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历史故事,紫禁城地上跳房子,清朝也有‘虎照门’!
清朝也有‘虎照门’椰树种进紫禁城
说到古老的北京文化,在外国人眼里,都有些神秘感,今儿就跟大伙儿聊聊曾经刊登在外国媒体上的一些反映老北京文化的版画,这些画儿在咱们今天看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即便是三百年前的北京人,看到这些作品也会觉得,这是我们家吗?
之前华南虎照片造假事件,让人们记忆犹新,北京人戏称为‘虎照门’事件,但您能想象,几百年前外国媒体上,就频繁出现这种脱离实际的新闻照片吗?这几张图片都出自一个人之手,作者叫阿萨内修斯·基尔舍
照片上的人正是顺治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血统纯正的满族人,竟然被画成了高鼻梁儿,深眼窝,龙袍凤袍也被画成了改良式的唐装,就是这么一张严重失实的画像,竟然还刊登在了1667年的外国报刊上,这还不算新鲜的,您再看这张,嫔妃的后花园里,竟然长出了椰子树
这简直比陕西出现华南虎的几率还要低,有理由相信,清朝的皇后是没有机会去夏威夷度假的,嫔妃寝宫的墙壁上,竟然赫然写着‘窈窕’二字,这位外国朋友或许对北京文化略知一二,知道这个是用来形容女性美的褒义词儿
但她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古代的嫔妃是不会自恋到把夸奖自个儿的词汇写在墙上的,这位外国画家之所以要如此歪曲事实,原因很简单,她压根儿就没来过北京,只是根据罗马教会收到的传教士的文字描述,半猜半蒙画出来的
这才出现了这些让北京人啼笑皆非的作品,看来要想让一些人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果想非常详实地记录下一个景物,不光有有超强的记忆里,这是一方面,还有就是理解能力,您理解深了之后,自然会非常详实生动地把这个景物给反映出来,但有这么一幅画特别有意思,画儿的作者来过北京,而且当年还觐见过皇帝,他画的画儿用八个字就能形容,那就是真真假假,有对有错
太和殿顶上养宠物,紫禁城地上跳房子
眼前这幅画是166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在太和殿觐见顺治皇帝的场景,作者叫约翰尼霍夫,相比前边说到的夏威夷版紫禁城,这位约翰师傅显然是亲眼见过画中的场景的,因为有些细节显然是文字描述和凭空想象不出来的
您注意看,大象仪仗队的前边,有个人挥着鞭子,不是训象用的,老北京叫‘静鞭’抽鞭子就相当于大声喊‘肃静’这样的细节恐怕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画得出来,但它有对有错,就在太和殿上的吻兽竟然变成了蜗牛和小狗的形象
看来在外国人眼里,这些寓意复杂的吻兽,不过是一群可爱的宠物而已,您再往下看,紫禁城的地面上,居然写上了数字,实际上,这些荷兰使团被告知,要跪在第十一方砖之后的地方,用来标注位置的,就是这种大约半米的品级山,但是到了这位荷兰画家这儿
九品十八级对他来说有点儿难理解,索性在转上标了12345序号,这多简单哪,由此可见,对于外国人来说,热闹生动的东西,往往是容易被记住的,比方老北京的大象和静鞭,至于如何把吻兽和等级这种晦涩的东西,让他们接受并且理解
正是今天的我们推广老北京文化之时,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善意的谎言,这里是北京
北京历经五朝古都,每次朝代更迭都会消失一些东西,所以常有北京人感叹,再也看不到某某景象了,而这次意外发现了清朝北京胡同的景象,压根儿就没人见过,您瞧瞧,巴黎的凯旋门儿,热带的椰子树,西方的建筑,您要问这里是北京吗?
答案是肯定的,都说艺术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惜这幅画过高了,高到了脱离实际的地步,画中的老北京胡同,其实就是一个谎言,准确地说是个善意的谎言,原来作者想表现的是老北京的牌楼
这些建筑在他的眼里非常壮观,早期来北京的传教士,用文字记录下了牌楼的形象,或许是传教士的描述能力差点,再加上后来的画家想象力太强,于是老北京牌楼就成了凯旋门儿的样子,以上介绍的这些作品都是清朝时期,曾经刊登在外国媒体上的照片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或多或少地歪曲了真实的帝都北京,但是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却有所区别,无意的,善意的,猎奇的,无论古今,咱大北京都需要关注,也允许暂时的误解,只不过我们都应该记住,有一句古话叫,叫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