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天安门首次挂国徽,数千战马接受检阅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之后又有40万群众通过检阅台。

毛泽东、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群众答礼。

天安门城楼上高悬着国徽和毛主席画像。
当年9月20日,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设计的新中国国徽图案公布于世,在第一个国庆节上,首次挂上了天安门。

解放军骑兵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战马组成的骑兵大队走进阅兵式,非常气派。随着时代的进步、军事技术的进步,这一军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解放军骑兵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当天,受阅指战员共有24000多人;受阅装备有各种火炮88门,坦克、自行火炮80辆,汽车178辆,战马2899匹,各种飞机28架。

解放军步兵部队接受检阅。
1950年的新中国,仍处在严峻的对敌斗争和战争硝烟笼罩中,西南地区仍有国民党残军。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也不容乐观,朝鲜战争已经爆发、美军进驻中国领土台湾,这都要求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

坦克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坦克部队前身是东北八路军坦克大队,创建于1945年,当时装备的是缴获来的5辆日式坦克,乘员只有30多人。

“功臣号”坦克接受检阅。
“功臣号”坦克是八路军1945年从日军手中缴获的首辆坦克,解放东北时曾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孤车作战,摧毁敌一批火力点,为步兵开辟了通路,立下不朽战功。

解放军女兵接受检阅。

解放军炮兵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解放军空军学校的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海军学校的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阅兵式开始时,以空军学校和海军学校的学员为前导,依次为步兵、炮兵、战车、摩托化步兵和骑兵部队。


“小历史”关注历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