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男男女女在风月场所打麻将,囚徒感觉丢脸躲避镜头


我们通常以阅读文字材料和品鉴文物的方式回顾历史,今天炳哥给大家献上10张老照片,一起感受晚清社会生活风貌。
佩戴朝珠的大臣。
朝珠不是普通装饰品,百姓不能使用,即便在官场也不是随便使用的。按清制,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才有资格佩戴朝珠。官员品级不同,所用珠子的质地和串绳的色彩也有差异,这是为了维护等级秩序。
陕西彬州一位妇女。
这位妇女年龄并不是很大,却拄杖而立,都是小脚惹的祸。紧紧缠裹的“三寸金莲”,怎么支撑她的身体呢?她难以稳稳站立,也难以正常行走,只得借助拐杖保持平衡,实在可怜。
晚清“快递小哥”。
1896年3月,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近代邮政事业由此诞生。随后,各地建立了邮政分局,邮政系统建立起来,传统的驿递被取代。那时候邮递员收发信件,全靠两条腿,非常辛苦。
1901年北京正阳门大街。
明清以来,正阳门(前门)一带商业繁盛、热闹非凡,但在1900年庚子事变中遭遇劫难,被大火烧成了断壁残垣。我们从照片中看到,正阳门箭楼已经坍塌,左侧的商铺也完全坍塌,满目疮痍。战事结束,街道尚未重建,商贩已在瓦砾堆上摆起了小摊。
在风月场所打麻将。
麻将历史悠久,在民间有“国粹”之称,是一种流传大江南北的娱乐形式。这张照片记录了风月场所内青楼女子陪客人打麻将的情景,两男两女在牌桌上厮杀,另有两人观战。
兰州附近的小乞丐。
这张照片拍摄于1910年2月13日,此时兰州的天气依然寒冷,而三个儿童光腿赤脚,上衣已经烂得不像样,可怜至极。“饥寒交迫”四个字,就是他们处境的真实写照。不知道仨孩子熬过了多少个冬天?
捕快与戴枷的囚徒。
这张照片拍摄于汉口。当摄影师摁下快门时,囚徒感到丢脸,躲在墙角,不愿面对镜头。有趣的是,捕快去拽他,想让他正脸示人。
朝廷大臣嫁女儿。
大花轿刚刚抬出大宅门,众多身穿补服的官员前来相送,阵容豪华。不难判断,这位大臣在朝廷中担任着重要官职,人脉深广,有很强的影响力。
北洋水师学堂的学生正在学习。
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设立北洋水师学堂,旨在“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船之本”。1881年正式落成开学。学堂设置驾驶和管轮两个专业,学制为5年(1893年又改为7年),学生食宿费用全免;1900年毁于战火,20年来培养了大批海军技术人才。
衙门审案。
照片中的官老爷戴着眼镜,端坐公案上,旁边有执笔书记和师爷协助他,另有四位头戴高帽的衙役侍立。这一场景摆拍而成,纯属虚构,但大致还原了清朝衙门审理案件的状况。不过有一点是错误的,即涉案男子不论是原告还是被告,他都应该跪在地上,而不是蹲着或者站着。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