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懂抗美援朝的真正意义


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01 朝鲜战争起因
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军准备登陆日本。
以马歇尔为首的美国陆军将领认为,进攻日本本土才是战争决胜的关键。
当时美军登陆最大的威胁是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所以美国人希望苏联能尽早参战。
苏军出兵一方面可以牵制驻扎在东北的百万日本大军,让他们无法回到本土作战。
另一方面美国人切断日本物资供应以后,日本本土之外最大的物资来源就是东北。
美国人希望苏联可以尽量干扰日本和亚洲大陆的海上交通运输,打断日本人的后勤通路。
不过美国人想说动钢铁慈父斯大林参战,可不是容易的事儿,必须先满足苏联的利益诉求才有的谈。
斯大林提出的参战条件是,把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交还”给苏联,让苏联在海参崴和太平洋之间能够自由通行。
斯大林同时还要求租借旅顺、大连以及中东铁路,外蒙古脱离中国独立。
根据美方当时的会议记录,钢铁慈父斯大林的表述是这样的。
“如果这些条件不能达成,我和莫洛托夫就很难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苏联要加入对日战争了。
他们很清楚为什么要和德国作战,因为德国威胁到了苏联的生存。可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和一个并未交恶的国家开战。
如果这些政治条件达成了,人民就会了解是为了国家利益,也就十分容易向最高苏维埃解释参战的决定了。”
罗斯福最终同意了苏联人的交易要求,苏联加入对日作战,换取从日本割让领土。
同时苏联可以在中国东北驻军,以及在中国东北建立势力范围,确保外蒙古能够继续独立。
不过罗斯福和斯大林达成交易的时候并没有和蒋介石商量,俩人直接偷摸就敲定了。
看见了吧,大国博弈就这么残酷,没有无缘无故的支援和帮助。
当你实力不强的时候,就是别人案板上的肉,随时有可能被别人卖了。
这段经历给罗斯福担任翻译的波伦,在回忆录也曾经记录过。
很显然,罗斯福对当下在做的事情感到不安。
一方面他觉得不能没有苏联参战帮助,但是罗斯福也不能公然承诺,允许苏联在中国东北建立势力范围。
不过他可以考虑秘密交易。
苏联人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美国人也不想吃亏,他们也有自己想要的。
罗斯福提出和斯大林合作,在远东建立亚洲新秩序,新秩序开始的地方就是朝鲜半岛。
美苏约定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南北受降日军。三八线以北被苏联接管,以南被美国接管。
朝鲜半岛也被人为的一分为二,变成美苏分别支持的两个国家。

因为两边意识形态完全不同,所以美苏各自扶植了自己的代理人政权,这就是南北朝鲜的来历。
02 苏联的小算盘
既然是代理人政权,那他们在后面的美苏冷战中必定是分属两大阵营。所以从诞生之初,朝韩就在边境摩擦不断。
二战带来的美苏短暂结盟期结束以后,双方迅速进入冷战状态,开始了长期对抗。
战后美苏两个超级的大国及其控制的两大阵营的对抗加剧,更是导致了南北朝鲜矛盾不断激化。
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重新统一朝鲜半岛,只不过相比而言,当时苏联支持下的北朝鲜军事实力更强。
北朝鲜一代目金日成在得到苏联同意之后,发动了旨在统一半岛的朝鲜战争。
苏联为啥会支持北朝鲜统一半岛呢?当然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的嘛。
要说明白这个事儿,就要先讲清楚一个战略缓冲带的概念。
所谓缓冲带说的是地处两个敌对国家或者集团之间,却并不介入双方冲突的国家或地区。
这些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叫缓冲带,是因为对冲突双方能起到一定缓冲作用。
我们知道俄国是在血与火之中诞生的,和周边国家打了个遍,一直是对安全有迫切需求的缓冲带狂魔。
不管是之前沙皇推行的整个黄俄罗斯计划,乃至1945年以后斯大林拿中国东北做筹码,还是要挟外蒙独立和赤化东欧国家,都是为了给自己寻找缓冲带国家。
这里所谓的黄俄罗斯计划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制定的侵略中国计划。
尼古拉二世打算从中俄边界的海参崴到新疆乔戈里峰划一条直线。

把直线以北的土地,即中国的新疆、蒙古以及东北并入俄国的势力范围。
以前天涯有个老哥画过个亚欧大陆地缘关系图,把俄国建立的缓冲带画的挺清楚。
俄国周围的绿色部分,就是它多年来给自己建立的缓冲带。

苏联在中国方向建立缓冲带的第一步,要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签订的那份丧权辱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说起。
这份条约一共有八条,其中的主要内容是:
中苏两国在对日战争中,彼此相互给予一切必要的军事及其它援助与支持。
说这个条约丧权辱国,是因为国民党在条约里同意:日本战败后如果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有独立的愿望,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当局和苏联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最终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
于是外蒙古就真的独立出去了,苏联建立缓冲带的目的就这么达成了。
除去外蒙公投独立,国民党当局还在条约里出让了东北铁路和港口的主权。
条约规定中苏共管中长铁路三十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三十年,大连为自由港。
国民政府签订的这份《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意味着蒋介石为了换取苏联支持,卖掉了整个外蒙和东北,说他丧权辱国是不是一点没错。
所以后面新中国建立之后,毛教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给斯大林祝寿为名到访莫斯科。
希望能修改国民政府和苏联签订的那份同意外蒙古独立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时重新讨论大连和旅顺港,以及中长铁路的归属权问题。
并在重新讨论之后,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所以在新条约加上互助两个字,是为了表示两国的平等地位。
斯大林知道毛教员的是来干嘛的,干脆避而不见。见了也顾左右言他,毛教员也索性呆在莫斯科不走了。
呆在莫斯科以后,毛教员说了这样一段话,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
“我在莫斯科没事干,就发牢骚、骂娘,估计他们会听到。
他们让我参观我不去,不答应修订同盟条约我哪里也不去”
后面经过不懈的努力,新中国终于和苏联重新签订了新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解决了中国对于大连旅顺两个港口,以及中长铁路的归属权问题。

不过在港口和铁路问题上,苏联人依然贼心不死,他们一定要在条约里加上这句。
如果东北受到战争威胁,苏联拥有大连、旅顺港以及中长铁路的使用权。
这部分内容在杨奎松老先生写的那本毛教员和莫斯科的恩恩怨怨里面,有过详细记载。


后续斯大林同意北韩发动朝鲜战争,也和苏联人一直对不冻港和中长路铁路贼心不死有关。
03 苏联的三国杀
早在沙俄时期,俄国沙皇就想通过黄俄罗斯计划在远东拥有一个不冻港作为出海口。
作为天才级的战略家,钢铁慈父斯大林同意朝鲜一代目发动战争也是同样的考量,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列强不仁,把弱国当棋子。斯大林就是朝鲜半岛做局的那个棋手。
在斯大林看来,朝鲜半岛开战对苏联来说,百利而无一害,不管输赢都能获得最大的好处。
如果朝鲜北方军队战胜南方统一半岛,那么斯大林可以通过南韩的出海口比如釜山仁川,替换之前中国的旅顺大连作为出海口。
如果朝鲜北方军队大败,那么和北韩接壤最多的中国东北就会变成北方军队的游击区。
整个中国东北都会被战争问题困扰,苏联可以根据条约重新控制中长铁路,同时使用大连旅顺港。
这样苏联同样获得了不冻港和出海口,还能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渗透到整个东北。
要知道东北是当时新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早在1949年1月新中国建立前夕,中苏就已经开始商议建国以后从苏联引进资金技术援助。
第一批几十个项目基本都在东北那边落地,也就是大家熟悉的156项目。当然,后续的大规模援助都是在抗美援朝之后了。
如果这个阶段朝鲜战争爆发,即使中国得到苏联首批援助,也没有时间和空间完成自主工业化。
所以看出来了吧,只要中国不敢向朝鲜半岛出兵,御敌于国门之外。
后续不管朝鲜战争结果如何,苏联都是最大的受益方,横竖都不会亏啊。
因此1950年1月金日成访问苏联寻求支持的时候,斯大林不但同意了朝鲜一代目的南下统一计划。
还给朝鲜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顾问,南下各种坦克大炮以及成建制的装甲部队都是苏联提供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全套苏式装备的十几万人民军开始从北朝鲜各地向三八线聚集。
半岛北方整军备战的时候,南方的李承晚也没闲着,从1949年春天开始秘密推行北进计划。
李承晚表态说:“如果美国人能供给我们所需的武器,我们将向平壤开战。歼灭朝鲜军队是毫无问题的。” 
计划自然也得到了美国和日本的大力支持。日本甚至派出了二战时期的战犯河边虎四郎,田中新一,为李承晚的北进计划出谋划策。
有恃无恐的李承晚部从1950年起,开始在三八线南侧不断和北方发生摩擦。
摩擦的次数多了,终于被北方抓住了机会。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在广播宣布:
南朝鲜李承晚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突然袭击。
这次战争是美帝国主义蓄意发动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来说,是抗美卫国战争。
至此为止,朝鲜战争正式爆发。
北方的十几万朝鲜人民军冲过了三八线,势如破竹的攻占了汉城,南方节节败退。
要知道半岛南方的李承晚政权是美国扶植的代理人,可以说是美国在亚洲大陆的桥头堡。
自己小弟挨了揍肯定不能袖手旁观啊,不然还怎么做大哥,美国决定自己出手了。
听到风声的北朝鲜在攻占汉城之后,迅速发动了水原战役。试图在美军增员到来之前,突破汉江防线。

1950年7月4日朝鲜人民军攻克水原,5日就和来增援的美军第24师史密斯特遣队干起来了。
全套苏式装备的人民军不但击败了史密斯特遣队,还连克原州、忠州等城市。
这次战役震动了整个联合国,在美国的主导下联合国迅速通过了八十二号决议,声明南韩是主权国家,北韩必须立刻停火。
之后联合国很快又通过了八十三号决议,勒令北韩军队不但要立即停火,还要为南韩的战后重建买单。
节节胜利的金日成怎么会理这个,他打算乘胜追击,把李承晚的残余势力消灭在釜山。
当时北朝鲜完全是压着南边打,很快控制整个朝鲜半岛90%以上的领土和人口。
美韩联军则被压缩在右下角蓝色的釜山区域。

不过这时候北朝鲜的军队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因为后勤补给线拉得实在太长了。一旦被从中间切断,仗就打不下去了。
尽管朝鲜之前多次被中方提醒小心美军会在仁川登陆,但他们都没当回事。
然后大家都熟悉的一幕来了,麦克阿瑟出手了。美军在仁川登陆,北朝鲜被从中间拦腰截断,很快弹尽粮绝陷入大溃败。
美军仁川登陆成功以后,朝鲜人民军后方被拦腰切断,陷入分割包围即将被全歼的绝境。
失去补给的北朝鲜军队很快被打的溃不成军。
仁川登陆后十天,汉城就被美军收复。之后美韩联军一路向北,不顾中方反对跨过了三八线。
要知道从美韩联军跨过三八线的那一刻起,朝鲜战争的性质就变了。
04 出兵朝鲜
为啥说1951年当联军再次跨国三八线的时候,朝鲜战争的性质就变了呢?
因为已经实实在在威胁到我们国家的安全了。
记得志愿军攻克汉城的时候,原北洋水师将领萨镇冰写过首诗:
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这是这位从大清朝活到新中国老人的真实感受。
萨镇冰参与过中日甲午海战,也目睹了中日因为朝鲜爆发大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此后国家战乱不断。
当初大清朝就是因为丢掉朝鲜导致了国门洞开,国家很快就完了。所以他才有这样的感慨。
这也从侧面可见,朝鲜和三八线附近汉城这个位置的战略重要性。
毛教员对朝鲜和三八线战略上的重要性,则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老人家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评价抗美援朝,是在1953年9月12日战争胜利之后的一次会议上。
教员指出:不打回三八线,前线就依然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这一点当初苏联人其实也想到了,只要中国最终不出兵,美苏冷战前线就会从朝韩的三八线后移到中国东北。
两边有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接壤,这意味着中国今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段边境线消耗。
而且假如北方战败,朝鲜很可能会在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残余部队也会撤到东北修整。
不出兵的结果就是战火会被引入到中国境内,苏联援助中国在东北落地的首批工业项目,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完成工业自主化。
后面苏联还能以东北发生战争的名义再次出兵,想方设法占据铁路和港口使用权。
所以毛主席深知美军越过三八线占领北朝鲜对中国的巨大危害,所以三八线是我们出兵不出兵的底线。
一旦美韩联军越过三八线,我们就必须出兵把他们赶回去了,不然根本没办法安心搞经济建设。
然而当时的问题是,中美两国不管是国力还是军力,工业产能还是武器装备差距都很大。
1950 年,美国的钢产量为 8772 万吨,我国只有 60 万吨,美国是我国的 146 倍。
美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为 2800 亿美元,我国是 100 亿美元,美国是我国的 28 倍。
武器装备敌我优劣更加明显,美军一个军拥有火炮1400门,汽车约7000辆,坦克430辆。
志愿军一个军75毫米以上火炮只有198门,还主要是二战时期的旧式火炮,汽车约120辆,没有坦克。
另外美国人在朝鲜还拥有1100架作战飞机和300艘各类舰艇,解放军海空力量基本没有。
两边实力相差实在太悬殊了,导致了当时多数人都没有信心能打赢这一仗
也就是因为当时中美实力的巨大差距,教员思考了几天几夜才决定出兵朝鲜,想必做决定时候的心情是很纠结的。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教员还把自己的儿子派去做第一个志愿兵保家卫国。
不过教员可能没想到现在某些人有多恶毒,儿子为国牺牲在朝鲜以后,还要经常被他们质疑到底吃了几碗粉。
说起这个,不少人应该也还记得以前网络上某些居心叵测的公知,是怎么污蔑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的吧,比如那个什么作业本还被邱少云烈士的家属告了。
想让一个国家的后人失望,让他们再也不愿意为一个目标牺牲,就要摧毁他们的精神。
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污名化摧毁他们的精神和信仰,让大家觉得牺牲不值得。
以前总有些人给抗美援朝泼脏水,污名化我们的英雄,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目的。
最后挂帅出兵朝鲜的,是之前长期在西北山地作战的彭老总。因为朝鲜北部就是山地,非常适合擅长山地战的彭老总。
从入朝开始,志愿军持续进行了五次大的战役,战争打得异常艰苦。从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一直打到血战长津湖。

五次战役的细节我们这里就不展开写了,很多博主都反反复复写过其中的细节,我们再炒冷饭也没啥意思。
总之这五次战役当之无愧的展现了什么叫做轻步兵巅峰,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牛逼,如果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超级牛逼。
以前总有人说,我们当年是用人海战术把美国人从鸭绿江边一路打回了三八线,这基本是不懂军事的人在胡说八道
在二战以后的热兵器时代,面对世界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军还采用人海战术,最终还能打赢这基本就是胡扯了。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打胜仗,靠的是极高的战斗素养。部队把正面佯攻,两翼包抄,强行穿插,切断后路,都结合运用的炉火纯青。
从统计数据就能看出当年志愿军战斗力有多强
战争中志愿军对联军的伤亡比是27:115。也就是一个志愿军战士顶四个联军。
当然伤亡比这么悬殊,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南韩军队实在太菜了。
美军海军陆战队对这次战争的官方评价,也是也是非常高的。
身穿打着补丁的棉制军装的中国士兵在这件事情上胜过地球上任何国家的士兵。
中国人很少一次采用超过一个团的兵力发动袭击,他们能够在夜色的掩护下极其秘密地渗透到敌人的阵地中去,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中国军队令人敬畏,不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欺骗战术和达成攻击的突然性。
——[美]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看完美国人对朝鲜战场的评价,再看看最近上映的电影金刚川,你就会发觉这电影多不讨人喜欢。
全片都在叙述一个主题,就是牺牲。以及志愿军是用人海战术牺牲,堆出来的胜利。
更可气的是描绘牺牲的时候,片子讲述的战士们牺牲往往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掩护战友,而是因为争一时之勇。
要知道历史上的志愿军能和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正面交锋并且获得最终胜利
靠的完全是战略战术,而不是单纯的牺牲和堆人头,牺牲只是万般无奈之下最后的选择。
05 保家卫国才是最大意义
现在很多人讨论抗美援朝问题的时候,不经意会忽略后面的“保家卫国”四个字。

是的,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共有两句话八个字。
前后两句话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且重点是后面的保家卫国四个字。
正因为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冰天雪地打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所以才显得意义更加重大。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八字口号最早见于1950年11月4日发表的《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宣言指出: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朝鲜的行动,正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全中国人民早已集中注视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行动,及在中国领土领空领海上的行动。
为啥宣言会这么说呢?因为美军的第一次轰炸,发生在三个月前8月27日的中国丹东。
当时周恩来总理发给联合国的电文,详细的讲述了这个事情:
“本日上午十时,有美国B-29机两架,飞抵鸭绿江中游右岸辑安城及其附近上空,盘旋侦察十余分钟。
有美国P-51飞机三架及蚊式飞机一架共四架,飞抵鸭绿江上游右岸临江城及其附近大栗子车站地区上空,先在大栗子对车站扫射两分钟,继在铁路线上扫射两分钟,击坏机车—辆。
十一时又来美国飞机四架,对江桥一带扫射十一分钟,击坏机车两辆,客车一辆,守护车一辆,伤司机一人,居民一人。
十四时,有美国B-29飞机一架,飞抵鸭绿江下游右早安东上空,游走侦察一周。
十六时,又有美国P-51飞机两架来安东机场上空,扫射两分钟,伤工人十九名,死亡三名,击坏卡车两辆。”
可以说在抗美援朝开始之前,美国人已经开始肆无忌惮的轰炸丹东。
侵犯我国领空,打死打伤我国百姓。
除去越境轰炸,美国将领当时也在叫嚣:中国的边界不在鸭绿江,而是在山海关。
如果当时的新中国政府选择不出兵,不但朝鲜半岛会在美国人支持下,建立起一个人口面积相当于德国的法西斯国家威胁我们边境。
而且中国会失去北朝鲜这个缓冲带,这意味着整个新中国的东北工业基地,都会置于老美的威胁之下。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势力也会无法抑制的入侵东北。他们会以局势紧张为借口,要求重新获得中长铁路和旅顺大连港使用权。
所以当时只有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最好的选择,早打比晚打好,在国外打比国内打好。
所谓一仗打出五十年和平,还有那句打出一拳去,免得百拳来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因为和平是要有代价的,你先要告诉别人自己不好欺负,别人才不敢欺负你。
这也是为啥我们会说,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这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家国保卫战。
除去解决保家卫国这个现实问题,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讲,抗美援朝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由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把能揍的列强都揍了一边,从此再无列强敢觊觎中国的领土。
东北局势也得到了彻底的稳定,打碎了苏联的小算盘,也避免了东北边境成为美苏冷战的前线。
中国也凭借这次战争胜利,奠定了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老二的江湖地位。
并且在战后收获大量苏联援助,为日后的国家全面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和西方列强的战争中屡次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
抗美援朝的胜利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把抗美援朝称作立国之战一点都不为过。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元帅对此的形容是:“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抗美援朝的胜利同时也让广大海外中华儿女看到了希望,激起了他们回来建设祖国的浪潮。
1955年,中国用11个朝鲜战争中俘虏的美军飞行员换回了在美国被非法扣留的火箭专家钱学森,两弹一星工程就此启航。
尾声:
我在前文说根本不喜欢那部金刚川,很大程度是因为这部片子只是在过度渲染牺牲,但却没有告诉大家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如果一部想要严肃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作品,没有解释好保家卫国这个必要性,基本是不及格的。
抗美援朝意味着保家卫国,意味着御敌于国门之外,意味着彻底解决了国家安全问题。
只是过分的单方面渲染战场的艰苦和牺牲,不讲清楚这次战争的必要性,很容易起到扛着红旗反红旗的效果。
这也是为啥网上很多人说片子立意有问题。
可以看出金刚川对于战争的血腥场面选择性极强:血肉横飞的志愿军阵地,炸成两截的志愿军战士,烧成焦炭的志愿军战士。
这已经不是在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了,而是展示美国军人的血腥屠杀。
表现这种屠杀的时候,片子里甚至还悄悄透露了一丝美国军人的善念和仁慈。
这边展现的是美国飞行员心存善念,那边反手表现的就是志愿军战士毫无克制的本能冲动。
以前美国人反越战的片子就是用这种手法拍的。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年轻人来说,很容易被误导。
昨天别人发给了张图片给我,你能想象这是一个不了解历史的年轻人,看完一部抗美援朝电影以后的观后感么?

要知道越战对美国人来说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但抗美援朝对我们则是意义非凡,用这种表现方式合适么?
我们这代人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享受着前辈们战争带来的红利。
所以我们不该忘记,也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和这些英雄。更不能容忍这种不尊重历史的文艺作品,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年初的疫情也很像一次战争。记得新闻里有一段采访一位医生,为什么会自愿奔赴武汉。
医生回答说:人一辈子能有几次祖国需要你
如果你问当年的志愿军战士,想必他们的答案也是一样的。
一个民族是需要有脊梁的,一个国家是需要铭记英雄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前辈英雄树立的榜样,才有了后面人们的前赴后继。
文章的最后想说,人民志愿军永垂不朽!
全文完!感谢观看,如果喜欢请点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一个大变革要来
一个经典配置方案
为啥我们总说资本没有祖国
五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金融暗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