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北京时间6月18日上午10时30分,最后一届“巴菲特午餐拍卖会”的拍卖结果出炉,成交价为1900.0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刷新了最高纪录。
对于这种事情,原本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因为吃瓜群众根本不可能有实力去支付这个钱。但是他们可以发表言论,随便翻一翻评论,都是骂声居多。
比如:“最后再坑下一笔。”再比如“世界上最大的骗局。”、“怎么就没人请我吃饭还给我送钱的呢?人比人气死人呀”、“不知道是洗钱还是作秀”。等等。
这件事,本就和普通人没有关系,即使人家花12亿,肯定吃瓜群众也没损失一分钱,但是他们义愤填膺,他们内心不满。
一些人有点成绩就有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自认为有了见识,就没有了敬畏之心。
其实是非常可惜的,他们原本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平台更进一步,结果就在这个时候跑偏了。
巴菲特午餐弄了很多年了,而且他也是世界首富级别的人,况且也九十多岁了,真的在乎这一千多万美金么?有脑子的人都能明白吧。
1930年出生的他身价达到了1300亿美金,而我们的网友居然因为这么一点钱骂人家骗局,坑钱等等,这就是三十三重天,一重天一重境界。
有人能放下亿万家产,也有人因为半个馒头去拼命,经历,眼界,境界,格局等等都不同,唯一相同的是都在一个互联网都在一个时空,仅此而已。
我从不认为这件事情是割韭菜或者骗局,我反而认为这是得来不易的机会,那些花钱买下的人也不是傻子,相反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这样,傻瓜去嘲笑精英,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人数优势。但扪心自问,你是想在乌合之众里洋洋得意,还是想做一个走出自己路的人?沉浸在泥泞中虽然能取暖,但唯有走出来,才能晋升到更高的眼界。
巴菲特的午餐有什么好处?
首先是稀缺资源,因为巴菲特只有一个,股神也只有一个,就是这份稀缺性就注定他不是隔壁王大妈,李大爷。
其次是名人效应,一般能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人,都是各行业的精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广告效应,其带来的知名度推广是无法估量的。
最后,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巴菲特虽然有很多不可复制的经历与出身,但是他一定有内心宝贵的经验,而花巨资去午餐的人,都是人精,一定能在言谈中捕捉到一些不外传的经验,然后为自己所用。
第二,能拍下午餐的人,难道真的是为了喝可乐?吃牛排去?他们一定带着自己的问题,然后希望巴菲特本人指点一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个经历我有过亲身体会,那种茅塞顿开会给自己很大的提高。
什么是稀缺性?
老钟曾经说过:“兄弟,你别看我喜欢女的,谁不喜欢女的呢?咱们做生意,你就去看哪儿的女的漂亮,然后就去哪儿做,肯定没错。”我当时还以为他在开玩笑。
看我并不往心里去,他继续说:“美女就是稀缺资源,哪里稀缺资源多,哪里的经济就好,这就是规律,也是现象背后的本质。”
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大概明白了他的逻辑,本质上稀缺性就是一种价值。而巴菲特本身就是有价值的,那么其他的人没有价值怎么办?那就让自己变得有价值,也就是赋予价值。
比如拍下巴菲特午餐,至少这辈子能有一个标签了,那就是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人。世界上的人有几十亿,能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寥寥无几吧?这下子自己也变得稀缺了。这本身给自己带来的荣誉感和自信感,也是成长路上重要的因素。
我记得曾经在北京有一位朋友,他老父亲是老英雄,当时我听说后就登门拜访。老人家非常和蔼,也没什么架子,虽然不是什么大领导,但是一身的伤证明着他的荣耀。
他跟我讲述着过去浴血奋战的经历,内心话,我听得起鸡皮疙瘩。老人家是湖北人,说话有方言,不过我都能听懂,他说子弹在耳朵旁飞过的感觉,这种经历没人说我一辈子都无法想象。
到今天我仍然记得这位老人,与他相谈的过程,也成为我自豪的回忆。我虽然没上过战场,但是能和凯旋的英雄把酒畅谈,这对我来说内心丰富了很多经验和储备。
能量,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能量的,经历,思考,智慧等等都是会给能量加分的,而一个人呈现出来的,就是当时的能量状态。
有人会喷:“那巴菲特为什么要收费呢?免费不行么?”我想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稀缺资源,如果巴菲特免费陪人吃饭,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全球至少有十亿人会去。
而且这帮人至少有九亿九回来会说:“我呸,巴菲特的午餐不过如此,桌子上都没有榨菜和筷子,下次免费也不去了。”
这种午餐,本身就是为了屏蔽不是一个层面的人。2006年一个华人老板以62.01万美元拍下,带着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一同赴宴,那个时候虽然才几十万美金,但也不是普通人能够企及的,后来黄峥也位列全国顶级富豪了。
一个岗位,如果足够稀缺,当然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然后选择一个人胜任,这个时候学历、能力、资源、甚至背景就是门槛。因为资源有限,不可能几万人都来上班。
一个足够优秀的人,如果足够稀缺,那么另一半也是要有要求的,这个要求也是门槛,普通人总娶不到大明星做老婆吧,这就是最基本的道理。
巴菲特的午餐并没什么问题,即使他继续办下去,也一定会有人陆陆续续去拍下。只有不在一个世界或者精神层面的人,才会认为没用,因为确实对他没什么用,把鹰的利爪,虎的獠牙,熊的厚掌,给到蜗牛的身上,确实没什么用。
所以,这些经验不是没有用,只是对说这些话的人没有实质性用处罢了。
如果一个人还年轻,未来还有无限可能,那么就不要质疑这个质疑那个,你有时间和未来,本应对很多事情充满期待而不是悲观的去恶意揣测。
这种年轻人里,只有笨蛋才会怀疑它的有效性,即使是一个蜗牛,如果真的能贴上巴菲特午餐的标签,那也会是最有信心的蜗牛,因为你的经历别的蜗牛没有,这就是底气所在。
站在巨人的肩膀是进步最快的方式,我们国家现在科技确实进步,不过大家扪心自问也知道,我们也是在模仿国外进行弯道超车。但是你们可知道,我们的捷径有多少?也许对方没有告诉我们参数,没有直接给我们技术,但是最重要的钥匙他们给了!
那就是:这条路,行得通!
这就是强大的信念来源和坚持的动力。
迂腐之人和心存偏见之人是无法悟到这一层的,行得通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站在居然的肩膀上。比如芯片、卫星、发电机等等,我们一来知道它行得通,二来还能买过来模仿,所以我们的产品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当这个世界还没有芯片的时候,人家能发明出来,你可知道人家的科学家要走多少弯路?
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了1600次左右才成功,试过无数种材料,最后才发现钨丝是最适合的。那么如果我们复制呢?不是拿来即用么?首先我们知道电灯是行得通的,其次我们也许不知道那个材料是钨丝,但是看样子也能大概圈定范围,这就是站在居然的肩膀上。
偏见之心会阻碍人的进步,比如投资,巴菲特已经趟出一条路了,告诉你前面一片山中有宝藏,而有的人怨念的是山群那么大,到底在哪?其实人家已经给做了排除法,就是前面那座山,你不用去平原找,不用去盆地找,不用去湖泊找,也不用去沙漠找。但是这种人即使多一步实践和思考都不愿意,这就拉开了人与人的差距。
我只能说巴菲特如果是最后一次分享,那么确实是一种遗憾,不过还会有其他的经验出来。但是作为看客,总有人学到了本事,也有人一直不屑一顾,这将来必然形成差距。
80年代之后到退休,我都一直深谙这个道理,那就是别人的经验非常宝贵,如果能虚心求教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帮助,让自己少走些弯路,这对成长阶段的我来说极为重要。
那个时候,我简直不能相信偏见有那么多,那么重,直到后来在网上发现,原来这些人虽然在摸爬滚打,但是对真正的规则一概不知。而默默阅读,但没有评论的有心人,一定有深谙此道默默进步的。
至于巴菲特午餐收费,那太正常不过了,我以前请教别人花钱送礼,请客吃饭是最基础的。
在没有什么关系的情况下,人家能来我都很高兴了。这条想不通,就问问自己一句话:人家凭什么?这个道理感情里的相处也适用。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巴菲特做的没有错。
时代在进步,总有人能抓住机会,相信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让你有斗志和精力。人的信仰,情绪,心态就会影响激素分泌,而这些激素又影响着器官和身体,精神与物质本就是相辅相成。
智慧的人,一定会借助巨人的肩膀去看世界,而真正有门槛的事情,才是能让自己变得稀缺的方法,也是拉开和别人差距的捷径。
调整自己,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想办法让自己变得稀缺。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