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庚子之乱”老照片:街道千疮百孔,城头挂外国旗


这是一组拍摄于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1900-1901年)的老照片,记录了“庚子之乱”期间的北京景象,摄影师是德国军官。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的铁蹄踏进北京,吓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灰溜溜地逃往西安,直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才退兵。

挂着外国旗帜的西便门。
西便门是北京外城西南角城门,在交通、军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城门上插着外国旗帜(似为德国旗),能把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鼻子气歪,这是清廷的耻辱啊!
崇文门大街景象。
经过清军、义和团与列强军队的混战,京城已经千疮百孔,原本热闹繁华的街区沦为废墟。从照片中看,崇文门大街两边的房屋大片倒塌,满目疮痍。
畅通无阻的大清门。
大清门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中门长期关闭,只有皇帝、皇后从此走过时才能打开,文武大臣只能从两侧的小门通行,而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靠近这道门。在八国联军的控制下,大清门3个入口统统打开,所有人畅通无阻,消解了皇权的威严。
沦为废墟的德国公使馆。
从1900年6月20日起直至北京沦陷,清军和义和团对东交民巷进行了将近2个月的围攻,德国公使馆就是在此期间被炮火摧毁的。
东交民巷附近被炮灰摧毁的建筑。
建筑被炮火炸成这个样子,可见当时战况之猛烈。这些照片诉说着真实的历史。
临时法庭在审案。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派员与留京清朝大臣组成了临时法庭。联军抓了一大批被怀疑为义和团成员的人,法庭就按照联军的旨意判处这些人刑罚。清朝大臣在其中没有自主性,完全看侵略者的脸色办事。

泥泞的街道上通过一支结婚队伍。
联军侵入后,城内大批百姓逃难,留下的人也频频遭到外国士兵的骚扰,正常生活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办喜事的人家,真是心大。
人们在前门墙壁上阅读公告。
这一时期贴出来的公告,很可能就是八国联军司令部发出来的,要求市民“遵纪守法”,不要试图反抗。
冷冷清清的文渊阁。
文渊阁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一座皇家藏书楼,里面保存着精抄本《四库全书》。它仿效江南天一阁的规制,在外观上分上下二层,面阔六间,各通为一,沿袭了天一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
八国联军训练儿童。
联军对这些小小年纪的孩子进行军事训练,可能是单纯的取乐,也可能是打算派这些孩子四处搜集民间反侵略的情报。
END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caoxian-Zhang。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