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水上居民地位低下不能上岸,苦力瘦骨嶙峋营养不良


清朝的社会图景早已消散如烟,但是那个年代初兴的摄影术记录下一些珍贵瞬间,并保存至今,可以让我们来一场历史对话。本文选取的照片拍摄于1897-1910年之间。

水上居民。
水上居民史称“疍民”,长期浮居水上,以船为家,劳作和饮食起居都在这狭窄的空间内完成。他们身份地位低下,受尽压迫,不准上岸居住,不准与陆上人通婚,多数人生活贫寒,连鞋也没有。主要依靠捕鱼、摆渡、运输木材沙石等赚钱为生。

妇女带着她们的女儿拍照。
这些出镜的女子有一点让人感到欣慰,那就是她们都没有缠足,堪称幸运。要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缠足风气最为浓烈的时期,绝大多数汉族女性都难逃此劫,一辈子缠,一辈子痛。

挑水的苦力。
三个苦力一个比一个瘦,显然食物不足、营养不良。当时大多数底层劳动者都是这种体型。

春节民俗表演。
演员套着大头面具表演,是民间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称“大头舞”或“罗汉舞”。表演时没有语言,会有锣鼓伴奏,造型滑稽,动作夸张,诙谐幽默,洋溢着一种热闹和欢快的气氛。民间传说戴上大头面具可以驱鬼,可以确保庄稼丰收,可以带来幸福安康的生活。

修补匠。
这位工匠掌握多项技能,他的木箱上写着“修整洋枪、斗眼、洋平、番锁”,不知道是不是吹牛?尤其是修洋枪,我对此深表怀疑。他手头正在做的事是锔碗,就是把瓷碗破裂的地方用钯钉接补起来。

剃发。
剃头匠是清朝大批量出现的职业,因为男子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剃一次,这个小生意虽然挣不到大钱,但是非常稳定、可持续。照片中的那位顾客还要自己端着盆子接碎发,挺滑稽的。

挂满牌匾的小庙。
在山间的小庙里,人们送来的牌匾挂得满满当当,上面写满了自己的期待。“梦熊”“恩祐弄璋”意思一样,就是祈求神灵保佑我家生儿子,此类最多;另外还有求财、求吉祥的。不得不说,这位神灵够忙的。

广州街景。
这条街很热闹,各类店铺让人眼花缭乱,有卖鼻烟的,有照相的,有镶牙补牙的,有卖饰品的,有卖牙粉等洋货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条街也带给人浓浓的美感,店铺挂出来的招牌使用了不同的字体,一个美似一个,行走其中,如同欣赏一场书法展览。

南瓜。
跨越100多年的时空,我们与一棵南瓜相遇,也算有趣。听老人说,以前的南瓜口感软糯香甜,但是产量不高。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南瓜新品种层不出穷,不知道照片中这棵南瓜有没有机会延续后代?

哥哥照看弟弟(或妹妹)。
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生二胎、三胎、四胎,以多子多孙为福。爹妈要出去挣钱养家,谁来看孩子呢?那也不难,让大孩子照看小孩子。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能都体验过这样的生活。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