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面露凶光,李鸿章灵柩迁往老家阵势浩大


研究清朝历史,除了借助文献和文物,相比于此前朝代又多了一个视觉文本——老照片。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组记录晚清人物和社会风貌的老照片。历经100多年的风云,这些照片保存相对完好,清晰度不错。
一个旗人家庭合影。
清朝面向旗人有一系列福利政策,皇帝一高兴就“遍赏八旗”。旗人很少从事种地、工匠、经商等谋生活动,基本上都在做官、当兵,拿朝廷俸禄。不过晚清国库空虚,朝廷发给旗人的钱粮得不到保证,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没落了。
李鸿章灵柩迁往安徽途中,阵势浩大。
晚清重臣李鸿章于1901年11月7日在北京贤良寺病逝。次年5月,其灵柩从北京起运,先到通州,经大运河到天津,然后走海路到上海,再经长江水路经镇江、芜湖,沿裕溪河经巢湖进南淝河登岸。1903年3月26日安葬于合肥东乡夏小郢。
晚清婚礼。
1902年10月16日,清朝驻法国公使署内,驻法公使裕庚次子馨龄大婚,新娘是钢琴教师Mlle Genevieve Deneu。馨龄穿清朝官员吉服蟒袍,新娘穿西式婚纱,构成一幅中西合璧的婚礼图景。这在当时属于少见的跨国婚姻。
慈禧太后,面露凶光。
老佛爷所穿服装有着无与伦比的精美,虽然是黑白照片,但仍能看出纹饰泛出光芒。她的衣服大量使用了金线。69岁的老太太坐在那里,不怒自威,面露凶光。她在太监、宫女面前常常无端发怒。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记载道,一个太监陪她下棋,玩到兴奋处说了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竟惹得太后大怒:“我杀你一家子!”然后即刻叫人把这个太监拉出去活活打死了。
专门做出口生意的银器店铺。
清朝的银器工艺十分精美,一度被欧美上流社会人士奉为时髦之物。画面中可以看到店铺内各式银质工艺品摆放其中,琳琅满目,反映出广东沿海外销银器市场的发达。店铺里四个人动作各异,富有画面感,是反映晚清商业民俗的经典作品。
珠江上的花船。
花船是晚清广东的特色娱乐场所,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青楼,一般都有精美的装饰,白天很平静,到晚上就热闹了起来。清朝文人赵翼曾说:“广州胥船不下七八千,皆以脂粉为生计。”
男子坐像。
这位男子首先引人注意的还不是他的面相,而是他的又粗又长的大辫子。如果他站起来的话,大辫子可能要拖到脚后跟。晚清时期,经过了200多年的蓄辫生活积累,你建议一个男人剪掉辫子,他大概率要跟你急眼。
安庆菜市场。
菜市场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有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反映出作为安徽省会的安庆人口、经济都十分发达。晚清记录安庆社会生活面貌的照片很少见,此幅作品确属难得。
早市摆摊场景。
这张照片堪称照相馆摆拍的佳作。画面左侧是卖早餐的,右侧是卖水果和蔬菜的,人物形态各异,虽是摆拍但并不呆板。
晚清广东军队里的仪仗队。
清军中有卤簿仪仗制,使用鼓、锣、唢呐等传统乐器。建立专门的军乐队是晚清时候的事,从西方军队借鉴过来的。1903年,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乐工学堂”,对部分军人进行军乐培训。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