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地名,永康胡同,东四十条,史家胡同背后的历史故事!
咱北京的胡同横平竖直,排列整齐,所以按照一二三四命名排序,但是刚来北京的外地人要是以为这东四十条就是东边的第四十条胡同可就露怯了,东四十条的老大哥它不叫东一条,而是叫‘东四头条’也就是东四地区的头一条胡同
东四因为路口曾经矗立着四座牌楼,所以叫东四牌楼,简称东四,话说到这到底是谁犯懒,用这一串的数字给这片儿胡同命了名呢,还得到古代地图上找答案,在清朝乾隆年间绘制的《加摹乾隆京城全图》上,东四牌楼向北,从‘头条胡同’一直找到了‘十一条胡同’
那这十二到十四去哪了呢,在它们的位置上,分别叫罐儿胡同,汪家胡同,王寡妇胡同,这说明至少在乾隆年间,东四牌楼向北已经有十一条胡同用数字命名了,从东四头条到东四四条,这四条胡同在元朝就已经形成了
因为这几条胡同的宽度和元代的规矩特别吻合,横宽12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皮尺量量,正好9米左右,估计这数字命名法很有可能是元朝人发明的
史家胡同算得上是咱北京最有名的胡同之一了,人艺宿舍在这儿,史家胡同小学也是名声在外,胡同里还有一座博物馆,曾经还吸引来了英国的威廉王子,但说起胡同名儿,这姓史的大户人家究竟是谁呢
有人说这人是南明的抗清名将,史可法,如今史家小学的位置就是当年的史可法祠堂,以民族英雄给胡同命名理所应当,但这说法咱得质疑一下,史可法祖籍是北京大兴,但他出生在河南开封,打中了进士当官之后,先后在陕西,安徽,河南,江苏走马上任
崇祯皇帝在景山挂了歪脖树,大明王朝倒闭之后,史可法也是在南京拥立了南明政府,看他的履历并没有在北京任职的明确记录,而当我打开明朝万历年间地图更大的疑点出现了,在这张地图上赫然出现了‘史家胡同’这几个字儿
这就说明史家胡同最晚在1620年也就是万历朝结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史可法1644年拥立南明政权,这才算是在政坛上小有名气,比胡同名出现还晚了至少二十多年,由此可见,这条胡同以史可法命名可能性并不大
而这史家人是谁,咱不得而知了,东四北大街路西有一条魏家胡同,盘点这条胡同里的名人却发现他不姓魏,而是姓马,这个人叫马辉堂,是清朝著名的营造家,所谓的营造家说白了就是房地产开发商,而马家的房地产基业是从明朝修北京城的时候就打下的
永乐皇帝修建紫禁城,当时只留下了四个有名有姓的工匠,阮安,梁九,蒯祥和马天禄,前三位都是设计师,而马天禄主营木工,后来还开了一家兴隆木厂,这才成就了马家后来的房地产事业,有这样的土豪房地产商当业主
按理说这条胡同应该叫‘马家胡同’为什么姓了‘魏’呢,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地图上,这儿叫‘魏家胡同’而在明朝的地图上却改名儿了,叫‘卫胡同’锦衣卫的‘卫’实际上,这个‘卫’并不是姓氏,而是一个衙门名儿,话说永乐皇帝登基之后,特别加强了紫禁城周围的安保
他把当年北平燕王的护卫军升级成了亲军,分成三支在皇城周边巡视,羽林前卫负责皇城南边,金吾左卫负责皇城东边,金吾右卫则负责皇城的西边,您再看看魏家胡同和紫禁城的关系,正好在皇城的东北角,这条胡同曾经是金吾左卫的驻地
因此叫了‘卫胡同’跟是不是姓‘魏’压根儿就一点关系都没有
咱北京的大多数胡同在明朝时就已经把名字定下来了,想在北京胡同里留名,必然得有点社会地位,而有一个名字,在北京胡同里反复出现了好几遍,最后再来说说永康胡同,同名不同义
在安定门内有一条永康胡同,离它没多远,雍和宫的南边有一条前永康胡同,一条后永康胡同,如果您对这一片儿不算太熟悉,准得把这三条胡同给弄混了,一个名字三条胡同抢,实际上先抢到冠名权的是雍和宫的前永康和后永康胡同
在明朝的地图上,这条街叫‘永康侯胡同’这位永康侯名叫‘徐忠’是跟随朱棣皇帝靖难之役的功臣,当年他的府邸被分封在了这里,因此才有了永康侯胡同这个名字,而到了清朝,永康侯胡同已经被拆分为了前永康和后永康胡同
传说如今前永康胡同7号和9号曾经是李莲英买下的宅子,可见当年这胡同的气派了,那安定门的永康胡同和这位永康侯有没有关系呢,我翻遍了明朝,清朝的地图,发现上面异常统一的写着这条胡同的名字叫‘极乐寺
’甭问,肯定是因为当年这条胡同里有一座极乐寺啊,据说直到民国三十六年,也就是1947年,这儿才改名而叫永康胡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欢 迎 您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