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食堂,黄寺卤煮,地道老北京,都好这儿口儿!




黄寺卤煮·黄寺喝酒公司,它家的卤煮,酱肉,堪称一绝!
说起黄寺儿,北京土著都不陌生,这条大街上,有一家远近闻名的老北京特色美食店,名儿就叫黄寺儿卤煮,掌柜的高峰山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2008年的时候,跟黄寺儿开了这家卤煮店,起初,来的都是咱北京人,慢慢地,买卖越来越红火,不少外地朋友也出现在了这家老北京卤煮店。
几乎都是老主顾带新客人,每次走进店内,都能听到熟悉的声音,相较于掌柜的高峰山,北京人更熟悉少东家高树,曾多次出现在各大美食节目中,店内的照片墙说明了一切,跟其他京味儿小吃店一样,很多京城名人都是这儿的常客,例如扭曲机器贝斯手老道,说唱歌手爽子,臧鸿飞,CMCB欧子,演员佟磊,北京国安金指导,以及喜剧人大张伟等等。


一家小店儿凭借一碗卤煮出名儿,这做法上必然有不少独特之处,一般来说,招牌菜的秘方儿,掌柜的是绝不外传的,但高老爷子完全不一样,甭管谁问,都会把自个儿的方法告诉对方,当然了,即便学会了制作流程,也未必能做出来人家那个味儿来。
第一步就是炸豆泡儿,讲究切小三角儿块儿,油温讲究越烫越好,据说见天儿得炸80斤的豆泡儿,之所以切成小三角儿,不仅是为了迎合老北京的制作方法,主要还是为了让它禁煮,有句话叫千煮的豆腐,万滚的鱼,事实证明,很多老北京吃食,不在于什么秘制配方,只要肯下功夫,都能做出地道的北京味儿。
把卤豆腐切成厚厚的小三角儿块儿,高温过油,炸出来的豆泡儿,可谓外焦里嫩,搁在卤煮汤里久煮不烂,这豆泡儿光看卖相儿就特别诱人,白嘴儿吃都特别有味儿,豆泡儿现炸现用,这是高老爷子做卤煮的第一招儿。
第二招儿是火烧,下锅之前,先得用温水泡一遍,不然的话,皮儿都煮里了,影响卖相儿,说白了就是入进锅里,能掉的东西都得给它洗下去,看着费事儿,但吃起来特别有嚼头儿,豆泡儿,火烧都准备齐全后,就该调卤煮的汤头了。
先放大段儿的葱姜炒制,再放生抽跟水,这时候讲究的是顺序,要先搁水,再搁生抽出来就不是那味儿了,呛出生抽香味儿以后再搁水,再在汤里放进刚才洗好的火烧跟豆泡儿,味道绝了,再说这肠儿,几十斤的大肠在大锅里炖煮三个小时,放进卤煮汤里之后,还要再加上秘料。
可能谁都不会想到,卤煮里居然还会加老北京的二八酱,这就不难理解,黄寺卤煮的汤为什么又鲜又香了,将二八酱跟白胡椒粉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您说它能不香吗?就这样,一锅地道的京味儿卤煮大功告成,出锅盛碗,垫底儿的是火烧,放好了豆泡儿,火烧,肺头,就该切肠子了。
高老爷子家的肠子是一整根儿,从肠头到肠尾,您想多要哪部分,可以提出要求,最后还有一点睛之笔,那就是白肉,老北京讲究一口香,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薄薄地切三片儿,第一口倍儿香,第二口还行,第三口就腻了,往上一铺,没有华而不实的辅料,只有地道的京味儿,杠尖儿一碗,再配上一瓶二dei,堪称一绝。
高老爷子跟很多老北京人一样,是个典型的热心肠儿,有一爱好,喜欢跟主顾聊天儿,跟顾客处得像朋友一样,只要店里出了新菜,老爷子都会先端给老主顾尝尝,让老北京人给点评点评,人情味儿这三个字儿,踏踏实实地体现在了黄寺卤煮的每一个角落。
见天儿来到店里之后,一个人跟面点房里做火烧,在卤煮锅里,久煮不烂的秘诀就是在和面的时候,加入了碱和盐,然后擀的大小要不薄不厚,太薄了,煮烂就没魂儿了,太厚了则入不了味儿,把火烧放到饼铛上,等着烙熟的功夫,老爷子还会开启自学模式,自个儿练习英语。
老爷子每天抽出时间自个儿练习英语单词儿,学习教材是七十年代,北京特别流行的《许国璋英语》,据说这还是老爷子跟书摊儿上淘换回来的,一个北京大爷,一边儿烙火烧,一边儿学英语,给人感觉特别有趣,这一点,值得很多同龄人向老爷子学习,真正印证了那句‘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咱北京人,既勤劳,又爱动脑子。
除了每桌儿必点的招牌卤煮外,年轻一点儿北京人来这儿,回回都得点一大铁盘子酱肉,烙饼卷肘子,用北京话说特别有合窑性,越咂摸越有味儿,黄寺儿家的酱肉吃起来肥而不腻,咸中有甜,值得一提的是酱肉,老爷子用的是祖传三代的秘方儿。
肘子,猪蹄儿,大锅炖,放冰糖,增色添香,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好火候,从炖到出锅,至少要四个小时,每隔二十分钟就得用大棍子和弄一次,出锅之后,毫不夸张的说入口即化,油全都挤出去了,哪怕您不好这口儿,都不会吃出腻的感觉。
说完卤煮火烧跟酱肉外,各种小菜同样也是一大亮点,其中有一道号称‘万能汁儿拌秋葵’先把秋葵过水,放一旁备用,把花椒,葱叶儿和香菜根儿过油,再加入一点生抽翻炒,最后来点蚝油提味儿,凉汁儿也好,热汁儿也罢,都能往上浇,绝对是一道不错的下酒菜。
小店儿里的菜,常换常新,任何一道都能唤醒北京人的味蕾,如今,高老爷子负责经营店面儿,高树负责网络运营,在自媒体平台上,介绍老北京味道,让小店儿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北京爷们儿身上的那股通透劲儿,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直来直去,从不藏着掖着,远比那些招摇撞骗的网红要强。
北京人爱吃卤煮,这是祖传的基因,相信不少北京人跟我一样,都是打小儿吃到大,隔几天不吃,就会惦记这口儿,与其说是京城的一家宝藏馆子,倒不如形容成北京人,家门口的食堂更为贴切。
从黄寺大街26号院,再到现在的店面,爷儿俩为老街坊留住了一个随时都能吃着老味道的地儿,如此地道的京味馆子,既有烟火气,又有人情味儿,谁又能不喜欢呢?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