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历史,浅谈东四三条里的最美格格,解不开的北京情缘!



老北京胡同历史,浅谈东四三条里的最美格格,王敏彤
东四三条,乍一听,充满了现代城市规划的特色,其实在明朝的地图上,早就出现了这个名字,它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走了上百年历史,老北京胡同从来都不缺名人故事,但有故事的人却不一定喜欢出名儿

比方说67号院曾经的主人,67号院的院门是在等级上排行第二的广亮大门,有个很好辨认的特征,朱红色的大门之外让出了半间房的空间,早在清朝这是站保安的地方,站在房檐底下抬头一看,房梁都露在外边儿,这就是‘广梁’的来历

它仅次于王府大门,过去门儿里住着的都是够级别的干部或者是皇亲国戚,话说到这儿,大伙儿不由会想起以往常见的清朝后宫佳丽的照片,嫔妃格格们的颜值实在是不敢恭维,但东四三条里的这位最美格格令人眼前一亮

这就是被老北京人誉为‘最美格格’的王敏彤,够漂亮吧?还有个漂亮的表姐,就是北京人都熟悉的末代皇后婉容,婉容的老家儿跟王敏彤的老家儿是亲姐妹,都是定郡王家的闺女,不得不说老北京大家闺秀确实与众不同

听住在这片儿的老北京人说,老了都不带弯腰走道儿的,说话还特别细,更重要的是八十多岁的王敏彤早已不是清朝的格格了,而是成了东四社区的第一批低保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还有40块钱的帮困卡

一位如此漂亮的格格。晚年居然如此凄凉,因为她终生未嫁,无儿无女,然而大多数剩女的背后,都有一个剩下的理由,这位格格的那个理由,就是著名的末代皇帝溥仪,论辈分,王敏彤是婉容的表妹,也就是溥仪的小姨子

溥仪接受改造之后回到北京,婉容已经去世,文绣早就离婚,溥仪已是孑然一身,家里人想撮合二位结婚,但溥仪拒绝了这位‘守旧’的小姨子,王敏彤果真守旧到底,为溥仪留下了一份忠贞,终身未嫁,67号院,原本是一座延伸到东四三条西口的豪华大宅门,后来被分割成了五六个院子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广亮大门外的倒座房也开了临街的后窗户,老北京人告诉我,王敏彤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搬出了老宅,蜗居在了胡同的一个破旧小民房里,不少老北京人都见证了她最落魄的那段岁月

2006年,王敏彤被送到了养老院,在这期间,家族里的亲戚也曾经想把王敏彤接走照顾,但跟这儿生活六七十年,对这儿有深厚的感情了,就是不走,去天津一段时间,还照样回北京,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缘

如今想来,如此不堪的生活境遇,仍令这位老格格对东四三条恋恋不舍,对于打小儿长在胡同的北京土著来说,那份对北京胡同难离的情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电影《梅兰芳》里,那座让梅兰芳牵挂,让梅太太闹心的‘北堂子胡同9号’其实就是最美格格王敏彤家的东跨院,东四三条65号,院子西边儿有一个月亮门连通着主院儿,据说当年孟小冬租住的时候,并没有把小门儿封死,之前东四这片儿统一改造

这才把月亮门砌成了居民房的山墙,从古至今,只要是大明星都逃不过八卦的娱乐新闻,而当年梅兰芳和孟小冬,从相识相恋到分手,正是八卦炒作的结果,电影《梅兰芳》说得挺清楚,英达饰演的冯六爷,把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梅兰芳,孟小冬请到了家里,来了一场‘戏曲联排’

之后俩人是越搭越顺,只要有堂会,梅兰芳就一定叫上孟小冬唱一出《四郎探母》后来加之经纪人冯六爷一通炒作,撺掇俩人合演了《游龙戏凤》一来二去,感情自然越来越好,然而今天的娱乐圈儿告诉我们,夫妻也好,情侣也罢,同为大明星,有时候感情来的快,没的也快

关于梅孟的分手原因,当年的娱记没少报道,有人说孟小冬为了争取自个儿的主权位置,有人说孟小冬无法忍受做妾的压力,还有人说梅兰芳听说孟小冬移情别恋等等,最终梅孟之恋宣告失败

孟小冬不声不响地搬出了东四三条的大宅子,搬进了对面的轿子胡同,十多年后到了香港,什么都没带走,或许她早已把那份‘情缘’留给了65号院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东四三条,35号院却是一个例外,抬头一看,屋里满眼的蟠龙天花板,每一块都有龙纹,据说头顶上的天花板,是三百多年前的精装修了,那么这儿到底是一什么地方?从一本宣统二年出版的《京奉铁路旅行指南》上,找到了相关信息

它就是老北京车王府,这正是35号院的位置,也就是说35号院,是一座保存完整的车王府,简而言之,这里的第一代产权人是位蒙古郡王,他的儿子娶了雍正皇帝的侄女儿,十三爷允祥的闺女,东四三条的这座王府便是格格的陪嫁,只可惜两口子都命短

第三代蒙古小王爷自幼失去了双亲,却因祸得福地成了乾隆皇帝的养子,依旧住在这座王府里,直到光绪年间,传到了车林巴布这一辈儿,王府才从此得名‘车王府’老北京人所住的地方,正是车王府的二进院儿穿堂,原本前后都有门,自打改成民居之后就把通往三进院的大殿后门给堵了,砌成了墙

话说回来,头顶着这些文物级的精装修,北京人可谓是小心翼翼,不敢抽烟,怕熏坏了这些天花板,而除了历史悠久之外,发现它还有越级使用的嫌疑,咱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个藏了卧虎的地方,各种排行评选,能榜上有名的都是实力派

清末京城的八大富豪就是个典型,如今东四三条43号昔日的业主,就是京城八大富豪之一,这八位当中有开银行的,有开药店的,还有咱们熟悉的瑞福祥孟家,兴隆家具厂马家等等,但东四三条的这位职业比较低调,人称‘仓头韩’说白了就是个看粮仓的

之所以能成为富豪,其中的盈利模式,史料也没有过多的记载,话说回来,能发财的必定对金钱有着一份特殊的执着,仓头韩就是如此,甚至成了舍命不舍财的典范,儿子被绑架后,让他拿钱赎人,报官就撕票儿,绑匪的诉求没什么创意,却切中仓头韩的要害

一辈子靠侥幸心理赚钱的仓头韩竟然报了官,还登了报,结果就是以悲剧收场,儿子是被石灰呛死的,故事讲到这儿,或许您以为老韩是一位狠心的爹,但是早年间住进43号院的北京人告诉我,当年搬进来的时候,院里还住着韩家的姨太太,据说韩家少爷多次被绑架,最终仓头韩没办法,这才报了官,没成想惹来了横祸,葬送了自个儿儿子的性命!

老北京胡同,东四三条的故事,未完待续!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