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哥从一本出版于1906年的日本相册中选取了有关清朝皇帝祭天的5张照片,包括光绪帝仪仗走出大清门以及天坛建筑等视觉内容。晚清时期,在正常情况下,摄影师进入天坛拍照是不可能的事,但很多外国摄影师利用身份优势,对守军和太监进行威逼利诱,蒙混入内。
清朝皇帝沿袭以前朝代的规矩,每年都举行祭天大典。皇帝亲诣的祭天典礼有“春正月天地合祀”、“春正月祈谷大祀”、“孟夏常雩大祀”、“仲夏大雩大祀”、“冬至祭天大祀”等,又有“升配”、“告祭”等典礼活动。皇帝前往天坛时,经由大清门出宫,还要排列大队仪仗,这个仪仗称为“卤簿”,浩浩荡荡气势不凡。
每次皇帝祭天,都极尽奢华,仪式庄严繁复。比如“春正月天地合祀”这一次,供品要用28头牛、33只羊、34口猪、2只鹿、12只兔。祭天结束后,皇帝要把祭告过上天的供品赏赐给大臣,大臣必须当场把这些肉吃掉。对大臣而言,吃肉是很痛苦的事,因为这些肉是清水煮熟的,没有加任何调料和盐,吃起来满嘴腥味。
斋宫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祭天之际,皇帝要提前三天来这儿斋戒沐浴,不茹荤、不饮酒、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理刑名、不问疾吊丧,清正洁身,以体现对上天的虔诚。皇帝斋戒的第二天,书写好祝版上的祝文;第三天,宰好牲畜,制作好祭品,次日正式举行仪式。
祭祀过程中,皇帝需完成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等九个步骤,过程冗长,礼仪繁缛,还要多次行跪拜大礼,这对年纪大的皇帝来说是体力上的考验。每个祭祀环节,都伴有音乐和舞蹈,坛前排列文武两乐舞方阵,文生左手执翟右手执籥,武生左手执干右手执戚,表演八佾舞。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