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文化情感符号,浅谈中轴线,正阳门上的大眼萌北京雨燕




从天命玄鸟到北京雨燕,它是古都北京,一道人文与自然兼具的景观
3600年前的商朝,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古代王国《诗经·商颂·玄鸟》是当时商朝祭祀祖先的颂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商人认为自个儿的祖先来自于玄鸟,是人神合一的化身,流传下来的众多青铜礼器上有很多关于玄鸟的艺术想象。

公元前1045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封召工于北燕,1962年,地处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被考古学家发现,就此掀开了北京城市起源的神秘面纱,1986年,在编号1193的燕侯大墓中意外发现了两件青铜器。

一个人是克盉,一个是克罍,这俩物件的器盖儿,器口内壁,各有完全相同的43字铭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命克侯于燕”的这句铭文,明确了西周初年召公长子,克,子承父训,受命北疆,营城建都得史实。玄鸟图案又继续出现在了西周燕都如此重要的青铜礼器上。

八只玄鸟纹饰覆盖了克盉的颈部和盖缘,仔细观察您会发现,夸张的玄鸟有着长长的喙,弯曲而且折回,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硕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头顶的凤冠雍容华贵,镰刀状的飞翅粗壮有力,长尾瓢逸宛若仙境,如果去掉这些艺术加工,再看玄鸟本来的面目,其实就如古人所解读的那样。

燕,玄鸟也,玄有黑色的意思,古人认为玄鸟就是黑色的燕,地处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正阳门,老北京人俗称前门楼子,有近600年历史,是明清两代都城的正南门,是京城所有城门中,规则最高,建筑体量最大的一座,正阳门,一座被北京人看成是古都北京的历史象征,文化情感的记忆符号。

正阳门上的北京雨燕儿,也因为这些文化底蕴,更显得京味儿十足,别具一格,北京雨燕儿为什么会选择在正阳门筑巢,生子,原因很简单,历史上的北京拥有大面积的湿地环境,有足量的蚊虫来满足北京雨燕的生存所需。

北京雨燕儿属于攀禽,四个脚趾都朝前长着,无法对握抓住树枝儿,或在地面站立,跳跃,北京雨燕儿的每一次起飞都要从高处向下俯冲,然后振翅高飞,所以北京城里那些高大的宫殿式建筑就成了它们的最爱,历史上有过记载,北京雨燕儿数以万计。

而现如今显然没有过去老北京那么多了,而北京雨燕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一种文化符合,留住北京雨燕儿就是留住古都北京的活态文化,而正阳门为保护北京雨燕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秋去春来,北京雨燕儿就要如约而至了,北京正阳门专门为此设立的《古建保护与城市生态》课题正式启动。

北京雨燕儿的鸟粪,会不会对木质的古建材料造成腐蚀,它们的巢到底建在哪儿?

正阳门城楼的屋顶,几乎是个全封闭的独立环境,即使在白天,这里的环境也几乎是全黑,尘土再加上全黑的环境,对观测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2018年,到了春天的时候,有北京人经常能看到北京雨燕儿的归来,天空下二十多只北京雨燕儿,在正阳门屋檐外低空盘旋。

这些从遥远非洲归来的北京雨燕儿,刚经历两个多月的长途迁徙,飞行距离超过1.6万公里,这个直径10.5厘米的双层燕巢,正是雨燕的老巢,从结构上分析,这个巢穴是反复修复,利用的旧巢,两支成年雨燕儿挤在一起,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要知道,它们都是二十多厘米的彪形大汉,挤在这么小的燕巢里肯定不舒服,后来这两只雨燕儿还被大伙儿起了名字,那个孤独站在屋外的应该是个雄性,北京人叫它‘阿呆’雌性的北京雨燕儿叫做‘欢喜’

北京雨燕儿不同的个体,对于建造巢穴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雨燕儿可以建造出明确的皿状巢型,还有一些雨燕儿因地制宜,只做一个简单的铺垫,就能完成下蛋和孵化的全过程,但阿呆跟欢喜的巢里,却一个都没有,进入五月份之后,正阳门屋顶的木质天花板,重达40多斤,为了保护天花吊顶上的彩绘图案,工作人员要用肩背把天花板支撑起来进行挪动。

阿呆跟欢喜不负众望,生下了三只憨态可掬的小雨燕儿,三个小肉球长着硕大的脑袋,闭着的眼睛几乎占满了整个脸颊,难怪会有老北京人把北京雨燕儿亲切地称之为‘大眼儿萌’如果拿我们人类的眼光来看,这三兄妹都是金牛座的小雨燕儿,这个星座的特征是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而北侧的巢穴数量要远远超过西侧,生活在正阳门屋顶里的北京雨燕儿,几百年来,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安全感,所以当它们面对人类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宽容 ,这一点像极了北京人的性格,既宽容又厚道。

几百年来,北京雨燕儿种群选择这这里繁衍生息,正阳门也最大限度地为它们保留栖息环境,老城门和漫天飞舞的雨燕儿共同见证了北京从古至今的沧桑巨变,为了保护和留在它们,北京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才让《古建保护与城市生态》课题,得以启动。

从天命玄鸟到北京雨燕儿,在这一连串的历史逻辑中,人们不禁充满了遐想,作为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北京雨燕儿,是古都北京一道人文与自然兼具的景观,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活态文化,正阳门城楼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北京雨燕,在此筑巢繁衍。

作为北京为数不多的雨燕栖息之地,正阳门率先成为文保单位,留住了老北京人的念想儿,留住北京雨燕,就是留住北京三千年的文化血脉与记忆乡愁!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