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我是在A股刚刚开始就接触了股市,那时候我也是而立之年手中也有些积蓄。但是当时社会的大环境还属于紧缺型特点,倒腾一些电子产品都能赚很多的钱。那时候对股票没有太深的理解和看法,是一位大哥拉着我接触并开始购买股票。
我想也是因为那些年有更好的赚钱方法,我才没有对股市投入太深,这里面也有我性格的因素,对于那些不劳而获的东西骨子里是有一种排斥,但是毕竟年少轻狂也曾想过暴富,后来磕磕绊绊之后才守住了内心。
80年代的时候机会不太多,但是那时候开个体户做小买卖就很赚钱。90年代对我们这种混江湖的人来说,是个黄金期倒买倒卖就能够赚的盆满钵满。如果那时候有点心思买了房子和股票,大概率这辈子就拿下来了。
00年以后互联网泡沫开始,其实那个期间做工厂是很赚钱的。但是我选择了进入新兴的IT行业,那个时候企业对于信息化还表示很神秘,说白了就是比较好赚钱。到了10年以后,我逐渐的感觉累了,疲倦了。这时候我也是知天命的年纪,我不知道是自己的体力不支,还是家人朋友的逐渐离开让我内心受打击,还是说经商环境变了。也许,都有吧。
后来有了产能过剩的概念,我慢慢发现,这个江湖,变难了。
你赚钱无非是各种差异化的东西,互联网信息爆炸产品信息差几乎为零,任何东西都能在网上查到,没有了陌生和神秘感,就连价格都可以电商比价。
这个环境就是巨头垄断,对中小经营者越发的不友好。而我那个规模几十人的公司,正好在时代的潮流中走到了最后的时代,也曾看到过星辉璀璨,也曾经历过光辉岁月。
在环境不好的时候,很多人把心思放在了其他方面。这正是我当初所排斥的不劳而获,我相信很多人有这个感觉(不劳而获的负罪感),所以才会拼命的复盘以证明自己的钱是靠劳动换来的。
在股市里面,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是多余的。对于股市我有三个观点:
第一就是越早接触越好。
在很早的时候接触那时候本身也是个小青年,口袋里面没有几个钱。这个时候最多的是积累经验和试错。年轻人不怕跌倒,爬起来就是了,钱没了反正也不多再赚就是了。
所以股市越早接触越好,这个过程也可以匹配下自己的性格,发自内心的评价下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市场。第一步一定要走点迈出,为的是经验的积累,以及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最重要的,一旦觉得自己不适合炒股赶快抽身,去做别的事业。曾经我也写过一篇关于趁早的文字,大概是同一个意思一个关于成功的秘密,普通人都可以做到
第二个观点就是一定不能拿它当个大事去做。
年轻的时候最大的事情就是事业和工作。我只是希望大家尽早的接触,就好像学开车一样,能早点学是有好处的将来经验就多,但是也没让你一定成为出租车司机或者汽车修理员。
而且股市的关注是会上瘾的,这里花费的时间越多,那么在工作上的就越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靠谱的是一份好工作和经营一份事业。尤其是年轻有为的阶段,你投身股票会让父母觉得你不靠谱,甚至找对象如果没有好工作以炒股度日估计都没什么人愿意嫁给你。
重点说下男孩子,一定要把精力放在事业上,早点接触股市就为了熟悉。而且股市只要找到那个节奏点,根本不需要浪费时间就能赚钱。
第三个观点那就是良好的现金流是股市里的容错保障。
任何人炒股都不是神仙,都会被套牢和亏钱甚至爆仓。这个过程,选择很重要但是心态更重要。如果在股市以外自己还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那么对于股市是一种输血的状态,即使不输血也能让自己有保障生活的信心。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比如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如果你口袋里只有10元,而我有100万。你放心,10元钱的你100%输,因为心态根本不一样,概率也不一样。对你而言不容有失,对我而言容错率太高了,长期玩下去本金少的会血亏。
我对于股市的这三个看法其实看似独立,实则相关。首先要尽早接触,但是不能花费太多时间,然后把时间放在事业上面。最终事业渐入佳境,才能保证股市的好心态甚至有输血的现金流,股市里的现金流就等于容错率。
任何工作和事情都要考虑容错率和概率学。高斯分布也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之中的,一个能够活学活用的人,任何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实践之中并且做到知行合一就很完美了。
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股票是一个很好的财富晋升的机会,但是要求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不低,尤其是对股市“忽视”的力量,什么是忽视的力量?这个以后有机会可以相信谈一谈。
我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漂亮女人参加一个聚会,当她成为这一正常晚宴的主角的时候,所有男人的目光都会注视到她的身上。你放心,如果现场有一个男人从始至终都没看过她一眼,这个女人一定会注意到这个男的,反而会深深记住这个男人。这就是“忽视”的力量的一种。
我们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规律和宝藏,人生学习的过程就像一次次的寻宝探宝。当你掌握一定规律后,你会发现这把钥匙能开启很多的门。但是可惜的是无限风光在险峰,需要的因素着实不少。
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命和运不好掌握,那就掌握好心态和性格。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