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最地道的老北京文化!
关晓彤的京味儿剧《什刹海》最近刚看完,虽说没有《正阳门下小女人》和《情满四合院》那么出彩儿,但播出后也引起了京味儿的一股热潮,更何况北京人看到《什刹海》这三字儿就有种莫名的亲切
京味儿和北京人一直都是网上热议的话题,所以今儿就通过这部京味剧来细品品京味儿!
这部剧的开篇就在什刹海这片儿的某个酒吧,老北京人都知道,什刹海这片儿酒吧酒吧的兴起其实跟2003年sars有关,在什刹海酒吧兴起之前,北京城最有名儿的酒吧还得说三里屯那片儿
当非典来临的时候,室内不通风的环境让人望而止步,所以北京什刹海这片儿成为了小年轻儿们的选择,依仗着这片儿平静的水域,开阔的环境,所以什刹海酒吧街应运而生,这片儿和三里屯酒吧街不同的是什刹海酒吧依托于附近的胡同四合院
因此才有了浓郁的京味儿,如今北京城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林立,但是以什刹海为代表的京味儿在高楼大厦间依然散发着魅力,因为这片儿附近还有不少老北京人
其实有什么说什么,什刹海酒吧街虽然是小年轻儿们心中的打卡圣地,但影响周围北京人生活的确实让人很头疼,即便有不少老街坊都搬离了这片儿,但酒吧街给北京人家带来烦恼不可否认
就像《老炮儿》胡同里那老爷子说得一样,黑天半夜就闹,所以可想而知住在这片儿的北京人每天都是什么心情了
个人最反感的就是某些三轮儿胡同游,一进胡同就开始瞎嚷嚷,说这些胡同里住着的都是一些穷人,拉着游客嘴上没把门儿的,怎么听都感觉刺耳,且不说他们口中的历史文化对不对,在北京人面前这样说真的是不招人待见
言归正传,什刹海之所以跟京味儿文化有关跟这片儿水域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历史上有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老北京城也不例外,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灭掉了金朝踏平了金朝的这座城市
而在这片儿废墟上建了一万世之城,当年的老北京有太液池这片儿皇家水域,这对于尝尽干旱的草原土著来说是最有安全感的,于是新的城市将围绕着这片儿水域进行建设,可以说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出来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
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选定的,而中轴线不仅确立了北京城的脊梁,更是老北京城绵延上千年的依据
所以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并不是一句玩笑话,什刹海成为了元明清三代水系的核心,元代的时候这片儿叫‘海子’就是一个宽而长的水面儿,明初水面儿缩小,后来才变成了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沉淀了上千年的什刹海直至今日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条酒吧街,也不仅仅是一旅游景点儿,因为它浓缩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也见证了老北京人的生活变迁,完全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京味儿文化的一个载体
所以北京人爱的是自个儿的家乡,爱的是这片儿的胡同,爱的是什刹海并不是酒吧街
从《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再到这部《什刹海》都被称之为京味儿,京味儿关键说得就是其中的味道,而这个味道体现在了生活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充满了人情冷暖,更是成为了剧中人物的灵魂
简单举一例子《什刹海》早清儿庄志斌刚出胡同口就有这么一段,老街坊问他吃了吗?庄志斌说道‘三两包子,一碗炒肝,一碗卤煮,最后再来一豆腐脑儿溜溜缝儿’
庄志斌口中的这仨美食无疑是老北京的地道吃食,但他口中所说某记的北京人其实都不认同,口碑早崩了,没鼓楼和游客的话可能早就歇了
炒肝儿,包子这是北京人早点的常规搭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炒肝儿包子也是京味儿的一类,首先说说炒肝儿,按照老北京人的说法,现在咱们吃的炒肝儿最早是由会仙居发明的,会仙居刚开始并不卖炒肝儿,卖的是白水杂碎
掌柜发现不少人都把嚼不烂的心肺掏出来扔一边儿,后来有人提议把嚼不烂的心肺撤了,只留下肝儿和小肠儿,勾完芡,搁点酱一炒再来点烂蒜,这京城的第一碗炒肝儿就这么诞生了
第一碗炒肝儿诞生的年代是1862年,现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年的会仙居早就没了,但老北京炒肝儿一直都保留了下来,炒肝儿中蕴含的京味儿除了北京人喜欢的咸香口外,还衍生出了不少歇后语,体现出了北京人说话的俏皮
炒肝儿留给北京人的不仅仅是一道吃食,还衍生出了北京人为人处世的流行语,所以说这炒肝儿京味十足最契合不过了,过去老北京人吃炒肝儿跟现在一样,都得就着包子吃,有炒肝儿摊儿的地方必然就有包子的身影
它俩能成绝配是因为少了包子的炒肝儿太咸,而包子离开了炒肝儿吃起来又会太干,秋冬季节来一碗炒肝儿热乎的炒肝儿端上来,一手端着碗转圈儿呲溜着,另一只手夹着包子,甭提多地道了,这就是地道的北京吃法
而对于哪家炒肝儿地道好吃,北京人都门清儿,都有一个自个儿常去的地儿,但绝对不可能是某记,当然我只是以北京人的口碑为准,只有北京人口口相传的那才是正宗的老北京吃食
有些人觉得京味儿是一种地域性和很强的文化,这句话对也不对,就看怎么理解了,对的地儿是它确实是老北京四九城特有的文化,所以京味儿文化里不光有独特性还有包容性
比方说《什刹海》这部剧中的演员,也就是老戏骨刘佩琦,他并不是北京人,但在北京生活了不少年,所以才能够诠释出地道的老北京人,在这部剧中,刘佩琦饰演的是宫廷菜名厨庄为天,他所做的宫廷菜是汇集全国美食于一身而形成的
说起宫廷菜老北京人第一个想到的仿膳,如今仿膳早就退出了北海公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电视台还特意在仿膳饭庄拍了一部纪录片,从片中就能看出宫廷菜的高端之处,比方说二龙戏珠,一品豆腐等等
仿膳出宫跟溥仪有很大的关系,溥仪走出紫禁城后,很多宫里的人都失业了,一转眼御膳房的厨子合伙就在北海公园开了一茶社,当年就叫仿膳,说白了就是仿照御膳房的做菜规矩来做吃食
经营的吃食都是清宫糕点小吃等等,随着时代的不同,所谓的宫廷菜咱们也只能是饱饱眼福罢了,京味儿剧里寻京味儿未完待续!
❖ 欢 迎 您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