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日军强行非法攻占了我国的东北,拉开了14年抗战的序幕。
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奉天事变?这件事是否不可避免?这事儿是偶然发生,还是日军早有预谋?恐怕深究起来,的确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一战前后的日本,国运堪称一路顺风。
日本的近代发展史,顺利到令人咋舌。自从19世纪60年开始明治维新,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这接近100年时间里,日本一直在走上坡路,直到二战失败以后,才一落千丈。
1895年甲午战争,日本得到了一大笔启动资金。
经过了近30年的明治维新,日本觉得实力差不多了,便打算挑战一下同样经历了30年左右洋务运动的清朝。
和清朝比起来,日本的确是小国寡民,综合实力完全没法比。因此清朝那些高层们,才会觉得日本是蕞尔小邦,不足为虑。
就连光绪也想拿日本给北洋水师练练手,打出清朝的气势,让列强们好好看看清朝的洋务运动有多牛。
结果我们都知道,1895年,清朝的北洋水师和陆军全部被日军给击溃了。无奈之下,只好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按照条约,清廷需要赔偿日本2.3亿两白银,还要割让宝岛、澎湖列岛等地,并且承认半岛脱离清朝,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当时的清朝全国财政年收入不过8千万两左右,他们需要不吃不喝3年才能还清,更何况每年还有巨大的开支。
日本得到这笔钱以后,各方面的事业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军事力量,再次得到了加强。日本击败清朝,也让西方列强刮目相看,这些列强投资日本的意愿自然更强了。
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再次让西方列强刮目相看。
原本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还要割走清朝的辽东半岛。沙俄当时想要染指东北,构建它的“黄俄罗斯计划”,因此绝对不能让辽东半岛落入日本手里,为此他们表达了强烈反对,这才让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
这事儿也让清朝的亲俄派再次做大,整个清朝开始向沙俄靠拢。然而沙俄的目的显然不纯。他们在1896年便诱使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借东北之地修铁路。
1897年12月,他们趁着德国强占胶州湾之际,他们也霸占了辽东半岛,并且于第二年开春强行与清廷签订了《旅大租赁条约》,租走了旅大。其中旅顺口成了沙俄的海军基地。
这期间,沙俄还派人进入半岛,扶持自己的代理人,严重损害了日本在半岛的权益。到了1900年,沙俄直接出兵占领了整个东北。
日本也想占领东北,可一直没借口。沙俄倒是直接,而且步步紧逼,快让日本在半岛都站不稳了。为此1902年,日本和英国结成联盟。
英日同盟对日本的国运来说,绝对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有了英国人的支持,日本果断在1904年2月,发动了日俄战争。1905年沙俄战败,世界为之震动。毕竟这种大规模战争,亚洲国家几乎没有一个能战胜西方国家的,日本算是开了先河。
日俄战争后,东北主权虽然依旧在清朝手里,但日本和沙俄各自划分了势力范围,日本在南满,沙俄在北满。
此外,日本还得到了南满的南满铁路,辽东半岛的租赁权等权益,算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1919年,一战获胜的同时,日本还扶持起了张作霖。
1912年日本的老对手清朝下岗了,东北地区处于北洋集团的统治之下。当时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提拔起了善于带兵的张作霖。
赵尔巽是前清遗老,他弟弟赵尔丰,就是收复藏区的猛男,他本人也是《清史稿》的总纂官。清朝覆灭以后,赵尔巽不久便下野了。
紧接着主政东北的主要张锡銮、段芝贵等人,张作霖那叫一个着急啊,为了东北一把手的位置,他不惜直接跑去拍老袁的马屁,甚至主动希望老袁早登大宝。即便是这样,老袁依旧不让他称心如意。
最终在1916年,张作霖赶走了段芝贵,不久后老袁病逝,张作霖这才成为了奉天的一把手。奉天省也就是后来的辽宁省,这里是当时东北的核心地带,拿下这里,也就等于是拿下了大半的东北。
1917年,张作霖收了冯德麟的兵权,同时让自己的亲家鲍贵卿担任了黑龙江省长,这么一来,张作霖手里就有了东北两个省了。
1918年,张作霖成了东三省巡阅使,不过吉林在孟恩远手里,这位老兄不是他的嫡系。为此在1919年,张作霖与日本人合作,赶跑了孟恩远。
值得一提的是,1917年12月,孟恩远曾经趁着沙俄覆灭之际,短暂夺回了中东铁路的控制权。
1919年,赶跑了孟恩远,张作霖立马让亲家鲍贵卿改任吉林督军,心腹孙烈臣担任黑龙江督军。他自己坐镇奉天,这么一来张作霖便成了东北的一号人物,又称“东北王”。
只不过,这位东北王,与日本的合作非常多,甚至可以说,没有日本人相助,张作霖还真成不了所谓的东北王。而且日本在辽东半岛、南满铁路都有驻军,因此东北不是张作霖一个人说了算。
而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样是战胜国,可以说到此为止,日本的国运都是非常顺风顺水的。
华盛顿体系下的日本,被张作霖耍了多次。
1919年确立了凡尔赛体系,主要是针对欧洲地区构建了一个新格局。那么亚洲这边咋整呢?为此1921年到1922年,大家又开了一场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体系,将原本的英日同盟拆散,继而组建成了所谓的美、英、日、法四国同盟,形成了亚洲地区在一战后的新秩序。
这事儿日本是最不高兴的,为啥?因为英日同盟,有助于日本腾飞。而四国同盟,约等于没有同盟,等于是拆散了英日同盟。而且该条约严格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发展,所以说日本对华盛顿体系是极其反感的。
当然了,该体系也让日本进入了世界四大列强之一,得到了世界认可,这是日本获得的虚荣。但日本压根就不需要虚荣,他们要实实在在的利益。
因此,大陆计划必须要紧锣密鼓地实施了。
所谓大陆政策,第一步便是占领半岛,这事儿日本已经半岛了。第二步便是夺取东北,作为日本的根据地。
扶持张作霖成为东北王,日本人自然是希望通过张作霖,操控整个东北。结果张作霖实在是不太好控制,不仅南下染指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还要入关和直系斗。结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惨败,退回东北后再次依靠上了日本人,甚至在日本的强迫下,宣布东北出来单干了。
很显然,张作霖在东北的实力越强,那么日本在东北的势力也跟着水涨船高。
结果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大获全胜,达到了人生巅峰,一度占了半壁江山,还成了当时中国名义上的一号人物。嘚瑟起来的张作霖又开始和日本人打太极了,始终不肯答应日本的非法要求。
日本人很生气啊,没多久,张作霖旗下的悍将,张学良的恩师郭松龄,就在1925年发动了反叛。郭松龄手里的8万精锐,是奉军最能打的。为此张作霖损失惨重,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求助于日本人。
1925年年底,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郭松龄之乱成功被平息。张作霖此前承诺,如果灭了郭松龄,那日本人就可以在东北继续修铁路,而且还能获得一些地区的租赁权。
很明显,这是出卖国家主权的事情,张作霖压根就不糊涂,所以事后死活不认这事儿。结果就酿成了1928年的悲剧。很明显,日本人觉得张作霖实在不是一个称职的代理人。
东北易帜,触碰了日本人最敏感的神经。
1928年6月,张作霖被炸身亡,他儿子张学良继承了父亲的大位。继续和日本人合作?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为此张学良力排众议,选择了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这件事,影响力太大。这不仅表面上促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确保了南方集团在全国的首脑地位。
不过由于中原大战中,东北军大量入关,导致东北地区防守空虚。这可把日本人急坏了。因为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导致日本人对这位张少帅也失去了希望。毕竟日本是希望东北先出来单飞,再投靠到日本旗下。如今一切都不可能的。
1930年10月以后,张学良得到了北方半壁江山,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他似乎有点飘了,不光自己不回东北,就连东北军也没能及时回防东北。他的眼光已经放在了关内,至于东北那个是非之地,或许在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后,他便不愿意再逗留了。
结果悲剧发生了,1931年9月18日,在张学良入关一年以后,日本人制造了这场事变,成功夺取了东北,3000万东北父老,沦为了亡国奴。
俱往矣,读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从而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希望我辈铭记历史,知耻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