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为什么不喜欢应酬?
打小儿在北京长大,从来没听说,有哪个北京人说自个儿喜欢应酬陪领导喝酒的,甭管是北京爷们儿,还是北京大妞儿,在这一点上,北京人都有着惊人的雷同
一旦提起曾经的往事,几乎都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人生之多艰,每个北京人都不想应酬,但是没辙,不得已而为之,无非是为稻粱谋,特别无奈
但不知道北京人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因为在这种场面,总会说些自个儿都不会相信的话,喝下不情愿的酒,任何应酬都是典型的例子,当然了,除了家庭聚会或者跟自个儿的哥们儿的酒局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你情我愿,毕竟老北京人是不会刁难身边朋友或者亲人的,说得正是职场上的名利场,只要您有求于人,只要权利和利益在场,您从饭馆出来后,肯定是会醉的,这点毫无疑问
北京人也不得不醉,不醉就证明您表不可忠心,不醉领导就看不到诚意,因此,酒桌儿上的应酬,就像是对北京人的一种测试,考的是您是否真正懂酒桌文化,识大体,有规矩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觉得北京人办事儿说话都很靠谱,如果能过了这关,一切都好说,相信每个北京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某领导在场,举杯要敬大伙儿,您不喝酒压根儿就不可能,没商量的余地,必须得喝
面前的酒杯空了,立马就会有酒瓶斜过来,二话不说,直接给您倒满,少一滴都不成,紧接着就让您一饮而尽,即便您面露苦色,再三拒绝也无济于事,而且还会迎来一系列威逼利诱
比如会说:女人的酒量的比男人大,多喝一点儿就学会了,而且喝酒还美容,你们这年轻人就是要多练练自个儿酒量,领导敬你酒,难道你连领导的面儿都不给?注意这是领导!
此时,权利在左,舆论在右,您不的意志,会越来越薄弱,紧接着脑满肥肠的领导就会说一个字儿“喝”命令式的语气,让您无法反驳,不容抗拒,因为官大一级压死人,今儿不好好表现,明儿就给您穿小鞋儿
您想在单位继续混下去,就必须用行动来证明自个儿,您喝得越多,就越能表达您对他的忠心,恨不得让您喝得当场散德行,一旁的同事则全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心里都憋着坏,巴不得您多喝一点好出洋相儿
通过奇葩这种方式,领导才会认为北京人比较可靠,从而对您放下戒备之心,也就是说,北京人在这种场合喝的并不是酒,而是自个儿向权力妥协的意志,从某种层面来说,这就是用权力来控制别人
或者说就是把人的思想撕成碎片儿,再用自个儿的方法让它变成新的思想,因此,受苦受辱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在工作当中,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投入在酒桌儿上,就变成了肆无忌惮地逼与被逼,灌与被灌,导致生活在最底层的小人物根本没有反抗的可能,只有通过干杯,才能表达自个儿对领导的情感,虽然大伙儿都知道这是一种受虐,但也无可奈何
而这正是集权统治的基础,在权力面前,北京人一点优越感都没有,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都说北京人个个都倍儿有优越感,甚至还目中无人,我就纳闷儿了,所谓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北京人向来不都是最被动的一方,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有公众号统计哪儿的人最能喝,每次都会把北京人位列其中,导致更多人都以为北京人全都是酒腻子,完全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会喝酒的北京人是因为它能助兴,它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只有那些不会喝酒,或者说为了喝而喝的人才会拿酒桌儿文化说事儿,事实上,所谓的酒桌文化,是一种具有京味儿生活的市井气息,并不是小编口中的酒桌儿文化
事实证明,主流社会不但没有形成像样儿的酒桌儿文化,甚至还朝着悖离北京酒文化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还是权力在作祟,北京人是真的很讨厌疯狂灌酒的人,这些人,要么是领导,要么就是对北京人具有一定的偏见,俗称地域黑
惯用的套路几乎都是,今儿不把这杯干了,你就是看不起我,你们北京人都这样,总喜欢端着
除了空白,白话,还要缴纳一定的抵押物来证明自个儿的态度,这不是钱,更不是承诺,而是丑态,因为对于北京人而言,面子,尊严,才是我们最看重的,而如今的现状却让北京人丢弃这些骨子里的东西
只有一杯全干了,这才认为北京人坦诚相待,合作关系才能更近一步,所以酒场,暗含的是权力与利益,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纯粹,它不再是老北京人记忆中的把酒言欢,促膝长谈,而是像极了一个角斗场,每个人都戴着虚伪的面具!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