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最近被问到很多类似的问题:“寿老投资什么,如何暴富,如何快速跨越阶层,寿老,哪个股票好?”
这种问题非常难回答,因为没法有个标准的答案,适用于每一个人,也不知道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承受能力,专业特长等等。
即使是古代的医生,遇到病人咨询,也要望闻问切。
现在我的感觉就是,有的人直接问:“寿老,我不太舒服,给我开点药吧。”
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有一些人还是过于着急,但是财不入急门。
有件事情很奇怪,很多人的财富都是爆发式增长,就是不温不火然后突然一下子,比如做生意,拆迁,房子暴涨等等。
但是,这些人其实也经历过平淡的岁月,也不是天天着急。
就拿房子来说吧,以表现最优秀的北京举例,其实在02年到07年也是没怎么涨,09年到15年也没怎么涨,18年到23年现在也没怎么涨。
就中间的几个特殊时间,抽风一样猛涨,然后又归于平淡无奇。
其实股市也是如此,大部分时间就是平淡无奇啊,我也不知道那些天天等着大V给代码的人什么心理,这样能赚钱么?真的是以一己之力对抗规律。
再说到什么暴富之类的,我觉得就是一种着急的心态,这非常不适合财富积累。
我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一直到我现在,其实都没想过是那么跨越阶层,暴富之类的事情,也许因为机遇和选择,有了一些结果。
但是过程之中,从没有这样的妄念。
最开始,从老家出来,就是为了糊口,能有口饭吃养活自己,但是我内心坚信,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内心笃定,所以就不会迷茫。
后来在北京开了小店,又去了南方,最后回到北京立足,其实每一步都只是按部就班,谈不上一夜暴富,因为每一个生意,项目,选择,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跨越好几年才慢慢积累下来的。
也许,没有过多的妄念,可能是好事。
我记得在北京立足之后,听了老钟的说法,然后坚定看好房子,就一直买,那时候也不是想一夜暴富,只是就那么做了而已。
当时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儿,记得一开始刚在北京买了一些房子,然后回老家和父母念叨,父母都是老实人比较传统。
然后就看到母亲满脸愁容,那一次回家,临走时候她把我叮嘱一番说:“房子可不是好东西,别买了,你忘了隔壁村的地主最后结局么?多惨啊,这东西是祸。”
她的观念还在那个年代,认为有些房子,就是地主。
但是母亲的这句话我倒是至今未忘,诚然啊,历史就是不断重复而已,以前是斗地主,现在肯定不会盯着有几套房子的人,但是这个事儿吧,它还是这么个事儿。
有的人跟我说自己在财富积累初级阶段,但是他们既想投币,又想创业,还想买房,同时还炒股。
我在事业的前期,就是“重仓猛干的,绝不分散。”
解释一下,所谓重仓,其实是专注。
即使是投入的资金,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一个人口袋里有三万块,拿出两万就算重仓,一个人口袋里有三个亿,拿出两百万也算轻仓,所以大家体会一下。
我前期的事业,基本都是倒买倒卖,那时候主要的现金都用于进货,但是我的风格就是集中有限资金,去进货看好的产品,而不是东一锤子,西一棒子的,至少我没有这么做过。
对于认准的事情,我一般不会特别分散,也许在做之前我会进行调研,也会结合自己的性格进行筛选,但是一旦决定,就会集中火力。
这需要对于自己和客观环境都有很清晰的认识,然后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路。
但是,集中优势去专注做事一定是正确的,就像破土而出的小草,如果它每一个根茎都在地上找个发力点,最终肯定无法破土而出,正是因为它们集中力量在最适合发力的地方,然后才能突破。
投资什么之前,还是想好怎么投资,过于分散,本质上就是对于每一样都不熟悉,也没信心。
被说创业初期,就是巴菲特,也不是一会炒比特币,一会炒房子吧。
在毫无头绪的时候,可以去思考各种路,浅尝辄止,这时候适合尝试和多思考。
但是一旦开始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了,那就集中兵力,把自己的精力时间聚集到一个点,发挥最大的优势。
如果后期有所成就了,那么多铺开一些行业,倒也无妨。
我认为,应该是这个顺序。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深耕,而不是泛泛去涉猎。我完全可以把和老钟的相处的时间,然后去认识几十个泛泛之交,但是效果一定不好。
所以,我认为大家也应该多思考这方面,每天关注了几百个博主复盘,真的有多大意义么?
把有限的时间,聚焦在一两个的点上,长期坚持,就是复利和奇迹。
晚安,各位读者。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