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别说69岁,就是49岁快退休的读者,我都在文章中反复强调控制风险。而退休之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回归一个平静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年轻的时候,跌倒了还爬得起来,因为毕竟身强体壮。但是上了年纪,就怕摔倒,很难缓起来。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位69岁老太太融资炒股,某券商给授信6600万额度,一阵操作下来欠了券商一千多万。这个新闻我就不赘述了,反正都可以查到。但是这种事情却一定要引以为戒。
一个人的赌性要随着年纪,逐渐克制,毕竟年纪越大越需要稳,年轻的时候着急一点有情可原。所以,这个事儿当事人肯定有一定的投机心理,才导致了这种结果。
第二就是所谓的券商,当然不仅仅指券商,以前的网贷公司,投资公司,还有现在的保险公司等等。老年人都是他们的目标,尤其是有点积蓄的老年人,保险、投资、炒股、理财这玩意,对于个人来说一碰就不是小钱。但是他们把老年人当作目标,这一点是很不厚道的,虽然条条框框都写清楚,但是一定也知道老年人并不太懂。
我总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从不会盲目乐观,这也注定了自己这些年的投资风格偏谨慎,当然我还是觉得和那次期货的事儿有原因。这里面的投资不仅仅是股市,还要其他方方面面。我曾经说过,为此我也错失了不少机会,但是我知道一旦掉到一个坑里,那都要掉一层皮。
以前有朋友介绍房子项目,说是小产权,几年以后就如何如何。当时我真的是动过心,因为位置确实不错,依山傍水未来也有地铁规划。当时如果投入就不是一套,我思前想后了很久,因为我纠结的地方就是产权不太清晰。所谓的小产权,说实在的,解释权就在人家了。关于不动产的项目,这些年我接触过不少于几十个,每次又不尽相同。
我当时问了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我担忧的事情是不是巨大风险?第二我现在是否有必要去冒这个风险?想一想那个时候,工作上也算如火如荼,因为自己生活简单物质上也算没什么担忧。而为了这么一个所谓的“机会”,我居然费尽心思思考。我认为当时自己比较重要的点是:能够跳出来去思考,而不是只看到未来利益。
最后,我回绝了朋友,并且请他吃了一顿饭送了一些礼物。我做事从来都是这样,人家介绍项目也是好意,我不接着也不会让人家不高兴。这件事情从我的生活中离开之后,我就没有继续关注,因为我是很拒绝无用的消耗。
不过,后来我听说这个项目的结局,还是颇为感慨。结局是什么呢,我只能说那个原本有山有水的地方,真的变成了一个公园,地上的白墙绿瓦变成了松树白杨。我那个朋友也一蹶不振,他投资了不少进去,但是因为XX问题,这就是违规的,没有保障。
其实这两年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飞速发展了几十年,这个阶段放在几千年历史里都是璀璨的。我们早已习惯了飞速的GDP,也尝到了资产跑赢劳动的甜头,而这几十年的在几千年里显得尤其特殊,这几十年的状态,会一直持续么?
资产远远跑赢劳动,真的正常么?30年前买一套北京的房子,任凭普通人如何种地上班,基本都是不如那一套房子赚的多。而三十年前买楼房比现在容易多了,虽然相对来说也不是很便宜,但是小两口买个房还是可以的,根本用不着六个钱包。所以很多人悔恨为什么不早买,肯定是越早越容易,工资远没有房价涨得快。我们那代人虽然科技落后,但是没有躺平一说,一个个眼睛中充满希望。而现在呢?我们永远是不患贫而患不均。
所以,越是浮躁的时候,我就尽量劝说自己慢下来。而且我感觉共同富裕也好,鼓励生育也罢,都是要让大部分人尝到蛋糕,而不是极少部分。如果资本的钱还是那么容易赚,投资和投机还是那么容易,和未来的趋势是不相符合的。
很多人会抱怨,投资哪里容易了?其实无论是股票、房地产、甚至其他衍生品,这30年都是非常好的上升通道。即使被人诟病最多的股市,90年代布局现在不知道多少倍了,别说那么久了,有多少人一个股票拿过十年?亏损有时候和趋势没关系,大家还是愿意把它当作个扔色子游戏而已。客观来说,这三十年股市从无到有,如果当房子一样拿着,大概率结局也不差。
马上还有一周就过年了,不知道为什么临近春节,突然有一丝疲惫。
今日看一本书居然盯着一页良久,就是上面这一页。我确定我没有看进去,就在那一刹那就恍惚着,可能真的是疲倦了。
那本特殊时候创作的小说,也看到了第九章,一天一章,第九章也就是最后一章了,十天读完了。构思在近百年前的故事,有些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传递。
保持一个状态是不容易的,每日的坚持早已经成为习惯。这一年来,每日都会坐在桌前,看书写文章,一转眼春去冬来。
这一年来,奔波在外的人也都不容易,希望各位读者也莫挂尘埃,心如净土。
在最后的一个星期,心情喜悦迎接春节,该放松放松吧,来年才有精神蒸蒸日上。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