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崇文区马尾帽胡同,宣武区骟马张
说起老北京的马大伙儿都不陌生,但同样都是交通工具,现代人开车跟老过去皇帝骑马却是天悬地隔,咱就先从老北京马厩开始说起,清朝皇帝的马厩在北京城一共有16处,光城内就有四处
它们主要负责皇帝出差,旅游,其次西华门跟东华门还有五处,它们主要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有需要时还得给皇帝表演马术,而另外一些都在北京郊区
那儿的马就不计其数了,大部分都是坐冷板凳儿的,养它们就是为了顶替老弱病残,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一个退下来,另一个立马顶上,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差无几,但伙食却有天壤之别,不怎么干活的马,一天只能吃着为数不多的草料
外带5勺黑豆儿或大米,然而表现好的,业绩直线上升的就完全不同了,不仅有草料,还有麸子,大米,黑豆儿,如果特别招皇帝喜欢的还有升迁的可能,除此之外,还安排两名以上的专人伺候着
您瞧瞧人家这宝马日子过的,颇有点皇帝妃子那意思,一旦得宠就能飞黄腾达,鸡犬升天,所以就有人说得了势的皇家宝马过的都是人一样的生活
明朝朱棣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在北京城的东南西北中,共设置了五处兵马司,全名叫兵马指挥司,老北京的兵马司胡同就是当年兵马指挥司的所在地,兵马司主要负责的就是维护治安
据记载,明朝那会儿的兵马司满打满算才一万多人,与之配备的马也就五千匹,想管理北京城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有趣的是管的事儿还特别杂,大到社会,小到胡同,如果遇到皇帝出门儿,还得后边跟着,虽说那时候的北京城并不大,但就他们这点人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又谈何治理
老北京西什库大街附近有一条草岚子胡同,这是老北京明清典型的御马粮仓,严格意义来说,这儿过去其实应该叫皇家御马监仓草栏,北京人叫顺了嘴儿,成了官草栏子,后期大伙儿又觉得这个‘栏’字好听不像样儿,于是这才有了‘岚这个’字儿
除了名字有特殊含义外,地形也跟其它老北京胡同不同,在乾隆时期老北京地图上,这条胡同是东西走向,但是在后来的现代地图上又被标注成了南北走向,原来这儿东西南北走向的胡同全都叫草岚子
由此可见,当年这个草料厂规模并不小,甭小看它就是一御马粮仓,当年也是北京城中的一景儿,可能老北京人都知道,过去这还有一女子监狱,名叫安乐堂,紧邻草岚子胡同,东边就是老北京养蜂夹道
进安乐堂的人除了有病就是犯罪的宫女儿,打那个时候开始,这地方其实就是监狱了,到了光绪年间时,又变成了京师警察厅,一直到民国摇身一变成了审判庭监狱
老北京人,尤其是住在宣武区骡马市大街的老街坊应该都知道,这片儿过去有一条胡同叫骟马张,顾名思义,最早胡同里住着一户骟马行当的张家,这可是门手艺活,而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让马好好上班儿,不影响工作
众所周知,动物发育成熟了都会找异性,甚至还会作出一些惊人的举动,但归根结底,它还是伺候人的,得听主人的吩咐,跟人一样得守规矩,尤其服务皇帝的马更不能三心二意,所以人们就把发情的马都送到宣武区骡马市骟马张这儿来给它骟了
不过一旦成为太监马,它们的身体反而比以前更棒了,不仅抗冻,还特别听话,也正因为如此,当年骡马市骟马张可谓是名扬京城
说起帽子大伙儿都不陌生,冬天有毛线帽子,夏天有草帽,而马尾巴帽是老北京明朝的特产,跟现如今的太阳帽差不多,现如今在北京城已经找不着了,不过老北京有个地名跟它有关
也就是崇文区的马尾帽胡同,想当年这里边就有一家生产宫廷马尾帽的工厂,马尾马是用一根一根的马尾巴手工编织而成的,因为马尾巴比较细,做工特复杂,所以当时一个工人一年就只能编两顶
咱就可想而知这帽子肯定值老鼻子钱了,也正因为如此,马尾帽只有那些官员才有可能戴上一顶,据说这帽子,夏天不但可以遮阳避暑,还能醒脑明目,是一不可多得的宝贝
对人百利而无一害,现如今在云南瑶族男人中,也留下戴马尾帽,只可惜没找到一件明朝遗物,所以关于崇文区的马尾帽到底长成什么样也就不得而知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欢 迎 您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