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分享一些学人文社科的方法

因为之前在本组分享过一次探讨国内外大学教育的不同,结果没想到竟然收获了很多讨论。但个人觉得,人文社科的学习,有的时候瓶颈不在于知识点难度,而在于信息的壁垒。于是我想在这里总结一些我在本ip和国内获得的一些学文科的方法,其实非常易于操作。

我之前也是在国内一所所谓的人文社科强校了,但是我仍然震惊于国内与欧美地区教育的严重脱节。因为我个人是学习比较文学的,而国内的很多研究基本上在国外是属于早已过时的,或者说不再那么流行的。可能清北的教育会好一些,但是清北的教育资源对于我们其他人来说并不是那么accessible。不过虽然我是学比较文学的,但我会觉得我这个方法应该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的人文社科专业。

再次强调,其实人文社科的学习,最基本的阅读量是必须,没有一定的阅读量,说再多也没有意义。一周读100页文献资料真的是最低限度。我希望大家都可以通过我这个方法,重新体验到学习文科的乐趣~

首先,你需要有这个专业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解。但我想,只要你学了这个专业,上过一些课,那么在这方面就是合格的。如果你想跨到一个全新的领域,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北大和复旦这两所学校的考研书目,通读一下,了解这个专业大概是在讨论什么就够了,这点并不重要。

其次,就是我所着重强调的,人文社科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在于problem solving!我本人是坚决反对,任何情况下都反复读史论,每次学习都要从古代到现代梳理一遍,或者是把每个相关理论都要学习一遍。我认为这种读书毫无意义,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你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你所需要做的应该是找到这个专业的最新研究话题都包含什么,然后读一读每个话题的大致介绍,选择一个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即可。从你感兴趣的话题开始,然后一点一点回溯到你所需要的那些古典或现代理论中,这才是阅读的正确方式。

至于这个最新话题怎么寻找,推荐两个网站,都是牛津大学的。

一个是academic.oup.com

一个是oxfordre.com

第三点,不要读任何中文著作❗️不要读任何中文著作❗️不要读任何中文著作❗️重要的问题说三遍,哪怕你是研究中国问题的,请也先关注国际上都在讨论什么,好吗?所以请读英文著作。哪怕是中文翻译的外国著作,也请直接读原著,因为先不说翻译的好坏,而是国内的翻译本身就有个延迟,你能看到的翻译本,基本上国外就已经讨论烂了。

至于英文书读不懂或读得慢,怎么办?直接谷歌翻译全文,或者有道翻译也可以,然后中英对照着看。

选好了任何一个topic,你就可以步入正轨了。你所需要做的是,先去找到Routledge或Cambridge等出版社出版的有关这个topic的handbook或companion或introduction,然后就开始读吧。读的过程中,你把它里面所提到的重要作者和著作全部扒下来看。

你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topic的起源是什么,用了什么例子证明,后来经过谁的发展,又用了什么例子证明;然后有谁反对它或提出质疑,之后是怎么解决的,最后是这个topic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在什么例子中。

再提醒一点,有关这个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一定得是2016年之后的(为什么是2016年,因为我个人觉得2016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节点)如果还停留在2012年2013年的,那就不叫现状或未来发展了。

最后,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尽最大限度地使用学校的外文数据库,在里面搜索文献;或者采用Google或Bing浏览器进行搜索。维基百科也非常有价值,有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很有用的信息。(所以懂得如何科学上网是学习人文社科的prerequisite~答应我,千万别用中文浏览器,好吗?

对这个topic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之后,你就可以problem solving了。你可以想想,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决怎样的问题,当然也包括中国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请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因为有的时候,尤其是在解决国内,或者是全球南方的问题时,这些纯欧美的范式会出现不匹配,而你如何突破这个现有的范式以符合问题的实际,这就是你的creative working了!!当你做到这一步,我可以说你已经懂得这个专业的道理了!!你甚至都可以到博士的水平了!!

所以这个方法论其实非常简单,当然过程也是非常辛苦和艰难的。但是希望大家可以用这个方法,去感受人文社科真正的魅力!

————————————————————

再补充一点,其实我在本ip上学时,我的有位complit的老师是美国UW毕业的。他和我讲,美国的很多public university,在complit的研究上,都要比欧陆的学校强太多,所以人文社科的学习,首推美帝。但他说,这并不是因为欧陆缺乏人才,而是因为欧陆如今没有自己的学术范式,他感慨美国已经全面操控欧洲了。

其实在20世纪晚期,欧美的文科学术出现了两股潮流,一种是以德法哲学为核心的大陆哲学传统,研究形而上、语言或存在的问题;而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强调研究社会的不平等和非正义,当然这可以看作是罗尔斯《正义论》的影响力。于是很多欧洲移民到美国的知识分子,都致力于沟通这两种传统。只不过后来,美国的研究范式越发强大,直接西风压倒东风,欧洲完全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跑了。

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欧陆现在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学术范式,而中国现在却极力打造中国模式。这当然是好事,因为中国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话语几乎没有,但很多国内的老师,却以此为借口,拒绝睁眼看世界,还在用五十年前的那一堆老掉牙的方法坐而论道,并声称这是中国的独特道路。这就导致国内的学术界自我繁殖,混乱畸形,并以封建嫡系制的传承洋洋自得。

讲的好好!码住惹!!谢谢楼主的分享,启发好多。之前有一个老师也是和我们讲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还给我们 PBL 项目教学,想问一下楼主提到的这种方法和 PBL 是相似的嘛
 (豆友IrZCejV9UU)
差不多,其实读书学习的方法,我个人觉得和用python编程类似,就是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不断引用模块进行设计处理,而不是“我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所以我先看看这些模块都是干什么用的”。
楼主如何看待“一线学者”和“一流学者”的问题?在“前沿”和“兴趣”之间如何选择? (au-delà)
兴趣是领域,前沿是范式。你的兴趣可以是古典学,但是你的研究必须知道现在对这个古代领域的讨论是什么。就像我们专业经常讨论sublime这个概念,这本是康德提出的术语,但到现在依然还在讨论,还在发展。我的兴趣如果是康德了话,那我需要知道现在对康德的讨论是什么。
码住了!以前因为人文有一种现实演进的感觉就很喜欢,上了大学却逐渐把这种感觉忘记了!现在大三稍微有点晚()但会好好尝试的 (平安)
加油👏🏼
感觉在国内去研究外国的文学就非常需要你说的那些方法,很多书其实都一直在总结以前的东西,很难从中看到当今世界学者们在研究和讨论什么。
还想问一下如果想找相关话题的外文文献,除了学校外文数据库,大概在什么网站上搜索比较好呢? (0729)
可以在我提供的第一个网站上搜索一下,或者是Google Scholar一下
请问楼主,欧洲真的比美国差很多吗?因为学费的原因,我正在考虑去法国读比较文学… (icebear是男友)
我觉得去法国读比文硕士挺好的!但如果你将来想申请博士了话,我建议还是申美国。不过你在法国的学习经历会很有帮助,我觉得很值得去!
研究古代文学的也要看外国文献吗🧐 (lhj)
我觉得要,因为西方研究他们的古典学,包括古典文学或古代历史,其实范式和中国的方法非常不同,你可以拓宽眼界去见识一下;同样他们的汉学研究也会提供很多不同的视角。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在于,无论你学什么,你最好都要知道这个领域内的其他人都在做什么,你可以选择拒绝或排斥他们的方法,但你不能无视或完全不知道。
看你主页不是去年考上研吗?怎么今年就到IP了 (弃子🔥)
因为我申请了学校的交换
谢谢楼主。但问题是,主流的或者说前沿的范式未必就是正确的。就像您说的美国代表的科学主义范式已经完全压制了欧洲原有的范式。但英美范式和欧陆范式或许不仅仅是方法论上的分歧,而在更基本的层面上就不一致,因此不能仅仅说谁是对谁的发展而消除这种分歧。“一线学者”就是说对于前沿范式吸收接纳快并且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一流学者”则未必如此,他们或许不接受前沿的范式,但仍然有自己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做出成熟的工作。 (au-delà)
确实,这个问题确实很复杂,之前有好多人和我讨论过。我们必须要承认美国范式作为一种中心,其实是一种帝国主义,他压制了其他地区的声音。但我的个人观点还是,美国范式就像是房间里的大象,你再怎么否认,他仍然在那里,并且把控着全球学术50%以上的资源。因此无论你选择接受还是排斥,你都不能无视他,或完全不了解。如果只是以一种边缘者的身份故意忽视所谓的“主流”话语,那其实无法做到,因为当你故意忽视他的时候,你也潜在默认了他的影响。
请教楼主 如何定义“解决了一个问题”呢?我经常觉得文科类的学习是自圆其说 很难找到一个成功解决了问题的标准~ (玫瑰玫瑰)
就是能够自圆其说,你给出了一个针对这个事实或例子的在逻辑上合理的答案,那么就算一种成功。当然这个答案不能是复述别人的观点,而是看到前人的观点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修改它使之合乎逻辑或事实。
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去Palgrave Macmillan、Routledge、Oxford、Cambridge等出版社的官网上浏览一下,感觉每次我看都会有一些惊喜的发现🤗
谢谢lz分享,写得好好🥹但这个方法是不是更适用于研究生阶段或者打算去国外读研的本科生呀?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今年12月考研,也打算读比较文学方向,但是是国内的院校,考研参考书就有十多本。我咨询了往届上岸的学长学姐,都建议我扎扎实实背书,但是我真的好讨厌一字不落背史论😫,感觉不到一丝意义和生气。我认为自己在这个机械的输入过程培养不了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思维,但是国内的应试教育又是如此要求🥲。想到还要这么准备八个月,有点痛苦……完全没有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期待感,就是和机器人一样在背诵和输入前人整理的百科知识,不知道怎么为好。 (momo)
是这样的,如果你是考研生,那你还是踏踏实实地把学校的参考书目读好记熟,这些方法可以等你上岸之后再去尝试
lz硕士是鹿大吗 继续在挪威读phd了吗~ (Mimosa)
是滴,但我是申请的交换项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