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纷纷读闲诗



室外白雪纷纷,又到一年最冷的时候了。这个冷,还有几分疫情带来的寒。
看到室外飞奔玩雪的孩子,刷到手机屏幕上各种因雪而抒发的或激情、或深情、或伤情、或多情的表达,再审视一下自己的平淡宁静,只能坦然接受年龄会给人带来各种福利,同时也会让人失去一些东西。
好在,温饱之余,可以读几首闲诗。

“化雪总比下雪冷,结束总比开始疼。它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白头若是雪可替,世上何来苦心人。”没有查到这首诗的出处,大概是出自才高八斗的网友。
下雪令人惊喜兴奋。那一片片雪花飘飘洒洒毫无分别心地落向大地,压平了人间的烦躁与喧嚣,美化了俗世的破败和萧条。抬眼望去,除了干净,就是安静,走在雪地里,满身心地和平日不一样。
然而,雪一旦开始化,世界就开始恢复原貌,而原貌是多么的习以为常,甚至还会有不堪,更加上化雪需要更多热量,气温加倍冰寒,令人不适。
下雪、化雪,像人间的一段情缘。初见时童话般美好,缘尽时刀山火海般煎熬。“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对于深尝人生八苦的人来说,“它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敷衍牵强,哪有“白头若是雪可替,世上何来苦心人。”直指内心?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是苏轼《庐山烟雨》。
白话文的意思大概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如果无缘去观赏,会遗憾终身。
等有一天,终于亲临庐山看到了蒙蒙烟雨,身处浙江观看了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伟大的苏轼,又一次以通俗易懂的诗词讲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比他小700多岁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对苏轼的这一观点作出了很好的诠释: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明白了这一点,是让俗世中的我辈不要对得不到的东西过于滤镜美化,因为即使得到了,得到后的感觉也远不是求不得那时候的感觉那般美好,往往是“嘚瑟”不了几天,就会有新的欲望产生。何况,无论是风景还是人,都有走太近了没法看的可能。
当然,有精力有条件,庐山一定要去,钱塘潮一定要看,谁不是在痛苦和无聊间摇摆着体验人生呢。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别》。经典的价值在于,时隔千年,却总有一瞬击中人心。
王维去送朋友,回来自己掩上柴门,忽然想起了明年春草绿的时候,朋友还会回来吗?
和朋友分别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场面。相聚总是美好的,但“千里搭长篷,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更是加重了对离别的伤怀。
前几天,一位几年没见的朋友半夜微信联系,她的语气越是积极热络,我越是想念原来在一起工作生活时,经常相约去山里度周末的场景。虽然她说再相聚也不是难事啊!但我却深知,千里山河,世事相隔,哪那么容易叫一声就可以一起出去嗨的啊?
时光荏苒。忆往昔,有怀念有沧桑;看未来,有期待有奔赴;都不如做好当下,随时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备足柴米油盐,偶享诗酒茶花。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