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长假。可以休息,但倡议就地过节,非必要不出京;市内行动自由,但依然有疫情风险。于是,我一边随遇而安,一边率性而为,有时甚至分不清现实和梦幻,妥妥和自己倾心相处,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国庆假期。
培养爱国情怀。和全国人民一样,国庆节期间爱国热情被空前调动,热泪盈眶了好几次,为伟大的祖国,为伟大的人民,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20万人自发整夜守在天安门广场为了看清晨升国旗、澳大利亚女篮比赛现场客场变主场、边疆工作人员没有旗杆用吊车升国旗、小朋友本能向过路解放军敬礼得到军车鸣笛回应、中国乒乓球队摧枯拉朽般的绝佳表演……国家强盛给予了中国人民幸福生活和精神力量,我们由衷感恩先辈,珍惜当下,祝福未来。
再去圆明园。以前来圆明园几次,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边走边聊,感觉没看出什么名堂,总觉得这个遗址公园一定有她独具的价值我没有深刻体会到,于是这个假期专门去一趟。这次去我进门就买了地图和公园介绍小册子。一路走,每一个亭台楼榭、每一潭湖水、每一堆乱石,我都一一对应介绍仔细认识。果然,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曾承载着极盛典范,也曾经历了无比屈辱,让人不得不为我们国家辉煌的历史骄傲自豪,为我们多难的历史扼腕痛惜。劫灰飞尽后,笃行致远时。(体力有限,走了4个小时,仅走了不到二分之一园景,有机会再来看余下的二分之一)
走进曹禺剧场。来首都剧场(曹禺剧场位于首都剧场院内)看场北京人艺的话剧是我的一个心愿,但这里现场话剧演出向来一票难求。国庆节前,冯远征主演的话剧《杜甫》网上售票信息刚一发布,我打开已经仅剩几张最贵的票了,稍作犹豫,已经售罄。我隐约觉得,这辈子估计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后来,又看到了曹禺剧场有高清戏剧影像放映契科夫的《三姐妹》,票价便宜了很多,就没有再犹豫,至少圆一下走进人艺剧场的心愿。我是第一次看这样的手语话剧,4个小时的观影过程基本是一个乡下丫头看经典名著的各种不适恰,前两个小时甚至还因为看不懂想提前退场,后来慢慢看进去了,直到最后一场才隐约感知到此剧的点在哪里,才意识到演员的厉害和作者的不朽。这,也符合我走进人艺剧场的期待,就是想体验一下看场话剧的感觉,我知道,这不是我的日常生活。
追影《万里归途》。国庆假期,电影《万里归途》持续火爆,毫不费力地把我吸引到电影院。这些年,我渐渐养成追影国产主旋律大片的爱好。特别喜欢张译,也格外喜欢《人世间》后的殷桃。影片反映了在战火纷飞的国际战场,中国外交官怎么竭尽全力保护每一位中国人安全回国的故事。环境是真险恶,随时有生死考验;国家是真给力,始终不放弃一人。影片并不脸谱化地一味高大上,每个人物面临生死时都会犹豫和恐惧,但一旦想到把国家和责任放在最高位置,一个普通人瞬时就变成了义无反顾的英雄。这种国家荣誉至上、集体主义至上的情怀情结,外国人可能很难懂。
留一些时间面对自己。对终日忙忙碌碌的打工人来说,长假像一笔巨额存款,那种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感觉真是略显奢侈。每天不用早起,睡到自然醒还要再“葛优躺”一会儿,觉睡足了,脸色也平坦了不少。不想出门的时候,就拿起排着队等“阅批”的书籍,逐字逐句细品。这个假期,重新翻读了两本心理学的书,一本曾奇峰的,一本张德芬的,都是让人活得通透、活得明白的知识和道理,学以致用,助人助己,让普通平凡的生活多些质感意趣,内心多些定宁快乐。
梦回故乡。这个假期,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梦到远方的家人,和好几次童年的村庄田野。我知道,那是想家的潜意识在起作用。帝都有无尽的繁华和善意,但我终究一俗人,年岁天天见长,却越来越没出息,想家,想到像个孩子一样抹眼泪。
愿疫情早点结束,愿祖国更加强盛,愿世界更加平安,愿人人更多幸福快乐!
END