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施舍”中国,表现好点就给你们一个机会


点击上方“
晨晖军事

可阅全部文章

显然,印度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近日,印度国内贸易促进会部长拉杰什·库马尔·辛格在瑞士达沃斯论坛现场,就印度和中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发表了评论。他表示,如果中国在边境问题上“表现好点”,印度可能会考虑放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审查。据悉,这是印度首次发出信号,谈及实施了4年的限制措施可能被取消。

在这名印度官员看来,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相安无事,这有助于改善两国投资关系,“一旦我们在那里的关系稳定下来”,投资规则就可能会改变。不过,该官员没有说什么时候会放宽限制。
但当这名官员被问到,印度是否在释放“中国投资取决于中印边界和平”的信号时,该官员的回答直白且充满恶意,他说“你不能一边让别人蚕食自己的边界,一边给予来自那里的投资红毯般的待遇”。    
这话完全是颠倒黑白,无论是2017年的洞朗对峙,还是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这都是印度越界主动挑衅造成的。结果现在印度却反咬一口,而且言语间还有“施舍”中国的意思,只要中国“表现好”,印度就酌情考虑放宽限制。
由此不难看出,印度限制中企的做法并不是出于经济利益的单纯考虑,而更多地混合了政治因素。他们试图通过强化对中国投资的控制,试图传递出解决边境争端的政治信号,以此作为在边界问题上的一种筹码。
过去几年中,印度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华为、小米、中兴和OPPO等中国厂商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并实施了追缴税款、扣押资产和冻结银行账户等处罚措施。这些行为与西方国家动辄以国家安全之名打压中企的策略不谋而合,经济问题因此被赋予了政治色彩。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vivo印度分公司中国籍高管被印度当局以“打击金融犯罪”为由逮捕,并延长羁押期限。事后庭审是,印度当局甚至当庭向法官递交“密信”。最后,法院判定三人每人缴纳20万卢比的保释金,并且交出护照、未经许可不得离印等。凡此种种事例,可以说不胜枚举。
印度一边给中国企业无理设限,一边说要给中国一个机会,这其实就是恶人先告状。这不仅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可能对印度的长远利益造成自损。对中国企业的边际化,限制了印度市场的竞争,可能会引起供应链的问题,增加成本,减少技术转移,限制创新,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福祉。更重要的是,政治化司法工具,通过政策限制外国投资,破坏了印度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声誉,可能导致其他国际投资者的信任度下降。
进一步说,将边境争端与投资政策相挂钩是极其危险的。印度政府需要认识到,边境问题的长期解决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而非经济斗争。同时,为了吸引国际投资,印度必须保持一个公平、透明和预测性强的投资环境,避免任何可能误解为保护主义的做法。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印度能在不干涉中国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改善投资环境,这无疑是积极的。但是在中印边境问题上,中国的态度是一贯的,绝不会在领土核心利益上做出让步。

说到底,边境争议和投资审查是两个应当独立对待的问题。印度需要重新思考其投资政策,不应将经济手段用于其他与安全或领土有关的政策目标。这样的政策混淆不仅损害双边关系,也有损于印度自己的经济发展。而两国都应在双边合作的大框架下,透过对话和外交努力化解分歧,摒弃零和游戏的旧思维,寻找合作与共赢的新路径。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下方【点赞】与【在看】,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