外不会有什么亮点,靠业绩和市场自己去走,应该不会太好。某个角度来说一个赌场里面的风向,不是这座城市的GDP决定的。
这篇文章有点长,也是写了很久,因为有不少话不适合发出便删除了。其实,无论春夏秋冬都是正常的规律,没有任何一个人只过春天迈过冬天。
古人讲究冬藏,在冬天特别适合休养生息为来年开春做准备,其实经济好与不好,只需要大方向调整策略。不能出大问题,要活下去,不要过于激进即可。
该睡觉睡觉,该休息休息,该劳动劳动,很多时候就是看天吃饭,不能违背趋势和规律。
如果实在是想奋斗,可以找一些细分领域,在夹缝中也能活得很好,这个以后再细讲吧。
就像有的读者反映经济不好影响很大,但是有的就觉得这两年还可以,因为所处位置和行业不一样。
对待生活,还是要珍惜每一天,对待未来还是要有希望,这些都是为未来的机会做准备。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