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地主坐炕头数钱数到手抽筋,太监在颐和园上班举止随意


10张老照片展示10个晚清社会生活场景,包括地主坐在炕头数钱、八旗子弟结婚、妇女骑骡子出门、农民抬活猪赶集等等。通过这些影像资料,我们一起来感受百年前的历史细节。

妇女骑骡子出门。
妇女裹着小脚,根本无法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出门。她衣着光鲜,家庭经济条件应该挺好的。那个男子是她的丈夫吗?男子的着装较为粗陋,二人不像夫妻。

旧金山华工吸食鸦片。
远渡重洋到异国打工谋生,尽管生活艰难、工作辛苦,他们仍然放不下让人沉迷的鸦片,中毒之深,无可救药,真是令人叹息。如果戒掉鸦片,每年也能多攒一笔钱,不是吗?

颐和园的太监。
这张照片于1904年在颐和园荇桥附近拍摄。船上太监的举止比较随意,应该是对园区进行日常维护,确保湖水清洁、水道畅通。

前往集市出售生猪。
一头猪养得膘肥体壮,两个人(父子?)抬到集市上出售,换成零花钱,买点家用物品。我猜测,他们平时养猪、养鸡都舍不得宰掉吃肉,而是卖掉用于日常开销。对于农民而言,除了种地,家庭养殖是为数不多的一个额外收入来源。

京师内城九门之一阜成门。
阜成门为通往京西之门户,明清及后来很长时间,城内所需煤炭皆由此运入。照片记录的画面是阜外关厢(由西向东拍摄)景观,道路高低不平,且泥泞不堪,与气派的城门不相称。

围观摄影师。
当外国摄影师一行到来,人们纷纷聚拢过来看热闹,他们不仅对金发碧眼的洋人感到好奇,还对他手中的照相机百思不得其解:这个会冒白烟的玩意儿是啥啊?殊不知,自己疑惑的面孔被永久定格了下来。

地主坐在炕头数钱。
三位地主老财坐在炕头,将零散的铜钱一一数清楚,然后串起来。炕上和桌上放着成堆的铜钱,足够数到手抽筋,彰显了他们的经济实力。如此多的钱币,可能是他们从佃农手中收来的租金。这张照片选自1899年明恩溥出版的《Village Life in China》一书,作者长期活跃在山东,我们猜测此照记录的是山东地主数钱场景。

汉军八旗子弟馨龄迎娶法国女子。
馨龄为四品道员官衔,其父裕庚曾任清廷驻法国公使,他也在法国生活过,与当地女子吉纳维芙相识并于1902年结婚。但是,二人婚后生活不和谐,馨龄被妻子斥为“大男子主义”,数年后以离婚收场。后来,馨龄放弃跨国婚姻,娶了多位中国女子为妻妾。

两位女子合影。
她们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左边女子穿袄裙、裹小脚,气质柔弱;右边女子穿男装、天足,有一股英气。

福建古田县衙的衙役。
他们拿着殴打案件当事人的板子和鞭子,衣装褴褛、精神萎靡,没有影视剧中所展示出的威风凛凛的形象。有清一代,衙役属于贱民阶层,社会地位低下。但是,面对百姓,因为手头有一点执法权,他们往往露出狰狞面目,敲诈勒索、为非作歹。就拿打板子来说,如果当事人送上几千文铜钱,他可以打得响而不疼,如果不送点钱,他就把人打得皮开肉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