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国营面馆,传承60年的老店,味道被无数北京人牢牢记在心里




前门大街上最令人怀旧的地方,它的味道被北京人牢牢记在心里
今儿要说的这家店,80后70后,又或者是60后,50后,甚至是40后都吃过他家的面,甭看就是一家不起眼儿的面馆,但它的魅力不逊色于任何一家京城老字号,而且它还是北京国营餐厅的一个缩影,始创于1956年,曾是前门大街上最令人怀旧的地方,它的味道被无数北京人牢牢记在心里

说的是正是承载几代人味觉记忆的前门粮食店街的新成面馆,经常上他家吃面的北京人,少说都有大几十年了,传承的是全心全意,为北京人服务的精神,所以北京人都愿意上这儿来吃面,虽然当年的环境一般,装修不豪华,可卫生条件,服务态度,各个方面,都让北京人感觉就像回到家了一样,说白了就是有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过去来这儿吃早点的,几乎都是老北京人,在北京土著眼中,国营,股份制改革,退休,都是常见的词语,而真的老的,是他家那块儿吸引人的国营新成削面馆的老匾,1956年开业的国营新成削面馆,之前由于房东要收回房子,不得已关张,对于老面馆关张的消息,当时不少老北京人都恋恋不舍

说起情怀,不少人都会回忆起这家60年的国营老店,一间约50平米的屋子,房顶上挂着发黄的老吊扇,柜台上摆着老算盘,一碗削面,从八块钱到十块钱不等,不少八十年代的京味记忆,在这间老店里都处处可见,老师傅对待顾客更是简朴实诚,因为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北京人

在前门大栅栏重新开张后,浓浓的老北京味道扑面而来,墙上还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字样儿,还挂着原来店里的老照片儿,依然保留着老店之前的模样,还是北京人记忆里的新成面馆,吊扇,灯管儿都是过去的样子,只不过店里显得比以前更干净了,能在大栅栏继续传承下去,让老北京人都能来这儿聚齐,感受老店的温暖,这就已经足够了

如今新成面馆在网上的口碑褒贬不一,但大部分北京人都觉得味道没怎么变,还是小时候最初的那个感人的味道,除了招牌的削面以外,还有老北京不少其它吃食,数十种的京味儿炒菜,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家面馆还能这么红火,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他家的刀削面,肉切得很匀,入口即化,面也特别筋道,老北京人来这儿,一方面是怀旧,再有就是好吃实惠,北京人对面食一直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而北京的面食不光种类多,还都相当有讲究,比方说这刀削面讲究的就是削面的功夫,削的厚了,吃起来太硬,削的薄了,吃起来又没有了韧性,他家面条儿的宽窄非常适中, 既有嚼头,还能让卤汁儿彻底渗进去

浇头儿里有好多肥瘦相间的肉丁儿,小炖肉刀削面,卖了六十多年,一直受老北京人的追捧,原因并不复杂,因为他家卤的做法很特别,一直都是按照传统的老方子,味儿从来都没变过,选材方面极其讲究,肉选择的是五花肉,还有就是带皮儿的前臀尖

比例是10斤肉当中,7斤是五花肉,3斤的前臀尖儿,搁的调料都是咱们家里经常使的调料,有白芷,肉蔻,草果儿,桂花,花椒,只不过新成把它们加工成了粉,除此之外,十斤肉还得搁上老北京15块酱豆腐,微火炖一个半小时,六十年多年了,一直都能用方法来做卤

这也正是他家这么多年以来,味道没变的真正原因,在大栅栏这片儿,新成削面馆算不上有多出众,但可全北京城,跟他一样的面馆几乎都消失了,标准的国营风格,在北京人心中一直都没变过,除了刀削面外,炸丸子,麻豆腐,同样是北京人必点的吃食

都说新成面馆如今已经走样儿了,但对于一家面馆而言,能重新回到北京人的身边儿的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像老北京人说的一样,你们没经历过曾经那个年代,所以压根儿就不懂老街坊对他的情感,来这吃的是一种回忆,一种念想儿,过去没有一拨儿一桌儿的说法

因为过去是老式的八仙桌儿,小方凳儿,要一碗面,咂摸着小酒,吃着吃着就能跟街坊聊到一起,处处都透露着老北京的人情味儿,见天儿都是人多座儿少,回想起来,粮食店街过去南北两头儿有不少像样儿的馆子,比方说永盛馆,太和馆,全兴馆等等,经常能在胡同里听到老街坊喊‘南边没座儿了,去北边儿吧’

如今老店也就剩下这家面馆了,老北京味道依然没变,变的则是来这儿吃面的人,曾经的老街坊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游客,所以才会让人感觉这儿的商业气息太浓,但甭管怎么说,这家老店都流淌着‘老北京’的血液,因为他承载了太多北京土著的味觉记忆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