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越强,赚得越多。
相信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可此观点。
无数文章会说:
你赚得少,因为你情商低;
你赚得少,因为你沟通能力差;
你赚得少,因为你系统思考能力差;
随便打开一个招聘岗位,里面写满了要求各种能力。似乎只有把这些能力都练到出众才能拿到30-40万的年薪。
但是,我们又能看到这种事:
在校大学生做抖音,粉丝200万,月入30万。
初中毕业做乡镇医药代表,一年收入100万。
月薪4000上班族15年买茅台股票,19年买上房。
很多有能力的大学教授、经理、总监都没这么高的收入。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说,他们运气好。
没有那命,就只能提升能力才能赚得多。
但是很可能,你的方向就错了。
不可否认,有能力可以赚更多的钱,但并不代表没有能力就赚不到钱,同样也不代表越有能力赚得越多。
笼统地把赚钱归因于能力,这是不对的。
1
赚钱的本质是交换,即用其它东西交换金钱。
而能力本身是不可交换的,能力只属于自己。《天龙八部》里,无涯子将70年内功传给虚竹的情况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人掌握一项新能力都必须自己去实践加领悟。
那么靠能力赚钱,中间必然有一些环节被我们忽略了。
那中间环节是什么呢?
我认为通常有两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即能力转化为劳动力,用劳动力去交换金钱。或者能力转化为生产资料,用生产资料去交换金钱。
这是两条不同的赚钱路径。
第一条不必多说,典型的打工人路线。劳动就有钱,不劳动就没有钱。没什么保障,多存钱和缴社保是打工人应对危机的唯二的方法。
在打工人路线下,能力越强,单位劳动产出就越多,能交换到的金钱就越多。
但这样的能力提升是不划算的,很累很拼不说,通过劳动力产出,还会挨老板一刀,被老板榨取剩余价值。老板还要打工人学会感恩,这就很扯。
即便如此,真正能凭能力一步步从底层爬到主管,经理,总监的人只是少数。所以大多数初入职场的人做的职业规划基本是扯淡,走五年就走不下去了。
如果一生都用劳动力换钱,通常一个人的财富增长曲线是这样的。初入职场财富积累非常缓慢。30岁以后,随着能力提升,财富积累会增长。35岁后基本趋于稳定,但由于支出增加,再老一点,由于竞争力下降,通货膨胀严重,财富还会缩水。
在打工人路线下,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没有本质区别。
无非是脑力劳动者单位产出能力更高。
而这种差距也不是很大。一线城市外卖小哥每天工作12-14小时,月入过1w,滴滴司机,每天工作12-14小时,月入1.3w。
多数工作2-3年的互联网人差不多也是这收入水平,加上通勤时间,每天工作差不多有10小时以上。
也就是说,外卖小哥和滴滴司机每天多用2-4小时就能达到普通互联网人的收入水平。
2
那怎么破局呢?
走第二条路线,即老板路线,建立自己的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什么?
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原料、资产等。现代社会的生产资料还包括知识产权、人脉资源、客户资源等虚拟物品。
举个例子:我开发一门课程,拿出去卖,课程就是生产资料。通过反复售卖,我就能通过课程赚到更多的钱。
所以,一切能为别人提供价值,别人愿意交换的资源和工具都是生产资料。
而建立起生产资料的人,财富增长曲线是这样的:
只需要少量的劳动力,用生产资料去交换钱,只用付出少量的劳动力,就能让财富加速增长,脱离“工作有钱,不工作没钱”的循环。
以前的农民很明白这个道理,挣钱买土地,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就能过上好日子。
3
那是不是说,一定要自己创业当老板才能走老板路线呢?
在这个时代,走老板路径不需要人人都创业当老板,也能建立起自己的生产资料。
比如前面所说的“抖音播主,粉丝200万,月入30万”“医药代表,一年收入100万”,他们都不是创业当老板,但他们有自己的生产资料。抖音播主的生产资料是200万粉丝的账号、医药代表的生产资料是客户资料和药品。
如果你想赚得多,就不要盲目提升能力,而是以建立生产资料为主。
你可以把工作能力、兴趣爱好变成生产资料,有的可能不需要投钱,只花时间就能完成。
比如一边工作,一边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复盘总结,写成文章或做成B站视频,并公开,与同行建立联系。
比如你喜欢摄影,完全可以把摄影的经历、知识写成文章,做成视频来分享。
这些文章就是生产资料,虽然一篇不足以换到财富,但经过长期积累,就能由量变引起质变。这就跟存钱买房一个道理。然后可以出书、做课程、开工作室等,通过这种方式去变现。
你可能会说,别人分享都是牛逼哄哄,我能力不够。
人们总是会低估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能力。
原因有两点:
1、人都是往上看,只会关注比自己厉害的人。很少往下看,关注那些刚入行的人有什么需求。
2、工作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一切都习以为常,不觉得这些工作能力还有价值。
比如厨师炒菜,适量盐、适量油。厨师之间都心领神会,知道适量是多少。但对小白来说,对适量完全没有概念。
有一个朋友做短视频培训,自己也没有做出大号,但是100多万粉丝的主播迷茫时,仍然要找他请教,该怎么涨粉,选择什么内容方向。这就是价值。
其实要回答很多问题并不需要很强的能力,在具备一定基础能力、行业能力之后,你只需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帮他分析就可以。
建立生产资料,不在于你的能力有强,而是看你的生产资料有没有价值,是否是别人需要的。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有5-6年的经验,不要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你完全有能力指导刚入行的小白,如果你能洞察刚入行的人有什么需求,做出一个课程,那这个生产资料就能持续给你带来收入。
4
卖不出去怎么办?
一门课程要卖出去,包含三个环节,产品、流量、营销转化。
三个环节其实是三个生产资料,课程产品体系、流量获取体系、营销转化体系。有了课程,你只需要再搭建起另外两个,把三者组合在一起,就能交换金钱。
所以这玩的就是组合游戏。
剩下的就是勤奋耕耘,踏踏实实把这些个体系做好。
这和在公司里勤奋还不同,在公司里永远会担心自己努力了,还被别人摘取胜利果实。这种情况多发生几次,自己也不想努力了,只想在公司摸鱼。
打造自己的生产资料,每一点努力的成果都是自己的,有持续的正反馈,更有干下去的动力。
这三个体系建立起以后,你不仅能卖课程,卖书、卖会员、卖衣服都行,这都是利用生产资料反复变现。
如果你觉得这三个体系需要的能力太多,那么再看一个简单的。
做抖快B账号,只要十几二十万的粉丝,就可以变现,别人会主动找到你合作。一个生产资料也能玩。
如果真的是能力差点,那么就围绕生产资料去提升能力。
举个例子,假如我要做短视频账号,但是不会剪辑怎么办?我不可能先去花3个月学会剪辑再做账号,而是直接拍完上手剪,哪里不会再去找教程学习。一边学一边做,等剪辑玩得很溜了,账号也做起来了。
所以赚钱不在于你有多强的能力,而是在于你的认知是否从用劳动力换钱变成用生产资料换钱,进而专注于积累属于自己生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