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荫昌……这些文臣武将曾搅动晚清局势,对历史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来认识他们的形象,了解其曾经发挥过的作用。
没有留下姓名的地方官。
这位官员拍照时排场不小,不仅有护卫,还抬出了象征权力的华盖。华盖原系贵人出行时由侍者举着遮日避雨的类似伞一样的器具,后来逐渐转变为表示官员身份的仪仗。
两江总督刘坤一与英方人员。
1900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前排中)联合湖广、两广、四川、闽浙、山东等督抚,违背慈禧太后对外宣战的谕旨,出面与列强达成协议,在东南多省停战,史称“东南互保”。这张照片拍摄于《东南保护约款》签订之前,刘坤一和上海道台余联沅(前排左一)与英方人员会面协商相关事宜。
直隶献县知县吴焘。
吴焘是云南保山人,1876年进士,初任兵部主事,后流转到多个地方任知县,1898年任献县知县。义和团运动结束后,又到广西、山东等地任知县、知州,清朝灭亡之前升任直隶朝阳府知府。
候补道员杨沣和他的履历。
杨沣是广东新会县人,时年38岁。他于1894年考中举人后靠“捐纳”(花钱买官)走上仕途,此后多次加捐,最终获得候补道员(四品)的官衔。实际上,自捐纳以来,他没有获得实际的官位,只获得了候补官衔和临时性的办差。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否收回了买官花掉的钱财?
官员升堂问案。
这张照片应是摆拍而成,模拟了官员在公堂上审理案件的情景。官老爷坐在公案上,身边有师爷和书吏,另有四位衙役头戴高帽持械站立,而一名涉案人员蹲在地上陈述案情。场景并非真实的公堂,但模拟了升堂问案的情形。
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侍者。
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长达18年(1889-1907年),这在清朝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他思想前卫,举办了诸多洋务事业。他旁边的桌子上摆着高脚玻璃杯,难道是在喝洋酒?
云贵总督王文韶。
王文韶曾任湖南巡抚、云贵总督、直隶总督、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要职,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他并没有显赫的功绩,以油滑著称,绝不得罪人,因此步步高升,成为政坛“不倒翁”。
穿铠甲的袁世凯与同僚。
这张照片拍摄于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期间,当时他正统帅着他一手创建的新建陆军——武卫右军。在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战争中,武卫左、前、后、中军均遭受重创,只有武卫右军被袁世凯带入山东境内,未与八国联军作战,保存了实力。
归属李鸿章指挥的北洋将领。
照片中将领自左往右依次为:统领奉军记名提督左宝贵、总统铭字马步全军记名提督刘盛休、统领楚军马队记名提督徐邦道。三人均曾率部参加甲午战争,其中左宝贵壮烈牺牲。
陆军大臣荫昌。
荫昌是清末新军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早年留学德国学习军事,归国后在北洋武备学堂任职,后来又到山东巡抚袁世凯麾下佐赞军务。因在军事、外交方面均有突出才能,先后任驻德钦差大臣、正白旗军副都统、陆军部右侍郎、江北提督等要职,1910年升任陆军大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