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呈现一组难得一见的老照片:晚清时期威海刘公岛村庄的日常生活记录。摄影术传入中国直至清朝灭亡的60多年间,流传下来的照片成千上万张,但系统地展示一个村庄生活的影像确实不多。
刘公岛海岸。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威海湾湾口,面积只有3.15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大,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威海的海上天然屏障,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北洋海军提督署。
1888年,清廷打造的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公岛成为其重要基地。随后,岛上设立了北洋海军提督署,兴建了工程局、机器厂、水师学堂、营房、铁码头、炮台等军事机构或军用设施。
刘公岛东村“军肃民安”碑。
这块石碑的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1887年,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奉命率军驻守刘公岛。当时刘公岛久处海防前沿,老百姓长期存有担惊受怕的心理。张文宣了解到这一点,不仅对百姓没有惊扰,还做了一些实事和好事,使居民都有一种安全感,赢得了信赖。1890年夏天,当地绅商为张文宣立下“治军爱民”和“军肃民安”两通功德碑,表彰他统帅有方。
海边的渔船。
1894-1895年甲午海战发生时,刘公岛是主战场。朝廷花费巨资组建的北洋海军,也是在这里全军覆没。此后,威海卫一直处于日军的掌控之中,直到1898年5月7日清廷对日战争赔款全部付清,日军才撤离。
刘公岛东村。
刘公岛的遭遇,还不止于此。日军撤离不足两个月,清廷7月1日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订租威海卫专条》,其中规定:“今议定将山东省之威海卫及附近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所租之地系刘公岛,并在威海湾之群岛,及威海全湾沿岸以内之十英里地方。以上所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
刘公岛学堂里的师生。
刚刚脱离日军铁蹄的蹂躏,刘公岛又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时间长达42年之久!英国轻而易举地获取了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
刘公岛上的照相馆。
刘公岛上的电报局。
英国占领刘公岛之后,接收了提督署、营房、马场、炮台等各类设施,把这里建成了远东舰队基地。1905年,又修建兵营和打靶场,修复旗顶山炮台。
刘公岛上卖水果的小贩。
英国海军除了把刘公岛作为训练基地,还视之为休闲疗养之地,建了酒吧、剧院、咖啡馆、俱乐部、保龄球室、高尔夫球场等场所。每年夏季,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皆来此避暑。每到休息日,普通士兵聚饮玩乐,“一饮辄数小时,量至五六斤七八斤”。
刘公岛村民在看戏。
刘公岛上的集市。
清朝光绪年间,刘公岛上有东村、西村、新庄子3个村子。东村、西村形成于明代,新庄子是北洋海军进驻后新建的。3个村子规模都不大,总共只有100多户人家。照片所展示的农村生活,也是英军殖民之下的农村生活,虽然平静,但不寻常。
打高尔夫球的男孩。
42年时间,刘公岛留下了深深的殖民痕迹。这座小小的岛屿,见证了大清的国耻,负载着沉痛的历史。
END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