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妇女在丈夫墓前伏地痛哭,两男子见面互相行作揖礼


一组老照片记录了晚清市井百态,没有宏大的场景,没有知名的人物,每一张都充满生活气息,真实地还原了1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照片选自摄影师汉斯·冯·佩克哈默所著《中国与中国人》一书。

两个农民。
两个青壮农民刚刚干完农活,在田间休息一会。他们光着上身,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裤子,足见生活拮据。

旗人妇女在小摊上吃饭。
旧社会,能坐在街头小店吃吃喝喝、谈笑风生的,也只有旗人姑奶奶了,她们的生活氛围比较宽松,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观念的影响较小,汉人妇女深受礼教束缚,是不会这样抛头露面的。三人在吃卤煮、吃炒肝?

小吃摊。
有钱人可以下馆子,而收入不高的中下层人士吃的比较简单,无非求个填饱肚子,在街边支起的小吃摊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抽鸦片。
晚清时期,吸食鸦片的现象可谓愈演愈烈,不论在通都大邑还是边远小镇,都开设着烟馆;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有瘾君子。到底有多少吸食者没有权威的数字,历史学者乔纳森·斯宾士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吸食者占总人口10%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合理数字,因此提出1890年瘾君子人数约1500万。

可爱的孩子。
这是谁家的孩子,虎头虎脑,可爱至极。很想知道,后来他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耍猴。
明清时期,耍猴艺人为了谋生,挑着一副扁担、牵着一两只猴子流浪江湖。在选好场地后,艺人敲锣引人驻足,猴子可以表演翻筋斗、担水、走索、爬高竿、穿戏衣等绝活。《燕京岁时记》记载:“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其余扶犁跑马,均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易马也。”

两男子见面互相行作揖礼。
男子作揖礼用于平辈(或平级)日常打招呼、有事询问他人等情况。具体动作为:举手到眼睛的高度,然后鞠躬,手随之下行,同时向前推出,然后垂下。当鞠躬约九十度时,手已在膝盖之下,于是起身,手收回到眼睛的高度,然后恢复为拱手。当然,满汉之间、南北方之间,作揖礼在细节上或许略有差异。

妇女在丈夫墓前伏地痛哭。
丈夫去世,这位妇女在墓前伏地痛哭。通过其姿势和表情,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她撕心裂肺的哭声。

晾晒刚刚造出来的纸。
造纸作坊把纸浆压成湿纸,然后贴到墙上晾晒。晒纸要用一把刷子,先把上边刷在墙上,再由上往下刷两三下,一张纸就贴上了。墙壁都是版筑的土墙,白灰加青灰抹面,东西走向,便于阳光照射。

碾粮食。
一位老妇驾驭小毛驴拉石碾,把小麦或玉米碾压成面粉。过去,农民一日三餐所用的面粉都是用石碾一点一点碾出来的。如今这种传统低效的方式早已被机械化磨面取代,我们只能在民俗博物馆看到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