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炳哥精心挑选了一组老照片,为大家展示10个晚清历史片段。过去的生活已经远去,好在照相机捕捉了瞬间,让后人有了“穿越”的依据。
1903年8月,光绪帝33岁万寿之际,魏光焘率当地官员在两江总督府举行午餐会,邀请驻南京的外宾出席,为皇帝贺寿。宴会后,众人来到煦园不系舟合影留念。在今日南京总统府博物馆西花园内,尚可见拍照地点的部分遗存。
这位算命先生能以周易的方法占卜前途、预测吉凶,拍照时正在为一位叼着烟卷的旗人妇女算命。
这三个少年最大的不过十八岁,最小的也就十二三岁。之所以在青年韶华入宫做太监,原因就在一个字:穷。直隶北部一带的穷人,没有出路的时候,往往把当太监视为谋生、乃至改变命运的捷径。他们这种资历很浅的小太监,每月工资有二两至三两白银,糊口没有问题。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跑,让李鸿章出面议和。老李进京后居住在贤良寺,此寺因此成为重要的历史场所,常有侵华列强的代表来访。《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也在这里寿终正寝。
拍照时溥仪6岁,名义上掌控着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实际上由其父亲载沣处理政务。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大清灭亡。他还没有真正品尝到做皇帝的滋味,就下台了。
善耆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后代,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善耆主管晚清民政事务多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警察制度、户口、卫生、市政等方面的建设,卓有成效。
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她特意展示自己已经变形的双脚,旁边放着鞋子和裹脚布。女性年仅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裹脚,在成长的过程中双脚骨骼逐渐变形,除了大拇趾外的其他四根脚趾,全都向脚心卷曲。
清朝福建、浙江、江西等省份存在溺婴(当然是女婴)恶俗,官府多次严令禁止,但又屡禁不止。清朝中后期,或许是不忍见亲生骨肉在水中挣扎啼哭,一些地方民众在乡野修建小塔,将新生女婴放置其内,任其自生自灭,而且通过此举还可求得心灵慰藉,于是人们群起效仿,婴儿塔数目日渐增多,成为一道荒野奇观。
照片中的美女衣着考究,梳妆精致,显然来自富贵之家。她右手拿毛笔,左手扶纸,端坐于书桌前,展现出知书达理的形象。
两个目测只有七八岁的孩子,正在推磨磨面。他们的穿着和周围的环境,暗示着贫穷的家境。以前穷人家的孩子没机会上学,身上有点力气就要帮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毕竟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