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7月7日。时间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对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的历史记忆越来越清晰。国家虽已富强,曾经的伤痛绝不应淡忘。
本文搜集了日本朝日新闻社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刊登的影像资料,以揭露日军的暴行。日本朝日新闻社所属的《朝日周刊》专门为“七七事变”临时发行增刊《北支事变画报》。
《北支事变画报》第一辑封面:日军7月7日夜晚偷袭中国军队,归来后狂呼“天皇万岁”。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由此走上全面抗战的艰险道路。
事变发生后,忙着在司令部、陆军省和海军省之间联络的日本外务省东亚局上村课长(右)和松村事务官。
事变发生后,日本华北驻屯军假意与冀察当局谈判并达成协议,借此拖延时间继续增兵。此举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署应战的准备。到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
卢沟桥前线,树荫下的日本华北驻屯军。
7月26日,日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
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
7月10日,卢沟桥前线,爬上屋顶警戒的侵华日军。
血战已在所难免,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血染平津。
事变发生后,日本军方代表、皇族成员和财团三方代表在首相官邸内召开会议。
侵占北平战斗期间,日军士兵和日本侨民儿童谈话。
7月11日,北平南苑下机的日军桥本群参谋长。
7月11日,日本就发动七七事变后召集各政要在首相官邸召开会议,赴会的广田弘毅外相、杉山元陆相。
7月14日,日军筒井部队长正在检查落在丰台附近的中国军队发射的榴霰弹炮弹。
7月20日,丰台前线,视察的日军铃木参谋。
7月26日,朝北平逼近的日军广部部队。
7月28日,北平,躲避到日本大使馆的日本侨民在吃饭团。
7月29日北平沦陷;8月9日,江朝宗任伪市长。
7月29日,天津市区,战斗中的日军机枪手。
7月29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失守。此后,中国转入抗日的持久战。
“小历史”关注历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