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后草地》(连载)/第77-78章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内容提要
作品通过先辈孤身走“口外”、北徙大青山、落脚后草地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故事,再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和惊心动魄的战斗情景,集中展现了新中国建设初期人民群众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歌猛进的时代气息,讴歌了建设者满腔热忱的奉献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人生追求。
原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该书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奖。

第七十七章
组建科委挑大梁


一九七八年冬天,曾在乌盟团委工作过的都兴良同志,奉命接替李贵职务,担任察右中旗旗委书记。他到任后,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熟悉各方面的情况上。当时的全旗经济委员会,人称“大经委”。可这个“大”,并不是指其权限大或管辖范围大,而是指机构臃肿庞大,当时,光主任和副主任就有九个,加上我一个,正好满员。它下面设有五科一室,每个科室里、每个部门内,又配备一正多副数名领导职位,这些人多为科级干部,彼此都是平头弟兄,于是,社会上就编出一段“顺口溜”:一个元帅九个将,十七八个小和尚,还有五个“四不像”。一个元帅是指赛必力格,此人曾在建国初期的老“人委”(即人民委员会),当过工商部长,九个将就是指段如意、王喜贵等副主任,那几个从人民公社调回来的老干部,只享受科局级待遇,却没有给任何职务,所以没法分管下属单位或做具体工作,则被称为“四不像”。
过起年来,老主任赛必力格托称外出看病,授权我这个常务副主任去主持工作。无奈之下,我只得再度出山。当时,全旗的经济形势运行平稳,在工业经济方面,旗里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正在建设一座三百万吨水泥厂和一座五十万吨的氮肥厂以及一个化工厂。
其中,水泥厂建在与卓资县交界的甘沟子村外,厂址坐落在半山坡上,由于在这里发现了烧水泥用的主要原料——石灰石。因它储量较大,且易于开采,这产地就变成工厂了。不久,卓资县在与我旗毗邻的三岔口村子外,也建起一座同样类型的水泥厂,共用一处原料矿。
这个氮肥厂,主要生产碳酸氢铵,对外称作化肥厂。一年前,原驻防在七苏木公社西营盘的解放军边防某部一个教导团,奉命从驻地换防,这里留下一座空兵营。旗里为节省厂房建设费用,经过多次协商,就把新厂址选择在这里了。因兵营里原有的宿舍、食堂、澡堂、活动室、会议室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所以, 这些现成的房屋就成了工人生活场所。
这天,我与曹维民一道,驱车到化肥厂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老曹曾担任过七苏木公社党委书记,他即是被归类为“四不像”内的人。他对这一带非常熟悉, 所以我就让他当向导。当时,位于兵营东侧十几座高耸的厂房,土建施工已经完成,正由乌盟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全套设备安装。我们所到之处,车水马龙, 机器作响,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
旗工业局原副局长孙忠诚被任命为该厂的党委书记,厂长叫范高山,是位军转干部,这他的老家就在本地的井湾子村,早在十几岁上,参军到了外地。后在贵州省“支左”部队服役,职务是营级教导员。一年前退伍,正赶上建设化肥厂大会战,就分配到企业了。还有几位副厂长,一位叫弓富成,早年曾是武东县西河子乡的民兵队长,一九五八年后,担任过本旗华山子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在本厂大会战期间,他自愿来到工厂;还有一位副厂长,名叫马生荣,原在旗交通系统工作。厂党委副书记叫贾德章,办公室主任叫韩世礼。
午间吃饭,我们与几位厂领导见了面。据他们汇报说,目前招收回来的两批新工人,正在河北省昌黎县和巴盟临河市的化肥厂做对口培训,这些人多是大城市下乡来的知识青年,他们有文化,是将来的技术工人。该厂上马快,建设也快,仅用三年时间,即将投入运行了。从化肥厂返出来,我们顺路去了点红岱,这里是化工厂所在地。这个厂的规模不大,虽对外称化工厂,实际就是制作一种型号的炸药。由于它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行业,基本上是军管民用,其产品主要供应本旗苏勒图煤矿炮采和四子王旗白乃庙铜矿的野外矿山爆破。
一九八○年,我在经委重点抓了旗农机厂、大修厂和汽修厂的“三厂合并” 工作。当时,随着农村“包产到户”以及各人民公社修配厂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旗里三家以修理为主的工厂,业务不饱和,生产也不景气。为此,我们以经委的名义,给旗人民政府呈送报告,提出三家技术力量形成合力,握成一个拳头,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寻求新的出路。
正当三厂合并之际,新的问题出现了,就是怎样安排减下来的多余人员? 我组织大家连续开了几次会,也没有个好办法。那七八个副主任,对外号称“大将”,可是见了困难就往外推,谁也不肯下手。这天,我把三个厂的厂级领导找来召开座谈会,他们纷纷说:“要合并就抓紧下手哇!不能每天开会讨论了,个别工人听说工厂合并呀,就不安心上班了。还有的工人觉悟不高,把车间里的工具都偷走了。”为此,我就甩开经委这些“元老”,宣布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组长由原农机厂党委书记刘英担任,副组长为大修厂领导高凤鸣,和汽修厂厂长郭存。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个领导小组为指挥机关,对三个厂开展有条不紊的资产清理。
一是由三个厂抽调财务人员,组成核查组,分别对各厂的主要设施,机器设备、财务账目统一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全部家产底数;二是从各厂劳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分流组,对三个厂的所有工人,分类查清底数,为精简和分流做准备;三是从各厂抽调保卫人员,组成保卫组,给车间仓库贴封条,加强夜间巡查,发现偷盗行为,一经核实,严肃处理。
不到两个星期,清产核资圆满结束,一些大型设备立档使用,一些重复设备联系出售,其他器具设备全归到新厂。从各厂小金库查出的三十多万元资金,一律作为流动资金。对于最让人头疼的人员精简分流,通过自我报名,优化组合, 新厂留用三百五十多人,其余二百七十人,鼓励自谋职业,自找出路。一部分老工人,按照政策优惠,提前办理内退手续,大部分工人则去了黄金公司。当时,恰好金矿各分矿设立修理部门,需要大批修理工人。虽说是野外厂矿,但有津贴和补助,工资也比厂里挣得多。好多工人不用动员,主动报名去了新单位。
合并后的新厂,名称叫“察右中旗机械厂”,地址设在原大修厂。“三厂合并” 领导小组人员即是新领导班子成员。其中,王建义任党委书记,刘玉光任厂长, 副厂长有高凤鸣、韩生玉、张昆。不久,郭存调到准格尔煤田,刘英因病办理病休,韩生玉调回唐山了。
后来,该厂试制生产出的马铃薯挖掘筛选机,曾出口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石棉厂生产的石棉制品打入国际市场,深受日本及韩国青睐。经委还通过工业来支援二轻局的发展,本旗胶鞋厂和皮毛厂生产的特色产品,还进入北京的王府井商场。
这年年底,我代表旗经委参加了在丰镇市召开的全盟经济工作会议。当时,全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内蒙古各地出现了经济建设的良好势头。我旗在这次全盟经济实力发展排名中,位于第三位。第一位是集宁市,第二位是丰镇市, 最后一位好像是化德县。
也就在这一年,根据党中央的安排部署,全国各地取消了“革委会”机构,一律实行党政分开。本旗的旗委和政府正式分署办公,旗委书记为都兴良,政府旗长为云德禄。全旗各个人民公社也是分成公社党委和管委会,各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均增设了行政职务。
不久,旗政府推选党组成员,我被选举为政府党组新成员。随后,在新一轮党政机关领导班子调整中,我被任命为旗科委主任。历史进入新时期,我也带着新的使命奔赴新岗位。这个全名为“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机构,实质上是个新设部门。它的很大一部分管理职能,是由原旗“科协”承担。在强化政府职能的背景下,“科协”又归位于一个社会团体。
我上任后的第一次讲话,着重强调了两件事情:一是明确提出了科委的任务和职责,主要负责对全旗科技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对内要坚持农牧业各类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对外要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科学技术,起到对国内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引导作用。二是对全年活动作出安排。目前旗财政已拨款五万元,作为首批科技经费,科技人员的科研任务很多,科协方面的科技宣传和科普工作也很重要,我们要创办一份科技刊物,刊登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和发布主要科研成果信息以及介绍全旗科技人员的典型工作经验等。这份刊物命名为《科技之家》,由赵桂华具体负责,由我担任主编,今后要逐步成为科技人员交流科技成果的园地。
当时,科委是全旗党政机关中,大学生最多的地方。但是,在知识分子成堆的机关里,也最容易出现谁也看不起谁的现象。我只是个初中肄业生,虽在内蒙古警校进修过两次,充其量算个中专生。但是,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不论在哪个单位当领导,并不在于你是不是科班出身,关键要把握好这三条,即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三是带好队伍。
科委副主任程宝明兼任科协主席,现在他是有职有权,还有活动经费,就连说话的口气也硬朗了。这天,他给放映队员陈重元打电话,让他回来参加全盟的科普人员培训。可科委常务副主任谭河却拦住不让陈重元回来,程宝明就让谭河接电话。他在电话里称:“科普放映队属科协管辖,你有何权力阻挠我们的正常工作。”结果,两人在电话里吵了一架。
不几天,谭河回来后,却到我这里发难,说我庇护程宝明了。我说:“老谭啊,你去看一下会议记录,咱们领导班子成员,已经作过明确分工了。人家科协也有章程,这放映科普片,本是老程分管的工作,你回来主持你分管的那摊子工作吧。”可他听不进去,竟趔上走了。
第二天,他就打发人送来一张请假条,请了三个月长假。当时,副主任路军看见我在请假条上签字,就揶揄道:“他这哪里是闹病,恐怕是闹情绪吧?”我说:“由他去吧。”不想,这个人还真能沉得住气,一直在家里闲坐了三个月。可能他还准备继续坐下去呢 ! 不巧,全盟上半年工作大检查开始了,由盟科技处几位领导分头率领的检查组直接就到旗县科委机关了。这时,旗委组织部长杨文斌就找谭河谈话,让他去医院开诊断证明,若病情确实严重,就劝他办理病退手续。那样,科委副主任的岗位将另派他人了。这一下,他慌了,也坐不住了。第二天就来上班了。
一直到多年后,谭河病重住院,我去看望他时,他才打开心结,向我道出实话:“当年我向你发难,全怪我心胸狭窄,总以为你这个外行,来科委顶了我这个内行的位置。其实,就因这件事儿,我曾背过你,找过旗政府分管领导穆培猷和旗委分管领导张耀忠,他们批评了我,还让我与你搞好团结。”我说:“其实,相互交流很重要,你有好多话,当面说开就好了。”


第七十八章
科技攻关增收入


一九八一年,全国改革开放,势如破竹,由农村转入城市,先商业、后工业, 继而在各行业依次展开。当时,本旗也顺应潮流,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由此旗科委把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审,作为现有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具体做法是打破论资排辈的旧框框,形成有利于有成果的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格局。实质上就是能者上,庸者下,不出成果让位子。
转过年来,恰好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结束,到处宣传科技兴国战略,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由此盟委做出决定,从每个乡下派一名科技副乡长,专抓全乡的科技工作。为了营造良好的选人和用人环境,我们科委也决定,将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与考核使用相结合。
可在具体评审过程中,我们却有遇到一个预想不到的问题,那就是在全旗职称评审领导小组的九个成员里,没有一名高级职称人员,就是中级职称也是寥寥无几。这该怎么办呢?经电话请示盟科技处张兴处长,他答复说:“目前按照各种评审系列的管理权限,你们旗县级只可批复助理工程师以下人员;凡是申报中级以上职称评定者,须报乌盟相关职称评审委员会批复;凡是申报高级职称者,须报内蒙古人事厅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
由于本旗各个技术行业的知识分子,大多是首次申报职称,大量初评工作就全部集中在科委这里。我们的部分工作人员就开始做具体的建立档案工作。每个人一个文件袋子,将本人历年的研究成果、技术推广项目以及专业论文,分别登记,按类归档。先后为所有申报职称的科技人员建起了基本信息数据档案,并且依据有关规定,凡符合政策条件和评审要求的,一般人员可评定为初级职称,即为技术员(还有档案员、化验员、统计员等系列,均以技术专业和行业来评定);凡具有技术员职称的人员,则可晋升为助理工程师级;凡有助理工程师一级职称的,就将其本人所有的申报材料和资料附件整理好,统一上报盟科技处。
后来,经盟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审核,批复回来十几个中级职称人员。其中, 有本旗机械厂的韩生玉,畜牧局的朴正飞等人。时任旗级领导有张耀忠和穆培猷,张耀忠为分管经济的旗委副书记,穆培猷为分管农牧业的政府副旗长。前者职称为经济师,后者为农艺师。
一九八三年春,按照上级指示,各地实行撤社建乡,将人民公社行政建制改为乡级管理机构。一大批原公社党委书记离职安排去处。当时,为分流基层领导干部,地方出台了一项“土政策”,即鼓励五十岁以上干部提前退休,优惠条件是可以安排一位子女就业。由此米粮局公社党委书记刘永胜、黄羊城公社党委书记黄儒、塔布忽洞公社党委书记雷天禄等一批年龄刚满五十岁的人,先后办理了退休手续。而二号地公社党委书记闫厚等一批年龄不足五十岁的人,则调回旗里重新分配。在此基础上,实现领导干部“四化”(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全旗二十多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全部配备了年龄在四十岁以下、文凭是大专以上的专业干部。在旗委组织部选拔使用和考核任命各乡镇新领导班子成员中,属于科委掌握的年轻科技干部,绝大部分得到了提拔任用,那些具有专业职称的科技人员,被安排到重要岗位担任主要职务。如旗机械厂副厂长张昆被任命为武川县副县长。后调入盟公署担任副盟长。本旗畜牧局技术干部朴正飞,直接任命为畜牧局副局长。
这一年,为贯彻和落实上级提出的“科技兴农、科技兴企”号召,内蒙古自治区科委和乌盟科技处给我们旗拨来一大笔专款,要求科委选择科研项目,进行技术攻关,推广最新成果,关键是见到实际效益。旗科委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论证,共筛选了三项科研项目。
第一项是在灰腾梁上试种高寒小麦。这个地方海拔两千多米,属于国内少有的高山草甸草原,在其方圆五十多里的区域内,居住着金盆乡、得胜乡、乌兰苏木等地的几千口农牧民。多少年来,他们祖祖辈辈尝试着种植小麦,可由于无霜期不足一百天,一直吃不上本地白面。
我们就决定引进“冬麦一号”新品种,经查看资料介绍,此种作物生长周期短,适宜于在高寒地区大面积种植。后来经过连年试种,初步获得成功,并且亩产可达三百多斤。可是在试种成功后,没有大面积推广,后因旗草原站要求退耕还牧,保护草原植被,该项目就放弃了。
第二项是与旗畜牧局合作的兽药攻关项目。由于本旗属于半农半牧区, 养羊和养牛可以说是当地农牧民的支柱产业。但是有两大养殖问题,一直困扰着牧业经济的发展。一是每逢冬春母羊产羔季节,小羊羔子一拉稀,养羊户就头疼,因为没有特效药可医治,往往是拉稀不止,待到四五天头上,就软绵绵死掉了。据统计,在库伦和乌兰两大少数民族聚居区,羊羔成活率不到百分之六十。今后让牧户达到保羔的主要手段,就是攻克羊痢疾这道难题。
另外一个养殖难题是治“蜢子”,这种夏季牧场里特别多的飞虫,其实是一种血吸虫。每逢热烘晌午,这种小飞虫异常活跃,不仅蛰得牛儿到处乱跑,它还会在牛体内寄生虫卵。尤其是大耕牛,一旦被它叮咬后,生病不长肉,体力下降,宰杀后牛皮有癣块,不能使用。针对这两种情况,程宝明带领一组人员,先后上北京,到东北,参看相关资料,请教专家教授,并把死羊羔和病牛的结缔组织,拿到国家科研院所化验,寻求技术攻关的关键点。一年之后,他们在合作机构的帮助下,针对本地患病动物的体征,研制出适宜治疗羊羔拉稀的“痢疾停” 和防止蜢子叮咬的“飞蜢散”,投入牧区和农户使用后,效果良好,深受欢迎。
当年在全区优秀科技成果推广评选中,这两种新兽药分别被评为三等奖和鼓励奖。科技带头人程宝明获奖五百元,旗畜牧局局长武有才获奖三百元,还给科委捧回一个大奖状。在全旗“三干会”上,旗委和政府领导对科委提出表扬, 我这个当家人也面上有光。
这第三个科研项目,就是承担了亩产马铃薯四千斤的攻关任务。当年我们还与乌盟科研所签订了责任状。这一项目由我担任实验组组长,我们科委的农技师郭养瑞为副组长。其实验地点就选择在义发泉乡土城子村,村委会主任和几家农户为我们实验组的合作成员。
当时,我们拿到手的实验经费是十万元。双方商量的协议是,如果实验失败或不成功,这笔经费就作为付给各家农户的补偿款。当年开春,所有的籽种、地膜、化肥等农用物资,全由我们实验组负担,并与每户农民签订用地合同。当将优选良种播种后,留下实验人员就地观察,我则定期检查指导,及时掌握生长情况。尤其是郭养瑞留守记录了大量科研数据。
当年秋收时节,内蒙古科委和盟科技处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一共来了十几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他们现场查验地标,现场起挖马铃薯,现场过磅计数。结果,所有农户地块的亩产全部达到四千斤,个别户的个别地块,最高亩产竟达五千斤。这在当地的种植历史上,创下了新纪录。
由于圆满地完成了科技攻关任务,上级奖励了我们实验小组两万元。我们十几个人就商量这笔钱怎么分?此时有人就提议,按照职务和贡献大小来分配,给我和郭养瑞拿大头。我说:“这样分配不好,如果是吃了大锅饭,每人均分一千多元,也干不成个啥事情。时间一长,大家把我们集体合作的精神也淡忘了。”众人就一起问我:“那你说怎么分为好?”
我说:“如今在社会上,不是时兴新家俱吗?什么五斗橱呀,什么大衣柜呀,什么写字台呀,但是你就是想雇木匠割套新家俱,也是没有地方买木料。不如用这两万元钱,我们集中采购一批原木,每人给你们分一立方米,保证你们连全套家具和双人大木床,全部能包下来。”众人齐声夸赞我:“还是任主任想得周到啊!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呀?”征得大家同意后,我就联系旗物资局刘玉光。这人曾经是我的老部下,他刚从旗机械厂调到物资局当局长。我把现款给他拿去后,他通过托人从东北运回一车皮原木,我兑现了承诺。
次年初春,内蒙古科委要求我们利用后大滩土地平坦,水利条件便利,又是粘性土壤、适合种植茎秆类作物的自然优势,大面积推广新型油料作物——油葵。这种作物不同于我们传统农作物油菜籽和向日葵,它一个根茎上可以展开三到五个葵盘。每个葵盘都是小籽粒,密容度大,颗粒饱满,适宜榨油和作牲畜饲料。因株数多、耐涝旱、丰产丰收,属于经济类作物。这种油料不仅市场行情好,其根茎还可当烧柴,可谓农民增产、增收、增效的“摇钱树”。
当时,盟科技处拨给我们科研经委十五万元,如果推广成功,并且能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还给三万元奖金。在我们同意接受这一任务后,就决定试验用田一千亩,地点选择在天然条件优越的乌素图乡堂地村,协议使用十几家农户承包责任地六百亩,又在巴音乡南滩村协议用地四百亩。试验方式与上年在义发泉相似,仍然沿用昼夜观察和按地块跟踪的办法,收集掌握作物生长的气候、温度和湿度等具体数据。由于推广获得成功,当年达到亩产五百斤。
随后几年里,我们发现这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还有优良钙质土壤,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作物种植条件。后来就把这个乌素图乡,作为科委的实验基地。先后引进了薄皮西瓜、地膜玉米、番瓜、香瓜等作物,这些经济作物的推广,为农民带来了良好收益。
尤其是良种红萝卜的引进种植和大面积推广,为日后该乡成为北方红萝卜种植基地打下了基础。数年之后,在乌素图乡的示范带动下,昔日荒凉的后大滩,成为全国红萝卜批发集散地。每年有韩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客商,来这里订购优质红萝卜,在进入城市超市后,它被贴上“草原红人参”的标签,卖上了好价钱。察右中旗也被外界誉为“红萝卜之乡”。(未完,待续)

作者近照
作者,刘洋,本名刘玉昌,内蒙古察右中旗人,毕业于内蒙古师大汉语言文学系,中共党员,新闻高级编辑职称,现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大后山》(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长篇纪实文学《灰腾梁下》(与人合作,201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长篇纪实小说《后草地》(2022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以及散文集《圆,吻别曲线》等著作。
个人成长经历,先后在察右中旗化肥厂、察右中旗旗委宣传部工作,曾任《察右中旗报》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1993年调入中央直属企业准格尔能源公司,担任《准能报》总编辑,后任新闻中心副主任,2003调入神华集团公司总部从事新闻策划与党务工作,2007年下派神华集团包头煤基制烯烃科技公司任企业高管,2019年在国家能源集团(即神华与国电合并)退休于北京。现致力于本地(以察右中旗为主)文史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等工作,目前,正在创作以陶林地区辛亥革命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回望西草地》。
  本期编辑:张文杰
  本期照片:张文杰
  平台审核:章   志
            

地址:察右中旗政务服务中心大楼6楼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