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尤其是节日之时,特别强调齐齐整整团团圆圆。如果游子不能回家,难免产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忧伤。在临近中秋节之际,我们通过一组晚清老照片,展现100多年前的家庭合影场景。每一幅影像都记录了一个家庭的温馨时刻,令人感动。
看这孩子的年龄,到了读书启蒙的时候了。很想知道,在那个以家庭教育为主的时代,是不是也存在“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现象?
老太太骑着毛驴,老头子牵着缰绳,两人都笑逐颜开,一幅很和谐的夫妻出行图。在那个年代,由于“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等封建伦理的限制,家庭情感的表达往往比较含蓄,不论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子女之间,都少有“我爱你”这种直接的倾诉。即便是彼此深爱的夫妻,也可能以“老不死的”来称呼对方,乍听上去非常刺耳,像是要吵架。
他们的衣着明显很华贵,男主人气场强大,女主人穿着命妇礼服。更引人注意的是,夫妻二人生了六个孩子,这在现在难以想象。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
这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人丁兴旺,小屁孩就有六个。古代有一个成语“祝效华封”,这是逢年过节所有人都喜欢听的吉祥话,它的意思为祝福某人多寿多福多子孙。
看到这张照片,我马上想到一句俗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为什么这么说?你看他们个个小眼睛,岂不是苍天有意聚拢起的一家人?另外,照片中女士都坐着、男人都站着,很明显体现了外国摄影师尊重女性的观念。
在清朝的社会结构中,满族家庭属于上层,他们不需要种地、不需要经商,只要做官、当兵就好。即便不做官、不当兵,朝廷也会定期拨付饷银和粮食养着他们。只是到了晚清时期,朝廷财政拮据,给满族家庭的拨款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旗人的生活陷入朝不保夕的困境。
三代同堂很常见,四代同堂令人羡慕,五代同堂就叹为观止了!什么叫“人丁兴旺”?这就叫人丁兴旺!我粗略数了数,全家将近60口人,场面壮观,其中可能还不包括已经出嫁的女性。明清两朝民间以同住的辈分多为荣,这在老人眼中是一种福气。如果有大家长在世,一般不会分家。
老太太手持书本,应该是识字的,这在当时很少见,大部分情况下女人以不识字为荣,女子无才便是德嘛。老头子拿着长长的旱烟,象征他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吧嗒吧嗒抽两口,然后对某事发表意见,是一个老人常见的形象。
END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caoxian-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