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总督大人长相酷似当今演员,女子脚穿“恨天高”


1869-1871年,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摄了一批晚清人物肖像和社会影像。今天刊发其中一部分,我们一起感受慈禧太后统治下的时代。
颐和园万寿山残迹。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大约10年之后,约翰·汤姆逊到此拍摄了残迹。大报恩延寿寺沦为废墟,位于万寿山腰上辉煌壮丽的佛香阁荡然无存,只剩下高21米的方形台基。
持鸟枪的清军兵丁。
鸟枪又称鸟铳,即明朝时期由欧洲传入的火绳枪,一直使用到晚清。清军中有火器营、鸟枪营,成建制装备这种武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新式步枪的应用,鸟枪射程短、射速慢、易受天气影响等缺陷日益突出。尽管如此,清军对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慢的,直到同治、光绪年间仍有使用。
拾荒的老人。
这位老人衣衫破旧,形容枯槁,显然处于极其贫困的境地。
旗人女子,所穿旗鞋类似“恨天高”。
这名女子的发型和鞋子都引人关注。她的发型名为“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再将后面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她的鞋子是“花盆底”鞋,旗人中青年女性普遍穿着,其鞋底一般高5-15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类似现今的“恨天高”。
京城老字号——义聚公绸缎洋货店。
义聚公在京城名气很大,专卖绸缎布匹,兼卖洋布,门前竖立“加一大尺”招牌以吸引顾客。
湖北汉黄德道台兼江汉关监督李明墀。
李明墀(1823-1886)出生在江西九江,原为九江府学廪膳生,因其在湖北担任知县的哥哥李明壎,勘察水灾时遭暴风遇难,他便荫官知县,走上仕途。1864年,他本已升任湖南粮道,不料被人揭发曾结交军机大臣肃顺。这是一桩旧案,肃顺早在辛酉政变中已被慈禧太后诛戮。不过此事显然影响了他的仕途,让他失去了粮道这个肥缺。他保留了候补道员的官衔,参加了在山东围剿捻军的行动,有功劳,获赏花翎。随后,被擢升为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
两广总督瑞麟,长得像不像知名演员陈道明?
瑞麟,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本家。他是文生员出身,进入仕途后一帆风顺,在对太平天国战争中有军功,1855年被擢升为礼部尚书,成为朝廷依赖的柱石。1865年以广州将军署理两广总督,1866年实授,直至1874年病逝,在任时间长达9年。
蒙古人及其帐篷。
一些蒙古商人往返于蒙古与北京之间,贩运货物。这些来自大草原的居民进京之后生活习惯不变,在避风处搭建帐篷就能过夜,节约了住客栈的成本。
正在制作瓷器的匠人。
这是一个瓷器作坊,工匠在给烧制出的瓷器着色。那时候瓷器依然是清朝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
明十三陵之长陵祾恩殿。
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规模宏大,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祾恩殿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所有木件全用金丝楠木,古色古香。它是长陵的主要建筑,嗣皇帝在此祭祀永乐帝后。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