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贡山上的银马驹/初心不改事竟成 ——农民作家陈福明的艰辛人生和创作之路




银贡山上的银马驹
胡马
 
大青山的北麓有一处独立的山峰叫银贡山。山前是平坦的冲积平原,一条小河潺潺流过,夏季的麦苗绿油油地铺满河岸,土地肥沃,是富庶的粮食产区。山腰是一片绵延的果树园,树木随着山势起伏,一片葱翠。而山的背阴面则是天然的桦树林,银白的桦树干苍翠的桦树叶覆盖着野生动物的世界。树木之外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花草遍野,牛羊盘桓。兀立的山顶有两块红色的巨石,远望像两扇大门雄起绝壁。这里的主人是一匹银马驹,是这片童话般富饶美丽土地的守护神。
月圆的夜晚,一望无际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亮的月盘,高耸的银贡山会在一瞬间化作一片辽阔无边、风平浪静又清澈见底的湖面。月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就像一面巨大而又神奇的冰镜,湖月辉映,浑然一体。银马驹游弋在湖面上,皎洁的月光照到它光滑洁白的身体上,就像是披上了薄薄的银纱,它的姿态优雅飘逸,舞步踏出瑶池仙乐的韵律。调皮的星星散作点点荧光,闪闪烁烁,布谷鸟的叫声,清脆悦耳,都为银马驹的舞台增添了灵动的声光色彩。银色的光辉将夜幕中的万物也装扮得分外寂静而神秘,月光照着树,树成了银色,照着草丛,草丛成了银色,照着大地,大地成了银白色。世界似乎都被这银白的月光所笼罩着。村庄、田野和山林都流动在美丽、祥瑞、宁静而和谐的童话世界中。这梦一样展示在北方草原的美景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当老人们绘声绘色地讲起银马驹的故事时,童年好奇而纯真的眼睛总会闪闪发光,然后在缥缈中走进海市蜃楼,在梦里期盼与银马驹的醉心接触。
秋高气爽时,银马驹会踩着小河流水往来梭巡。童话般的金色田野上,黄澄澄的麦田,翻腾着滚滚金波,好像灿烂的彩霞洒落在田野。沉甸甸的谷穗,压得谷秆直不起腰来,但它们还是使劲地随风摇摆,好像在为金色的秋天舞蹈。玉米乐开了怀,硕大的苞露出一颗颗金色的种子,熠熠生辉。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银马驹游动在流光里若隐若现,像金色的海洋里一片遥远而神秘的白帆。秋虫此唱彼应地鸣响着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银马驹口含金色的麦穗、谷穗等各种成熟的作物,所到之处田园颗粒饱满,金浪翻滚,秋香四溢,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就诞生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果树园也是银马驹最爱光顾的地方。春天,随着银马驹奔腾的脚步,漫山的果树会在一夜间绽开银色的花朵,像一片银色的海,十里流香。秋天,银马驹衔着各种果实徜徉在园林,沉甸甸的收获就漫山遍野地闪动在枝头了。马蹄如风,树叶纷飞,犹如仙女散花,又像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舞蹈,地面上的落叶犹如淘气的孩子在奔跑、打滚、翻着跟头追赶银马驹的脚步。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润的小脸,点头微笑;山里红密密地缀满枝头,一颗颗小脑袋挤在一起交头接耳;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黄绿斑斓的树叶笑眯眯地往外瞧。渐渐升到高空的明月映照着累累硕果,银马驹踏着山谷中的岚风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迷迷蒙蒙恍如梦境。

沿着田野的小河上溯到幽静的山谷,一处水帘洞展示着瑶池仙境,这里是银马驹沐浴的地方。溪水从嶙峋的巨石顶端凌空飞落而下,水流击打在岩石上,又在岩石上绽开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飞溅的水珠如同透明的水晶,放射出七彩的光芒。川流不息的水珠随风飘飞,漫天浮游,最后变成岚气在山腰织出一朵朵白云。瀑布下的巨石内凹成一个石穴,瀑水从石顶轰鸣而下形成水帘洞奇观。银马驹的身影闪动在瀑布下,水花翻滚,闪银亮玉,腾腾水雾中,流光若隐若现,仙境缥缈。透过仙影迷踪,瀑布的哗哗声,仿佛是一个个醉酒的诗人在浅唱低吟,不停在山谷中回响。
挺直密集的白桦树干间飘忽出现一匹灵动的白马,那是一幅多么优雅的画面啊!白桦树干亭亭玉立,树皮雪白如玉,仿佛一排排瑶池仙子,个个玉树临风,清丽挺拔,却又款款深情,透出野性的挺拔和健美。秋天,是这里最妩媚的日子。白桦的叶片由绿变黄、变红,斑斑驳驳挂在岁月的枝头。微风轻轻一吹,哗哗作响.似乎在切切私语,又像为银马驹唱响赞歌。白桦树干更加洁白光亮,挺中显秀,白中盈洁,光彩照人。银马驹穿行期间,桦林里的生命便更加生动起来。动物结伴银马驹的身影,狍子群膘肥体壮穿梭左右,狐狸群毛色鲜亮前后环顾,野兔群憨态可掬结队腾跃,禽鸟群引颈高吭鸣奏天籁。七彩山鸡的舞蹈华美大方,林雀的歌声此起彼落,喜鹊的伴奏余音悠长。和谐的白桦林里所有的生命都围绕着银马驹的脚步,众星捧月,展示着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恬静的高山草甸则是另一番和美风景。这片草甸真是太大了,一望无垠,像一张绿色的大地毯一直铺向天边。碧绿闪光的野草在微风中摇摇曳曳,中间夹杂着一簇簇的野山花,洁白的芍药,鲜红的山丹,嫩粉的铃铛,深蓝的马兰花,金黄的蒲公英……远远看去,就像绿地毯上绣着各种花色图案。微风吹过,每朵小花,每棵小草都散发出香味,淡淡的清香从四面八方升起来,把整片草原蒸熏在芬芳的气息里。毡房点点,隐现在绿涛间,似朵朵雪莲盛开。千百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徜徉在草原上,草甸芜杂却富含营养的高山牧草让它们的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牧人最激动的时刻就是看到悠闲的马群里出现银马驹的影子,那将预示着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当夜幕笼罩着草原,一盘圆月从鱼鳞般的云隙中闪出,草原上弥漫起朦胧的月光,像是升腾起来的一片淡淡的银雾。银马驹的影子掠过,水一样的清光滑动在柔和的草甸上。星空、花原和银马驹,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妙不可言,仿佛梦中的草原是人世间最难以找寻的世外桃源。草原梦的灵魂,是辽阔、神秘、美丽和自由,总让人心驰神往。

山顶的石门原本是开启的形状,但在有一年合成了现在的样子,银马驹也一度消失了,捕猎者的贪婪给这片童话般的土地曾经带来无尽的灾难。那年,一群捕猎者听说了银马驹的故事,他们准备了最先进的捕猎工具,潜伏在山谷里。草原上到处布满灵敏的兽夹,树林里悬起一张张猎网,山谷沟壕到处是深不见底的陷阱。捕猎者用火器驱逐鸟兽,到处硝烟弥漫,充满它们的哀鸣。诱捕计划并没有按期实现,银马驹消失了,捕猎者们却依旧守候在银马驹出没的小河、瀑布、桦林和草甸上,坚信这片土地的守护神绝不会放弃这里的生灵。八月十五的子夜,一阵清脆的嘶鸣声忽然响彻夜空,月光下银马驹出现了。它的身影依旧矫健,愤怒有力的马蹄踏碎兽夹,踏平陷阱,踏破猎网,踏伤捕猎者,然后消失在红色的石门中。丧心病狂的捕猎者很快聚集起来,攀爬到石门,一顿疯狂的火器喷射之后,山顶笼罩在一团硝烟中。但随着其后的一阵地动山摇之后,一切都安静了。石门合了起来,捕猎者的叫嚣声一瞬间远去,月光如水映照着大地。
后来,人们在石门的下方发现了一处垂直的石洞,深不可测。胆大的人们投一块碎石下去,很久才能听到撞击石壁的回声。神奇的是撞击的回声过后,隐隐约约的哀叫声会从洞中传出,都说那是捕猎者的灵魂在遭受正义的惩罚,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了。但石门下的深洞真的存在,少年时的我们不止一次探寻过它的真实性。
多少年过去了,银马驹依旧神龙见首不见尾飘忽在这片土地上,停留在人们的心中。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高山草甸上都会举行“祭敖包”的仪式,牧民、农民和林业工人都会聚在一起,祭拜长生天,祈祷风调雨顺。和别处的仪式有一点不同的是,这里的祭品除了牛羊肉和奶食还会祭上一束束新鲜的嫩草,这是送给银马驹的礼物。
奔腾吧,银马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银贡山是你永远的领地!(原载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玛瑙仙女》)
胡  马
(1966—),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集宁师院学报》特约编辑,中国辞赋网副总编,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在《中国新诗》《中华辞赋》《金融文坛》《中华诗词通讯》《诗词》《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化》《草原文化》《内蒙古诗词》等发表作品。已出版姊妹篇诗集《花之魂》《月之韵》《草之梦》和《风过草原》《风情草原》。摄影/诗词集《花影诗踪》。儿童文学集《心莲》《玛瑙仙女》。
 2011年,《胡马的诗》获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首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奖;《雪花飘飘》获金融文坛杂志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诗歌奖。2012年,《走进金山》获金融文坛杂志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散文奖。2013年,《四季之歌》获金融文坛杂志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诗歌一等奖。2015年,《五律·无题》获上海诗词学会、文学报“西江月杯”全国诗歌奖。2017年,《岭南行组诗》获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词奖;《昭君赋》获内蒙古诗词学会首届“正北方诗词奖”。2018年《心莲》获乌兰察布文学艺术创作发展基金作品资助。
初心不改事竟成
  ——农民作家陈福明的艰辛人生和创作之路
王继英  张文杰

2021年7月25日,陈一鸣参加电视剧《小康大道》剧本研讨会并发言 
“人到中年万事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对于年近六旬、热爱文艺事业、醉心文学创作,并为之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察右中旗农民作家陈一鸣(本名陈福明)来说,2021年是可喜可贺、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7月底,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他创作的30集电视连续剧《小康大道》被列入全国百部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计划资助项目(第七批),作者陈一鸣获得20万元现金资助。他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该项目资助的农民作家。
此事在察右中旗、乌兰察布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也得到察右中旗委宣传部、旗文联的高度重视。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倩亲自协调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于2021年7月25日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国家级(层面)的剧本研讨会。《小康大道》剧本得到与会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同时与会人员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陈一鸣夜以继日再度修改完善,使得作品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彩、人物刻画更加形象生动,整体品格提升到更高的水准,为打造电视剧本精品,让《小康大道》早日搬上荧屏奠定了良好基础。
那么,一个仅有初中文化,大半生面朝黄土背朝天,靠自己微薄的打工收入养活着数口之家的农民,是如何写出这样一部60万字堪称鸿篇巨著的电视剧剧本呢?为此,受组织委派,笔者对作者陈一鸣以及熟悉他生活和写作情况的人进行了深入采访。

 
生不逢时险丧命
地处辉腾锡勒北麓后大滩上的土城子乡元山子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资源匮乏,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落后。是“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生产队。就在极度贫困又赶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1963年2月的一天,一个小生命降生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就是长大以后成为农民作者的陈福明。小福明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启了他人生的艰难苦旅。他的到来使得这个10多口人的大家庭生活更加艰难。一出生的他,因母亲没有奶水,炒面糊糊便是他人生的第一顿营养餐,继而吞糠咽菜苟且活命。4岁那年的一天,生产队病死一头牛,家里分得二斤死牛肉,母亲做了一顿土豆伴牛肉馅的包子,从未见荤腥的福明一顿竟吃下4个包子,但因夜间着凉滞食,原本瘦弱的他便一病不起,连日口吐白沫,气息奄奄。母亲呼天抢地地抱起孩子,一口气跑了六、七里路,赶到毗邻的土城子村,跪求一名赤脚医生救治,把一个已跨入鬼门关的幼小生命拉回人世间。
 
少年立志树雄心
德国著名哲学家威廉·尼采曾断言:经过“死亡”并活下来的人生命可以顽强到无法想象。死而复生,在贫寒家境、艰苦条件下渐渐长大的陈福明似乎比别的同龄孩子更懂事理,更明白生活的不易。六、七岁的他就抢着干农活、做家务,搂柴拾粪、放羊喂猪,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样样都干。劳动既为家庭分担了压力也使身体经受了锻炼,曾经面黄肌瘦、弱不禁风的小福明,渐渐蜕变成一个活蹦乱跳的英俊少男。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哥哥姐姐们逐渐长大,家中的劳动力多了起来,家境也有所改善。在福明8岁那年的某一天,母亲牵起手要送他上学,那一刻,他一下蹦跳了起来,童真的心别提该有多么高兴了。在学校里,他听老师的话,刻苦钻研,认真完成作业,带头打扫卫生,勤学好问,助人为乐。放学回到家里做完功课,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干农活儿。不仅老师同学喜欢他,就是街坊邻里也夸他是个“好娃娃”。
上小学四年级时,当他从课本上读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手中的笔为武器鞭挞旧政权、旧制度的惨无人道、为民请命的胆识和骨气,他被感染了。特别是12岁那年放寒假快要过春节时,在同学家读到俄国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他被书中的故事情节震撼了,主人翁保尔·柯察金那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和决心深深打动了他那颗幼小的心灵。年龄不大的他却悟懂并摘抄了阐释人生哲理的许多警句。在一个发黄的笔记本里还能看到他四年级时记载的诸如“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勤奋方能创造财富”、“常立志不如立长志”等等。从那时起他便给自己定下了志向,那就是走文学创作之路,用文章为时代和人民鼓与呼。

 
青年追梦历坎坷
一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和社会是紧紧相连的。1966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宣告结束,历经整整十年时间,史称十年内乱。
“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冲击着整个社会。母亲当初送他上学,说白了也就图自己的孩子别当“睁眼瞎”,会打个算盘、能记个工分,仅此而已。勤奋好学的陈福明也只是埋头学习他所喜欢的语文课和“小三门”之类,恢复高考后,初中毕业参加中考时的陈福明严重偏科,语文成绩名列全旗第二,数理化成绩却门门不及格,最终与高中校门擦肩而过。
回村务农的陈福明一度感到失落,对他从事写作家人也多有不理解、外人更是冷嘲热讽,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和动摇他心中蕴藏着对未来梦想的追求。回村不到三年,他便像多数农村人一样早早娶妻成家,后来有了一双女儿。为了生活,他农忙务农、农闲干油工,也算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能够养家糊口。但陈福明始终没有忘记步入文学殿堂的目标。无论是劳动之余,还是刮风下雨,只要得空,电灯泡下、草棚破窑都有他读书写作的身影。曾在包头市青山区工作的发小秦仝存上大学时,经常给他寄书或是放寒暑假带书回来送他。诸如《小说写作二十讲》、《红楼梦》、《二十四史》、《大学中文教程》等,陈福明如饥似渴地读书,从中汲取着知识的营养。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在土城子公社工作过五年多时间,福明也常常到办公室与我促膝交谈,我深深地被他那种对文学的热爱和笔耕不辍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山丹》文学月刊发表了他创作的反映农民工爱情婚姻题材的中篇小说《骆驼山》,当村支书将300元稿费通知单送到他手中时,他的眼睛湿润了,那绝不是因为区区300元钱落泪,而是为自己多年来的艰辛付出终于取得的成就而激动。此后,他创作的劲头更足了。陆续在《华夏博览》杂志上发表了散文《农民情结》、《大漠雄姿》;在《火神》文学期刊发表了散文《梦回故乡》以及中篇小说《贫穷年代的爱情》;在微信公众号“辉腾锡勒文艺”发表了长诗《诗歌里的故乡》等。他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倾心创作的艰辛劳动逐步取得收获。

 
中年圆梦获成功
机会总给有心人,奋斗方可获成功。今年已届59岁、两鬓染霜的陈一鸣,自始至终坚守着他所钟爱的创作信念不动摇。由于供两个女儿读大学,家庭生活负担重,只能白天打工夜间写作。因睡眠不足、营养不良,身患以贫血为主的多种慢性疾病,脑供血严重不足,在伏案写作时曾发生昏迷和休克好几次。严重的颈椎病使他不能在电脑前久坐,只好戴着老花镜用手机艰难地爬着“格子”。他的《小康大道》剧本从2014年开始创作,到2019年底完成,历时5年,就是这样艰辛地完成初稿的。
《小康大道》是一部具有浓郁西北地区乡村风情的电视轻喜剧,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立意破题的。写作期间作者曾专门或在打工期间,先后走遍了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察右前旗、四子王旗、凉城县中的十几个乡(镇)村,进行采访、采风,收录了大量反映贫困地区致贫原因、扶贫干部和贫困村民们脱贫致富过程中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素材。为了电视剧本接近专业化水准,他查阅了包括《影视写作教程》在内的许多影视写作教辅材料和书籍,阅读了十几部优秀电视剧本范本,观看了30多部乡村电视剧。开始写出的是20集,后来根据影视专家老师们的指导,把剧本拓展到30集。阶段性故事分为女青年扶贫干部王茜凤下乡的困扰、野兔岭村贫困村民们的不务正业、王茜凤带头集资打井的艰难曲折、成立“三站两院一公司”、村主任赵金龙帮助追讨村民们被骗的钱财、修路和成立两家专业合作社后举行集体婚礼等,剧本完稿时约60万字。
于2020年6月初向国家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本征集办公室投去剧本梗概,通过初审后于同年11月提交了前三集剧本和三十集剧本分集大纲,2021年3月,国家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资助协调中心终审通过并与作者签署协议,《小康大道》被正式列入全国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本创作项目之一而给付资助,根据2021年7月剧本研讨会专家意见再行修改后的剧本终稿成功上交中国影视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
然而,陈一鸣并没有沉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止步不前,毅然接受了察右中旗委宣传部红色题材系列文学作品创作的任务,在内蒙古日盛集团察右中旗柯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继续打工当门卫的同时,创作了电影剧本《辉腾锡勒烽火》,该剧是根据察右中旗史料编写的抗战故事影片,2021年底完稿,计5.3万字,近期将召开剧本研讨会。

2021年11月25日,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主席王玉水一行赴陈一鸣家中慰问并指导文学创作
走访结束,回到家中,桌前灯下,沉思良久,农民作者陈福明(陈一鸣)所走过的平凡而艰辛的人生经历和创作之路,使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信赖你们、感谢你们!”诚然,拿写作成就而言,陈一鸣的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和体制内的专业作家、名家相比,但作为一个仅有初中文化水平又生活在最基层农村的农民作者来说,能在艰苦环境中对文学事业坚定不移地追求和奋斗,做出骄人的成就和贡献,其精神着实难能可贵,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弘扬和学习。也期待陈一鸣先生老骥伏枥,笔耕不辍,继续为党的文艺宣传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本期编辑:张文杰
本期摄影:张文杰
插画手绘:王雪微
《辉腾锡勒文艺》邮箱:cyzqwl2018@qq.com
察右中旗诗词学会邮箱:zqscxh2018@qq.com
察右中旗文联地址:
旗政务服务中心大楼6楼西

 
察右中旗作家协会组织机构
        名誉主席:田胜  石厚
        顾问:刘玉昌  白宽旺  胡马
        主席:王继英
        副主席:贾焕文(常务)  
        常海英  杨雪晴  张文杰
秘书长:杨雪晴(兼) 
副秘书长:郭建广 张志明 于云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