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三十多年,这家怀旧老商场,满载一代北京人的青春回忆!




打卡京城老国营商场,燕丰商场,找寻久违的老北京记忆
西坝河这个地儿,北京人都不陌生,这儿有一家三十多年的老商场,很多北京人对这儿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打小儿就跟这长大,陌生的是很多老街坊都搬离了这里,而且很多建筑物都不复存在了,比方说18路跟367路总站,造纸厂,和平里火车站等等。
好在还有一个老商场,一直保留到了今天,30年前北京孩子跟这儿住的时候,它就来了,30年后都搬走了,可它还在,满载一代北京人的青春回忆。说的正是北京燕丰商场,见天儿上午八点半开门儿,没等开门儿呢,就有不少老北京人跟门口等候,起早儿来,为一天的生活所需进行采购,商场一共分为三层。
一层满足的是北京人对吃喝的需求,肉,蛋,奶,海鲜,果蔬,烟酒茶糖,各种熟食点心,主食,调料,一应俱全,二层主打日用百货,特点是具有浓浓怀旧色彩,锅碗瓢盆儿,针头线脑儿,化妆品,秋衣秋裤,无一例外都是老式儿的,三层主要以五金器材,小家电为主。
可以说,这儿的商品满足了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老,除了老商品,这里还有老掉渣儿的办公区,不少北京人来之后,都在朋友圈儿纷纷表示,感觉自个儿穿越回了七八十年代。
走进办公区,怀旧的感觉扑面而来,狭长的走廊两侧,是绿色油漆涂抹的墙,与之搭配的还有这极具年代感的木门儿,抬眼望去,头顶儿上悬挂的是一排排老式管儿灯,屋内的吊扇和老皮箱看上去也都好几十岁了,楼道一侧的水池和这面木框大镜子以及这浴室都深深地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这家商场,最早开在朝阳门外,1988年时,挪到了现在老国展的后门儿,今天看来三环里这里位置是个商业宝地,但在当年,北京城三环路都还没修呢,说难听点儿,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郊区,随着四九城的发展,四年之后,也就是1992年,老国展二期工程兴建,燕丰商场就搬到了现在所在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当中,三元桥西坝河儿一带的楼房拔地而起,十几个小区相继建成,从那个时候起,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都搬到了这儿,好些北京人还是头一回住楼房,伴随居住条件改善的还有不断提高的收入,而这家商场恰巧成为了大伙儿生活购物的不二之选。
历经三十多年,这家商场不仅笼络了大批忠实顾客,同时也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其影响力,一点都不逊色于新街口百货商场,有不少老北京人都是专程而来,就是为了找寻久违的老北京味儿,别的商场几乎都是用手机扫码儿,但在这个商场,花纸币的老北京人不在少数。
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买卖间,客气几句,闲聊一会儿,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人情味儿,自然也有了踏实的感觉,当然了,最让北京人踏实的还得说是质量过硬的商品,这儿的牛羊肉,堪比宣武牛街,这家摊位,自打商场开张那天起就已经有了,如今也三十多年了。
收获了很多老主顾,即便价儿高一些,也抵挡不住大伙儿来选购的热情,这里的牛羊肉几十年如一日,天天进货,每天都销售一空,除了新鲜之外,还有特别的选品标准,难怪会有那么多老街坊都愿意上它家买牛羊肉。
不难发现,上了点儿年纪的售货员大姐,基本都是咱北京人,并且还特别爱聊天,北京人的热情劲儿,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卖糖的大姐本来已经退休了,但她特别舍不得这份工作,因为这里有她惦记的和惦记她的老主顾。
在这家商场里的售货员大姐们,不仅重感情,手艺也是数一数二的,拿卖酒的大姐来说,捆绳儿那叫一个利索,正儿八经的老北京捆法儿,提溜儿着,甭管家住多远,都不可能折了,如今这种方法,也就跟张一元还能看着了。
副食这边儿,同样有散打麻酱,一天卖五六桶,一桶就20斤,也就是说一天稳稳能出一百多斤,也算是个熟练工,打芝麻酱,看着简单,可真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在老商场里,为北京人服务,不仅要手艺精湛,嘴也得跟得上趟儿,把老北京人聊美了,也是一种服务。
说起到这儿来的老主顾,有时候不为买东西,就是为来聊天,老商场里不仅有物美价廉的商品,还有让北京人念念不忘的情怀,对于上岁数的老主顾来说,他们的情怀,来源于过往几十年的购物和生活习惯,其中最难以割舍的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所产生的情分。
而在这家老商场里,甭管是售货员还是商品都一直延续着这种宝贵的情怀,如今这家老商场备受网友关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里,说到怀旧老物件,还得从三层说起,这里是建材组,家庭日常维修用到的部件这儿都有,除了灯泡儿开关,这还有维修自行车需要的所有冷门儿配件儿。
商品从小到大,没什么值钱的,但生活中,还真就离不开它们,还有不少您意想不到的小物件,比方煤气灶的开关,椅子腿儿,看着不起眼儿,可都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三层和二层卖的都是生活上常见的物件,在二楼这个主打情怀的柜台,居然还能看着脸盆儿架子,立马就有了年代感。
尽管这些老物件,现在楼房都用不着了,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老物件才有了老商场的感觉,才有了那些老北京人,可以让他们魂牵梦绕,时不时地上这儿来逛逛,相比王府井“和平菓局”的昨日重现,这里才是真实的“历史延续”因为它不仅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更是满载一代北京人的青春回忆!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